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点亮寺西”工程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该工程不仅是一项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更是对英勇烈士精神的致敬。其中,位于南通西南营的顾迅逸故居,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修缮之旅。

1946年3月18日,是一个充满悲痛的日子。顾迅逸,这位党的地下工作者,也是南通“三·一八”斗争的组织者之一,他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抗日和解放运动,却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七位同样勇敢的进步青年。南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顾迅逸的故居,坐落在西南营的义巷5号,这是一座典型的明代中型宅邸建筑,格局为一进两堂。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宅子的基本格局保存得比较完整,几百年前的柱础,依旧能够展现当年的风采。顾林曜,作为讲述人,他指出柱础是支撑房子的柱子下面的基础,这里的柱础全部采用覆盆式,这是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整个厅堂宽敞明亮,梁上原本都挂有精美的匾额,挂匾额的钩子,形状宛如莲花,精致而典雅。


崇川区文旅公司建设科的李柏葳进一步介绍了顾迅逸故居的结构:“主房有两间,西侧的辅房有五间,东侧还有几间房间是给其他亲戚居住的。”整个故居的建筑面积大约有六百平方米。“这里原本摆放着书桌和书橱,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工作人员已经将它们暂时搬离了原位。”李柏葳回忆说。
顾迅逸的故居不仅是他生前的居住地,也是崇川区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幢建筑的大门、敞厅、正台、书房、花园、假山以及古腊梅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古井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顾林曜还向人们介绍了故居中的花园,尤其是那些用紫琅石砌成的假山。紫琅石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石材,与江苏的太湖石齐名。
关于崇川区文旅公司工作人员是如何精心修缮这类不可移动文物的,《总而言之》栏目将持续关注。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