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加入世贸20年:中国贸易的质变与量变︱入世20年论,成全球价值链贸易枢纽与制造中心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入世谈判结束,中国政府代表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的12月11日,协议正式生效,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比重从2001年的4%增加至现今超过17%,货物出口更是增长了7倍之多,从而使中国一跃成为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应该说,中国的加入既有利于世贸组织,也有利于中国。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出口商品组合复杂度、地缘贸易多元化、全球贸易赫尔曼市场集中度、中国核心产业价值链占比以及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五大指标,深度探索并解释了中国如何在区域及全球价值链上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核心枢纽及贸易中心节点。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年来,中国已深度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当中,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货物出口增长了7倍多,促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出口商品组合复杂度、地缘贸易多元化、全球贸易赫尔曼市场集中度、中国核心产业价值链占比以及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五大指标,深度探索并解释了中国如何在区域及全球价值链上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核心枢纽及贸易中心节点。
面对未来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本土化”和“分割化”的风险,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维护WTO多边规则的基础上推动新一轮的世贸改革,最终打造互利共赢的新型贸易全球化格局。
全球价值链出口商品组合复杂性:中国出口商品的创新性和专业性显著提高
全球价值链出口商品组合的复杂性体现了该国出口商品组合的创新性和专业性。出口商品组合复杂度越高,商品组合的创新性和专业性越强。我们根据全球价值链上各国出口商品篮子的复杂性对全球133个国家进行排名。具体来说,在价值链上商品高度复杂的出口国拥有更加综合的创新、设计、制造、生产及服务能力。
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0年,我们发现中国出口商品组合(主要为资本品与中间品)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中国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36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6位,反映了中国出口商品整体生产制造的工艺难度和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同样,这也显示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过去20年的飞速进步。
地缘贸易多元化指数:中国出口商品组合越发具有广泛流通性
地缘贸易多元化指数衡量了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组合能够进入到全球不同市场的程度。地缘贸易多元化指数越高的国家代表了该国出口商品组合在不同市场和地区流通的广泛度越高。基于我们对全球138个国家的样本测算,地缘贸易多元化出口指数的中值为9,当该多元化出口指数大于13时,代表该国地缘贸易多元化水平较高。当该多元化出口指数大于20时,代表该国地缘贸易多元化的程度极高。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步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各地。过去20年中国地缘贸易多元化指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的出口商品组合在全球不同市场和地区已经具有较高的流通性和广泛性(2017年,中国地缘贸易多元化出口指数为15.14)。比较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地缘贸易多元化指数已经超越美国、日本及韩国等主要贸易出口国,仅次于德国。
全球贸易赫希曼指数:中国贸易彰显自由与开放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HHI) 是反映市场集中度的综合指标,该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反垄断审查过程中市场集中度的测算。基于HHI指数,我们进一步发展了全球贸易市场赫希曼指数来衡量贸易组合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集中程度。其中,贸易商品组合集中度越高的国家指数值接近1;反之,贸易组合集中度越低的国家的指数接近于0。贸易市场的集中度越高,反映价值链上市场增量越大,集中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贸易组合的集中度低,则代表贸易市场的开放性、自由度以及完全竞争性越高。
基于全球贸易市场赫希曼指数,中国自融入全球贸易化浪潮以来,市场集中度显著降低,体现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一贯决心与态度。
中国核心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占比:中国已成全球价值链贸易枢纽与制造中心
中国核心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比重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已迅速形成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制造业环节,中国在基础制造产业链上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门类。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电子电器,在价值链上的比重均已成为全球第一。同时,自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积极推进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利用劳动和资本要素优势,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协作模式中逐步成为了全球贸易中心节点和核心价值链枢纽。
然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以要素成本优势为驱动的全球垂直化分工协作模式逐步瓦解。而以技术、人力资本、数据和市场等多要素共同驱动的区域性综合价值链(以中、美、德为核心)正在并发形成。
中国产业历经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较大分流。多数传统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中低端。即使是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也难以向高端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随着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要素成本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快中国核心与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中高端价值链将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必然要求。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全球贸易环境日益严峻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Trade Policy Uncertainty,TPU)主要是基于重大贸易相关政策的新闻报道搜索而设计构建的。具体来说,通过对英美为代表的主流报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等)电子档案进行自动文本搜索;再通过搜索与贸易不确定性相关的关键词(如关税威胁、贸易壁垒、反倾销挑战、进口税风险等)来甄选TPU的文章;最终,根据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相关文章每月所占新闻比例来设定指标基准度(如文章所占比例为1%在刻度上的基准为100)。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来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始兴起,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渐凸显,全球金融危机、经贸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地缘冲突以及新冠肺炎冲击此起彼伏,严重冲击了价值链分工所赖以依存的自由贸易秩序,导致全球价值链正在面临“区域化”“本地化”和“分割化”风险。
全球TPU指数从2001年的66.1(年度平均)已飙升至2020年的472。同时,基于美联储的实证研究,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显著影响了价值链上企业投资的收益表现,阻碍了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扩张。回顾中国入世20年,尽管历经了一系列贸易不确定性的冲击,但中国始终坚持贸易开放战略并积极拥抱全球化浪潮,彰显了中国坚定开放的信念与决心。
回顾20年,西方国家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许多议题均已发生实质性变化。WTO当前危机的背后,是中美在国家利益上的博弈。展望未来,全球贸易价值链的深刻变化或将在宏观上继续阻碍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而在微观上可能会降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收益的回报率。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相信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在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基础上推动新一轮的世贸改革,促进全球贸易自由便利化,最终打造互利共赢的新型贸易全球化格局。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弘顼系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