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补课,我大概了解了一下米兰·昆德拉和赫拉巴尔的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捷克主要分为两大地区—— 一边是文化象征的波西米亚,一边是摩拉维亚。两个地区的文化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相影响。许多波西米亚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实都是摩拉维亚人,比如米兰·昆德拉和赫拉巴尔。该国世纪几度跌宕,摩拉维亚从未缺席,轰轰烈烈的布拉格之春,最初的厮杀阵地,便是位于摩拉维亚地区的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在布尔诺,旅游者无法见到昆德拉存在的痕迹。即使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和游客中心里的城市旅行手册,也没有一字提及这位城市的名人。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国,1979年被撤销了捷克斯洛伐克国籍,两年后成为法国公民。当时的捷克让他感到失望,移居巴黎后一直以“法国作家”自称。40多年来,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笑忘书》都用法文写成,仅有的捷克文作品是《不朽》。他曾经这样说过:“故乡”这个概念,只是一个幻想或一个迷思。我怀疑,我们是否成为了这个迷思的受害者。 2008年,昆德拉获得捷克国家文学奖,但并未回去领奖。2009年,他被故乡布尔诺授予荣誉公民。也是那一年,布尔诺的马萨里克大学,与这个城市最兴旺的大街同名——举办了一场关于昆德拉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也是捷克第一次举办关于昆德拉的国际会议,明显对他示好,却被昆德拉拒绝。2019年11月,捷克驻法国大使前往昆德拉在巴黎的公寓,将捷克公民证交与对方,使得昆德拉恢复了捷克国籍。其在90岁这个垂暮之年,终于与自己的祖国达成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