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9 o. q- r# X3 N4 g1 c+ _" {- a# g1 v
& K( O% B6 C, Q0 T+ ^7 g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大数据时代让生活发生了改变,说得通俗点就是“一部手机走天下”。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基础的打电话、发信息之外还可以拍照、上网购物、刷公交地铁、转账支付等,有了手机,固定电话在国内就被“打入冷宫”了。
仔细想一想,大伙“赶潮流”在家安装固定电话、拿本机号码、需要时拨号联系亲友好像还是不久前的事情,90后群体中一定有不少人还记得小时候在家用固定电话的经历,读书时代,校园里也会有固定电话方便学生家长联系,走在马路上也能看到公用固定话。
: z/ _/ {) m2 \( g
8 t2 U2 L2 L# c6 ]2 a+ |
5 {$ c+ x2 z6 o* L! C6 c
+ Q) d. d f( l; H
如今固定电话早已“辉煌不再”,移动电话成了大家的必需。不久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越发达的国家,越常见固定电话,而我们却不常见呢?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不同的人答案必定也不同,智能综合一些观点来解答。
首先这个问题描述的情况的确存在,《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环境,同一事物呈现的状态不同,固定电话在发达国家受欢迎一定有其基础,有人觉得是西方人注意保护隐私,但这肯定算不上什么主要原因。
, K) a+ m }- r7 `* e, H A
. F+ |- c& ]* V1 ^" z, Q5 n1 ^! g
( s9 M o* l3 B0 G F
" e% Z& S6 t# k
P+ y3 ~* I; y/ s' S7 y 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如加拿大),远离繁华区居住的人,其生活设施是不能跟市区相比的,比如说信号塔,并非每个国家都是基建狂魔,西方通信私营看重利益回报,人少的地区不赚钱便不给建设的事并不少见,别说一些郊区信号不好、用手机不如用固定电话,连市内也常见信号盲区,固定电话的保留依然符合“有需求才有市场”的规律。
其次,固定电话说到底是通信历史上的一个产物,而时代永远都在变化,适应不了需求的时候,它自然会被淘汰。以前欧美国家有线通讯一度非常领先,街头遍布公共电话对西方人来说一点不稀奇,那时国内很多人还没见过固定电话的样子,所以客观上国内通信业确实曾经落后于西方。
3 C% |" m. S4 O* i* g
' [ F8 j: f9 d" C7 m5 C5 p- `- Z# S4 l
+ a. L1 T9 _& l) S* X# @
* y) }0 R- }$ Q4 K
( n4 u' L: w/ u8 ^2 | 也是因为落后的过去,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并没来过中国的西方人,在脑海中幻想中国如何满目“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凄凉,这种高傲刻入了骨子里,很难改变。殊不知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通信业的发展便属于跨越式,固定电话在国内的使用更像短期内的一个跳跃点,从通讯严重落后的时代迈入移动大数据时代,我们用的时间非常短,短到让很多人反应不及。
移动通信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固定电话和公用电话亭自然就缩到一边了,尽管在应急这方面固定电话还可以发挥作用,但公用电话亭遭破坏、维护成本高、需求实在太少这些现实状况也是存在的,保留固定电话与移动通信落后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与国家发达与否就更不能强行扯在一块说了。
/ W8 j) n8 w" w8 C& B
' h. b0 {' F+ H
8 ~5 ?6 a* V" N- f
# Y! r/ k0 L6 y! z
) n& u' v( y j9 ^ [ 更何况,国内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在很多方面早已超越了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很多人离不开手机,却又担心手机里的应用让自己隐私泄露,甚至有人出于反感情绪去破坏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觉得“无隐私时代”充满危险——比如使用移动支付便有一夜之间钱财全无的可能,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也很常见。
: e& {5 A7 O& {; z
/ q+ N( z& y: l5 h
0 \' t6 s. E1 u8 `
! A: N, P6 A7 j7 V- A0 ^% Y2 u) _8 s" I
& X" S+ P) @5 {0 J5 r 客观来说,移动电话的确像一个个“定位器”、“信息收集器”,但在时代潮流下,我们使用移动电话本就是图个方便而不是图与世隔绝,风险与方便是并存的,跳出方便看风险很无厘头,起码一部手机和一部固定电话摆在你面前,你肯定更愿意用手机。
更何况,在发达国家真的就人人相信科学吗?认为移动通信技术是“妖魔”的人在发达国家也有不少,甚至有人觉得病毒是5G传播,烧毁信号基站,担忧过了度。这就好比一个人肚子饿,看到树上有果子,却担心爬上树摘果子会摔死,干脆坐在树下不动弹了,相当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