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楼主: 老丁

[静海杂谈] 那些年,我们怎样过夏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7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4、外出注意防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7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5、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6、充足的睡眠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要保持午休的习惯。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7、不坐湿板凳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8、少吃冷饮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但是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9、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由于天气炎热难以入睡,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8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小暑诗词
    小暑也是众多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小暑时节,躁动的空气中,开始充滚滚热浪。不妨来到山间池边,感受一派温风、浅水、鸟叫、虫鸣、荷香的气象,以此为诗,消散一些暑热,也偷得浮生半日闲。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8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 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14002118049_1000x563.gif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8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8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8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9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临沂市
    经验 +170
    [url=]收起[/url]理由
    NTLHR+ 10赞一个!
    劳卫+ 10赞一个!
    盆景园+ 50赞一个!
    老丁+ 100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感谢各们盆友加分打卡。。。。。。。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民间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中的黄梅指什么 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是什么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转眼,又是一年小暑节气过一星期了,你知道小暑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吗?其实,小暑的特点,我们是可以通过相关谚语进行了解的。其中,民间谚语有“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的说法,那么,你知道当中的黄梅指什么吗?到底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民间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中的黄梅指什么 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是什么意思

    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

    梅雨天。“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民间流传的一句气象谚语,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小暑”节气假如出现打雷,那么梅雨又会倒转过来。简单来说就是若小暑节气打雷了,那么梅雨季节可能会再次光顾。
    南通小暑里高温一星期,以为到夏天了,其实不然,最近阴雨、暴雨不断,,打起雷来了,,,看来上了句老话,“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各种梅雨类型:

    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70 收起 理由
    劳卫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民间谚语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中的黄梅指什么 小暑一声雷倒转黄梅是什么意思

    梅雨季

    迟梅雨

    评分

    参与人数 6经验 +190 收起 理由
    卡布奇诺冰淇淋 + 10 赞一个!
    NTLHR + 1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NTLHR + 1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特长梅雨

    1954年中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伏天”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像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NTLHR + 1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5 11:41
  • 签到天数: 24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7-1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
    “短梅”和“空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像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梅”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1-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80 收起 理由
    NTLHR + 10 赞一个!
    劳卫 + 10 赞一个!
    老丁 + 100 赞一个!
    不为什么 + 10 赞一个!
    盆景园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5-2-2 21:51 , Processed in 0.288280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