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又一特级建企破产重整!近日,江苏顺通建设集团被裁定与两家关联公司合并重整。
这家拥有 57 年历史的建筑名企,曾是南通建筑军团的重要成员,如今却倒在行业寒冬之下。
2025年1月25日,江苏顺通建设集团重整意向投资人招募公告发布。

重整投资人招募公告显示:2023年11月,如东县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江苏顺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申清;于2023年11月16日依法指定北京市炜衡(南通)律师事务所为江苏顺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于2024年7月5日裁定南通市众发公司、顺创公司与江苏顺通(实质)合并破产清算;于2024年8月15日裁定江苏顺通、众发公司、顺创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顺通等三企业)进行合并重整。
公告显示,管理人制定了“资产平移+原债权债务剥离清算”的清算式重整方案,具体做法为将江苏顺通的资产分为两部分进行清算式重整:
第一部分为留存资产(也称重整资产)的重整处置。即将江苏顺通部分应收类账款和江苏顺通拥有的专利、商标、十三个建筑资质、商誉等无形资产留在江苏顺通。重整投资人在支付重整对价后取得江苏顺通100%的股权。该部分资产即为重整投资的资产范围。
第二部分为平移剥离资产的清算处置。即将江苏顺通留存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全部平移到作为偿债平台的众发公司。管理人将上述平移剥离资产及众发公司资产、顺创公司资产处置变现,加上重整投资人支付的竟价成交价款,全部作为偿债资金,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支付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向债权人清偿分配。

该企业曾是省内建筑业的“金字招牌”。拥有特级资质和六个壹级专业资质,业务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机电安装等多个领域,年产值一度突破百亿元,多次获得“鲁班奖”和各类优质工程奖,被誉为南通“铁军”劲旅之一。其打造的南通国际会展中心、苏州湾文化中心等地标项目,至今仍是行业标杆。
然而在市场下行、资金链断裂的双重打击下,这艘建筑业巨轮最终搁浅。顺通建设集团的困境源于市场需求疲软、顺通集团长期依赖高杠杆扩张,叠加工程回款周期长、垫资压力大等,导致现金流枯竭。
顺通集团的倒下,为整个建筑行业敲响警钟。
作为中国建筑业的标杆城市,南通曾创下“每4座超高层就有一座南通造”的传奇。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调控、疫情冲击与产业变革的三重压力,南通建筑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多家特级资质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建筑之乡”的光环面临褪色风险。这场产业阵痛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单一城市的经济起伏,更是中国建筑业转型的缩影。
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滑 9.7%,行业利润率跌破 2% 警戒线。在 "三道红线" 政策持续发力和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建筑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早在2023年年底,南通市统计局做了一次针对25家特级建筑企业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家特级企业中,对今后行业总体运行状况持乐观、一般和不乐观态度的,分别有2家、18家和5家,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一般”,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多数企业发展以“保稳”为主基调,生产经营趋于谨慎。
25家特级企业中,近七成特级企业新签合同额低于2022年同期,虽然2022年全市特级企业产值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企业新接工程量下降,合同额减少,后劲不足,不能有效支撑企业持续平稳发展,影响建筑业的后续发展,难以支撑未来建筑业产值的增长。
破局之路显而易见。
其一,政策护航。近年来,南通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构筑产业转型安全网。例如,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2025年1月20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下半年南通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构建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其二,业务结构的转变。抢抓“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机遇,向高铁、新能源基地、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渗透。如南通四建中标某省特高压换流站项目,实现电力工程领域突破。通州建总先后承建了苏州地铁配套、地下综合管廊、高架道路、污水处理和景观工程等城市“双修”市政重点工程等等。
其三,数字时代的技术赋能。当南通把发展引擎转向先进制造业时,南通建筑业要平稳发展,更需要借助现代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修炼好“内功”,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努力打拼。如应用 BIM 技术、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其四,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业内数据显示,以最终产品绿色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建造过程精益化等为主要特点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可以减少80%的现场垃圾、60%的材料损耗、50%的用工成本、30%以上的建设工期。
南通建筑业的转型,绝非简单的产业升级,而是一场从“劳动密集型”到“智力密集型”、从“建造房子”到“营造生活方式”的基因革命。当“机器人瓦匠”在智慧工地穿梭,当碳纤维建筑在长江畔拔地而起,当“南通建造”标准成为国际认证体系的一部分,这座城市的建筑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重获新生。
这场转型注定伴随阵痛,但正如南通人引以为傲的“建筑铁军”精神——他们曾用双手筑起中国城市的天际线,如今更需要用智慧搭建产业未来的脚手架。建筑业的涅槃,或许正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隐喻:告别野蛮生长,方能筑就永恒。
来源:通商荟综合南通楼市参考、不良资产头条、第一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