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小程序、填报信息、在线支付——家住崇川区任港街道世纪园二期的钱女士,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了装修垃圾清运预约。48小时内,运输车辆上门将垃圾运至处置点。这一场景,是崇川区装修垃圾全链条治理改革的缩影。 去年底,崇川区发布《关于开展装饰装修垃圾规范处置的通告》,在全市率先试点,以“谁产生谁付费+闭环管理”为核心,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协会统筹、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截至目前,该区“南通市装饰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微信小程序,上线不到4个月,累计处理订单5190单,交易金额逾541万元。 “效果远超预期。”区城管局局长赵强表示,改革后,崇川区装修垃圾清运效率大幅提升,居民在12345等平台的投诉率显著下降。 “从接单、到运输,结账,所有的流程全透明。”南通腾旭渣土公司的司机梅刚师傅来自安徽,他坦言,“如今,车上装有定位器,各环节24小时在线监控,再也不可能乱倒。” 装修垃圾是建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广量大,收运处置流程复杂,监管难度大,是城市治理的“烫手山芋”。 “偷倒偷埋屡禁不止,生态问题频发,成为环保督查的重点。”区城管局副局长陈进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崇川区年均产生装饰装修垃圾15万吨左右,日均约500吨。 改革前,全区南北片区管理模式割裂:原崇川区采取部分“政府托底”模式,环卫部门免费清运;原港闸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装修户需缴纳一定的处置费用。 两种模式并行,不仅管理成本高、监管难,效果也欠佳。 一方面,居民对收不收费、收多少,一头雾水;另一方面,政府兜底,看似对装修垃圾实现“应收则收”,但未能有效遏制偷运倒偷埋,财政费用逐年上升、耗费巨大,“近几年,区财政每年补贴兴环公司800万至1000万元。” 更棘手的是,全区16个街道建筑垃圾中转站,其中,3个因规划环保等原因拆除,9个渣土公司投资建设,负责运维。中转站普遍存在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群众举报不断。其中,有两处被区检察院要求限期整改。 区城管局建筑渣土管理中心负责人纪如生指出,除国企兴环公司运营较规范外,多数中转站存在垃圾底数不清、收费随意、剩余垃圾去向不明等问题,“部分渣土公司将砖屑、水泥块等残值材料变卖后,剩余建筑垃圾处置成了谜”。 与此同时,由市政府与南通天楹公司合作投建、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却因“无米下锅”长期闲置。 2013年,市政府为解决主城区建筑垃圾处置问题,与南通天楹签署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BOT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占地面积约100亩。然而,“自2019年以后,天楹公司基本闲置。” “财政兜不住,环境守不住,资源白白浪费。”赵强一句话道出改革紧迫性。 转机出现在2024年11月。随着“南通市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微信小程序上线,全区中转站一律关停。 “这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而是责任链条的重构。” 区城管局副局长陈进点开手机演示:居民填报地址、垃圾量后,系统自动派单至运输企业;240多辆运输车安装双摄像头和GPS,运输路径实时追踪;抵达天楹或兴环处置点后,平台才向企业结算费用,“订单号与处置点绑定,未抵达终点无法结算——技术手段彻底堵住环节性漏洞。” 改革后,崇川区成立装修垃圾运输处置协会,制定章程、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 本着“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在区城管局的指导下,协会聘请专业第三方合理测算费用,参考周边城市的经验,规范了“崇川区装修垃圾运输处置价格”,并进行公示,杜绝随意加价。 如今,市民点开小程序,根据装修垃圾的多少,既可以按袋计也可以按照车计,各项清运费、处置费,公开标明,清清楚楚。 对于渣土运输公司,从过去的事前收费,到如今的事后结账,倒逼各企业由“坐地圈钱”到争相“上门挣钱”。 目前“装修垃圾收运处一体化微信小程序”注册备案了9家公司240多辆渣土运输车,不仅运力充沛,而且各家企业良性竞争。不少渣土运输公司主动购置轻便、灵活的勾臂车,让小区“垃圾不落地”,提高清运效率。“现在就是要拼服务、比效率。”南通金宝渣土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士房坦言。 “以前,寄希望政府补贴,越过越穷;现在,找市场抢订单,路越走越宽。”南通天楹建筑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圣庆表示。 从“被动兜底”到“主动自治”。如今,天楹公司、兴环公司在小程序平台上,作为两家处置单位同台竞争。 “为了与兴环公司形成竞争优势,天楹公司主动调低价格。”目前,全区4000多个订单,已有五成流向南通天楹公司。 曾一度靠出租房子过日子的南通天楹,回归了主营业务。国企兴环公司也从超负荷运转转向提质竞争,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主导、良性竞争”的新格局。 改革实施4个月,数据印证转型成效:清运周期从数天缩短至48小时内,12345投诉量下降。 世纪园二期是个新建小区,不少住户开始装修。之前,物业公司处理建筑垃圾,需要提前报备材料,小区垃圾有时得不到及时清理。如今,居民只要拿出手机,按提示填写信息,即可坐等专车上门清运。按照规定,清运车在48小时之内完成清运。 “新政实施后,小区环境更好了。”在天生港镇街道龙湖佳苑社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顾甦的工作从“盯垃圾桶”转向“教扫码”“社区的建筑垃圾分类池处于半停用状态”,社区的工作重心在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对装修垃圾清运政策做到应知尽知,同时严守门户,防止非正规清运车辆进入小区。
更深层的改变在制度层面。
装修垃圾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常态化”。崇川区构建起装修垃圾考核体系,明确了备案量、订单量、违法案件查处量等核心考核指标,压实属地责任。同时,织密实时监督监管网,通过平台监管和日常巡查督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坚持“一案双查”,即运输单位和装修户一并查处,有效打击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我们基本做到了装修垃圾‘颗粒归仓’,向偷埋偷倒说‘不’。”纪如生充满信心地表示。
崇川区以“南通市装饰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微信小程序为支点,用“用数字化厘清责任边界”:政府定规则、市场提效率、市民尽义务,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这场始于装修垃圾的治理革命,正延伸至拆迁垃圾、工程垃圾领域,这场始于装修垃圾的治理改革,正在主城崇川书写更多可能。
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