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之际,南通啬园内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祭扫,来自甘肃省康乐县蓝川中学的师生代表,与南通市虹桥二中康乐班的学生,共同祭扫张謇先生。师生们以鲜花寄托哀思,用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对话,再续两地的教育情缘。
啬园内翠柏劲挺,气氛静谧庄重。甘肃省康乐县蓝川中学的20名师生,以及来自南通虹桥中学康乐班的学生,向张謇先生塑像敬献花篮,瞻仰张謇塑像,表达对这位教育先贤的崇高敬意。

在上世纪初,南通就与康乐结下了的教育情缘。1913年,甘肃康乐人牛载坤慕名来到南通拜访张謇,在张謇“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牛载坤于1914年在康乐县倡办了当地第一所学校——树风学校。张謇不仅为该校书写校名匾额,还将南通师范“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赠与学校。蓝川初级中学副校长马庆祥说:“希望我们的师生能够理解张謇先生的嘱托,传承张謇先生‘尺寸行之’的精神理念,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百年后,南通和康乐两地的教育薪火相传。自1999年开始,南通市虹桥二中便和康乐县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2001年,虹桥二中成立了“康乐班”,目前,共有120名康乐学生先后来到“康乐班”就读,已有98名学生毕业。二十多年来,南通“情系西部”的教育援助结出了累累硕果。

南通市虹桥二中学生处副主任姜域说:“‘康乐班’的初心,既是张謇‘教育救国’精神的百年延续,也是当代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的实践典范。张謇先生‘父教育 母实业’的思想启示我们,东西部协作需以教育为纽带,最终实现培养人才与推动发展的双重目标。”
如今,资助康乐县的学子早已不是一个班、一个学校的爱心之举了,它已辐射到南通全社会。每年寒暑假,南通火车站为学生早早订好返乡车票,市出租车总公司珍珠黄爱心车队的的哥、的姐成了学生们的“专车司机”,免费接送。两地的教育情缘,正是在这样的爱心接力中薪火相传。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