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地图,原来是八幅图,为了方便查看,就拼在一起,成了约三米长的一整幅。绘图的比例是1:50000,测绘的面积非常大。铺陈开来,真的非常壮观。” 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顾颢说。
地图上所绘制的范围,是宣统辛亥年(1911年),当时的通州直隶州。从地图上看,通州的面积还是相当大的,东西方向,最东边从吕四开始,一直往西到南通城区,北边和如皋相接,西到平潮。
地图上|细小绵长的红色虚线,标示出的是当时的轮船道路线。
顾颢还说,与现在地图对比,发生了很多变化。有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有地名的变化……
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吕四——清朝的时候,属于通州,到了民国期间,属于南通县了。1949年时,划入启东县;
·白蒲镇——清朝的时候,一镇两治,主街的北边归于如皋管辖,街的南边归于南通管辖,解放后统一归如皋管辖;
·刘海沙——清代的时候,是属于南通管辖,解放后,为了方便管辖,划入常熟。
地名的变化
当时叫北刘桥和南刘桥,现在统称为刘桥;在平潮的西北点的新三十里,现在叫平东;地图上的陈家酒店,现在叫四安。
有的地名消失了
·从十八里河口往北,到五里树,到陈家桥,到刘桥。这里是一条古老的运盐河。当时在绘制这幅图的时候,一直到北边,都还是通的。后来,在1959年,因为开挖九圩港,要裁弯取直,所以到这里就截断了。现在从五里树到瘫子渡这块,依然保留原生态的,而再往北到刘桥的这段就没有了。
·这个地图上的“三里岸桥”,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城闸大桥附近。这座桥还有个故事的。讲的是清代的时候,这桥是个木头桥,后来因为河水泛滥,被冲垮了,乡里人就重建了个石桥,哪晓得石桥又被冲垮了。1912年的时候,张詧任南通的民政长,把桥推倒,新建了座石桥。到1958年,因为要修通吕运河,那运河刚好得从这座石桥这儿过,没办法,只能把石桥给拆了。所以啊,现在“三里岸桥”就不存在了!
·这幅图还标出了南通当时的好几座山,其中还有现在已经消失的镶山。从图上可以看到,那时候这些山离江边还是有段距离的。但后来,江水流势发生了变化,那一大片地方被冲垮了。
这张一百多年前的地图,道路、水路纵横交错,地名密密麻麻,真是让人钦佩!感慨那时候的人们,居然能把测绘工作做得如此细致、科学。
顾颢表示,当时画这个图的目的,其实是为“清丈”做准备的(清丈就是仔细地测量土地,为之后修路、造桥提高准确性)。张謇先生无论是创办实业,还是经营慈善,包括设立测绘局,都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