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体不僵硬了,走路也变快了,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谢谢通大附院的大夫们!”21日,帕金森病患者胡老太(化名)开心地向通大附院神经外科沈剑虹教授表示。
原来,通大附院神经疾病中心帕金森病联合诊疗团队,在上月成功为胡老太植入了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开启体内脑起搏器治疗,帮助其减轻病痛,重享幸福生活。
据了解,本次手术为全国首批、江苏首例全球最新款“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方向性电极系统”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75岁的胡老太,8年前出现动作迟缓、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等症状,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沈丽华、顾晓苏团队的专业检查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正式开始药物治疗。
起初,胡阿姨的药物治疗效果不错,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然而近年来,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她的症状愈加严重:夜间多梦、翻身困难、腰背疼痛、便秘、言语含糊……帕金森病折磨着胡阿姨,也严重影响了全家的生活。
为了帮助胡阿姨改善病情,由通大附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帕金森病诊疗团队进行了会诊,为她作了详细检查及评估,认为她可以考虑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改善现状。经过充分的了解与沟通,胡阿姨决定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并选择植入目前全球最新一代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
10月18日,神经外科沈剑虹教授团队成功为胡阿姨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手术圆满完成,胡阿姨很快顺利出院。11月11日,专家团队通过手中的智能医生程控仪,开启了胡阿姨体内的脑起搏器治疗。沈剑虹教授查看脑起搏器感知并分析得出的与疾病症状相关的脑电信号和疾病数据,为胡阿姨“量身设置”适合她的治疗参数。
在经过程控调整后,胡阿姨表示症状大大减轻,直呼“迎来了第二次生命”。此后,胡阿姨可以通过自己的患者程控仪调整治疗参数、记录自己的症状事件,更智能、更便捷地管理自身的疾病。
“我国有超过400万帕金森病患者。当患者在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疗效下降或严重的症状波动,就可以考虑通过脑起搏器手术这一外科治疗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沈丽华主任表示。
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通大附院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迈向新纪元,加速了国内脑起搏器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进程,患者“足不出苏”就能享有国际化、安全优质、精准舒适的治疗选择和诊疗服务。
“我院在2017年成立了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并成功开展首例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去年获批‘全国帕金森病标准培育中心’,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竭诚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提供全程服务。”沈剑虹教授表示。
来源:江海晚报
图:通大附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