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3340|回复: 0

[新闻快讯] 央视聚焦南通:“海上巨无霸”出海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12-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昨天

央视新闻频道

《朝闻天下》节目播出

一线调研·“海上巨无霸”出海记

大型国产储卸油平台是如何炼成的

聚焦招商工业海门基地

大型国产储卸油平台

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

“超级订单”的背后

是我国制造硬实力的提升


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四成。其中,全球最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在江苏南通成功出口,单价超过百亿元。按排水量计算,这样一个平台相当于5艘航母的排水量,是代表着全球最高水平的海工装备。“超级订单”的背后,是我国制造硬实力的提升。



大型国产储卸油平台

是如何炼成的? 


当记者抵达江苏南通海门基地时,码头边停放的上千辆自行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负责人说,因为船厂生产工作区的不断扩大,自行车成了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对比基地建立之初和现在的工程图,记者发现生产区的面积足足多了38万平方米。


招商重工生产管理部经理助理 赵智勇:目前国际上海工平台订单大部分都集中在我们中国这里,而且高端船型占比也越来越大。

船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出口总额的85%都是来自停靠在码头边的这类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眼下这个“巨无霸”正在进行主船体的最后调试。船厂负责人说,想要打造这样一艘巨轮需要四十几个月,建造的难度相比于普通船也直接跳了好几级。

招商重工技术中心副经理 莫刚:这条船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并且分为十几个功能区。我们针对每一个功能区都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引进专业的人才和专家。

当记者进入主船体内部的时候,切实感受到了工程的复杂程度——甲板之下还有六层结构,密布着各种设备、管道和电缆,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仅仅走了三层就要花费十几分钟。面对如此复杂的技术挑战,企业“逐一击破”的方案派上了用场,就拿主船体最核心的部件——发电机来说,技术部门联合国内多个发电机企业,最终完成了首次国产化建造。

前不久,船厂成立了一个平均年龄仅30岁的创新部门——精益管理中心,汇集了技术、生产、工艺、IT等多个部门的骨干。

现在,经过几十轮升级改造后,平台主船体的国产化率已达到70%,企业前10个月的出口额也比去年的总量提高了近两倍。


拖航不易面临挑战 

顺利远航开启作业


在生产储卸油平台的整体制造方面,船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技术攀登。但是造好船只是第一步,“巨无霸”出海还要面临什么新的挑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8月出口巴西的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建造完成后在上海港进行了交付。由于平台本身没有动力,整个交付过程完全依赖其他船只拖拽,加之平台体形庞大、重量惊人,这无形中增加了交付的难度和风险。
招商重工生产管理部经理助理 赵智勇:经过几年的呕心沥血把这个船造出来,一旦在这个航道上因为拖带安全出现了一些事故,对整个行业来讲,可能都是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

赵智勇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超100页的拖航方案。为确保这艘价值百亿元的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顺利交付,团队提前一年就开始筹备,尽力将每一个可能的细节都考虑在内。

招商重工生产管理部经理助理 赵智勇:我们这个拖航方案大概是由9条拖轮再加两条警戒艇在内一共11条船实施这个拖带工作,整个拖航船队的长度大概在650多米,宽度80多米。这也是有史以来长江段最大规模的一次拖带任务。

拖航任务跨越江苏和上海水域,在各地海事局的协调下,“巨无霸”获得了绿色通道。

江苏南通海门海事处处长 程磊:我当时就在海巡艇上,看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大国重器,能够顺利交付,心里感到非常开心。 

眼下,这艘8月出口的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经过三个月的远洋航行,已经抵达巴西海域,开启了长达35年不返港的深海作业。


船舶产业链 

连接上下游“链”向全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储卸油平台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设计复杂,上下游产业链很长,涉及材料、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价值上百亿元的储卸油平台出口,不仅体现我国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的攀高式发展,还为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很多新订单。
记者来到了江苏常州的一家船缆制造企业,它是生产储卸油平台的上游公司。在这里,一根小小的电缆,要进行十几项极限测试才能正式“上岗”。

现在,企业开始和国内知名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深远海的新材料,跟着大船一起“出海”也让他们收获了更多新订单。

常州船用电缆总经理 刘焱鑫:与去年相比,整体接单量增长超过了20%,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相关订单增长已经超过了50%。

在这次调研时记者发现,一艘价值上百亿元的储卸油平台能有效带动材料、机械设备、电器、仪表、石油化工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为了让巨轮更好地“牵引”上下游产业,加强“抱团”生长能力,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在南通成立,为大船和配套企业搭建起技术创新和合作的桥梁。

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监 廖期龙: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近200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并且以创新性的拨款投资结合机制来支持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

眼下,南通已经牵头泰州、扬州,成功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分别占全国1/10和1/4。

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监 廖期龙:今年以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的订单量呈现良好的趋势。面向船舶海工产业的未来,我们除了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船型开发方面做工作,还要下大力气去支持船舶配套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来源:央视网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2-22 09:43 , Processed in 0.23489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