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人啊!救命呀!!!”
12月5日凌晨一点,三个面色紧张的人推开了南通二院急诊中心的门帘,随即,一阵急促的求救声在抢救大厅骤响。
急诊中心金湘怡护师迅速推来抢救床,将被两人扶着的患者老姚(化名)转移至抢救室内,经过初步生命体征监测,发现其病情十分危重,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与此同时,急诊中心徐志云副主任医师迅速询问病史。得知老姚平时喜欢吃河豚鱼,经常自己处理和烹饪,在12月4日晚餐时,老姚再次自行处理烹饪后进食了较多的河豚鱼肉和鱼肝。到了5日零点左右,老姚开始出现口唇、舌尖、肢端麻木的症状,并伴有胸闷、心悸等不适感。于是,他立即与家人一同前往离家最近的南通二院求救。
根据病史特点和临床表现,南通二院急诊团队初步判断老姚为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徐志云介绍,一旦发生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措施,让患者渡过危急期。急诊处理后,老姚被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经过积极的24小时抢救后,6日早晨老姚生命体征已恢复平稳,几天后就康复出院了。

12月14日清晨,一男子来到南通二院急诊,主诉头晕、心悸胸闷、肢体麻木,急诊科赵振国主治医师问诊得知其发病前有食用河豚鱼,急诊科护士长吴霞、主管护师施维、主管护师王玲迅速行动,立即将其转移至抢救室内,给予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待病情平稳后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陈蓓蓓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彻底清除体内毒素……

12月15日晚间,又一位中年男子来到南通二院急诊,主诉口唇、舌尖、肢体麻木,问诊得知也是食用了河豚鱼。急诊科团队赵振国主治医师、施维主管护师、刘燕主管护师、ICU陈蓓蓓主治医师等先后接力,成功救治。南通二院急诊中心副主任赵丰介绍,每年,医院都会接诊十几起河豚鱼中毒的病例,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救治流程。从初步诊断到对症治疗,再到重症监护,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这不仅提高了救治效率,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几率,至今创下救治河豚毒素中毒连续多年0死亡的优异成绩。
赵丰介绍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对热稳定,220℃以下不可破坏;盐腌或日晒也不能破坏;0.5mg即可致人死亡。
河豚毒素中毒一般在进食后0.5—3小时内迅速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病例的病程一般多在发病后4—6小时。
首先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便血等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神经麻痹症状: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甚至全身麻木,全身乏力,随后出现共济失调、眼睑下垂、肌肉软瘫、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严重病例呼吸表浅不规则、言语不清、昏睡、昏迷,最后呼吸中枢麻痹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目前对河豚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赵丰反复强调,如果在进食河豚后出现不适,需立即进行催吐自救,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详细告知医生河豚进食史,以便医生及时开展对症治疗。此外,他提醒市民,如果还是想要享用美味的河豚,不仅要选择有资质的餐饮企业,还需切记不要进食卵巢及肝脏。
一定要小心吃,正确吃!
来源: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