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是红色的中国……”10月26日早上7点40分,启东市南阳镇佐鹤村校外辅导站内书声琅琅,30多名孩子跟着退休教师包仲贤诵读《红色的中国》。这首童诗是包仲贤花了两天时间原创的作品。
每周六清晨,佐鹤村的校外辅导站都会准时开课。从2010年校外辅导站开课起,每个周六和寒暑假,包爷爷都会和孩子们“不见不散”。十四年来,孩子换了一波又一波,讲台上的包爷爷却风雨无阻地坚守着。据统计,老人这些年来共带出500多名学生,其中近百人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考上研究生。
走进佐鹤村校外辅导站,6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整齐地排着6排桌椅,30多个孩子鸦雀无声地在座位上做着数学题。每当有人做好,就会带着练习单到讲台前找包仲贤批改。“不错,全对了!”“粗心了,这题你再回去想想。”走到他们背后一看,练习题不是印刷的现成品,而是老人家手写的题目,题目类型有计算题、解决问题、思考题等,字迹带着略略的颤抖,却很工整,看得出出题人的用心。
“我愿意来上课!”课间休息时间,当记者问孩子们,周末愿意在家睡懒觉,还是愿意来上课时,永和小学学生陆浩泷立刻答道。数学本来是陆浩泷的弱势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数学成绩大大提升。村民管杨花的儿子在辅导站上课近一年了,她笑着告诉记者:“刚开始要‘逼着’来,现在比我们还要积极。”
2007年,南阳镇永和小学的校长包仲贤光荣退休。那时,他有教育培训许可证,凭他的知名度,如果愿意到镇上办收费辅导班或到教培机构任教,每年能赚个几万元。“村子周边没有像样的辅导班,村小又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或外来儿童,家长要么没时间要么没能力辅导。”包仲贤告诉记者,孩子们放学回家不是在外疯玩就是在家打游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孩子更是手机不离手。后来,村支书找到他,想请他“出马”村关工委,他立刻想到,办一个公益课堂。
2010年,“包仲贤工作室”成立了,首个课堂就是他的家。走进包仲贤家的堂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堂屋里高高低低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读物。屋里中间的方桌和靠墙的书桌上,则是一摞摞的文件夹,按年份编好序号。随手打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密密麻麻都是老人手写的教案,内容十分丰富——有数学题目、思政讲义、红歌曲谱、活动方案……包仲贤不擅长用电脑,绝大部分教案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写的。在他的卧室,床上、墙角、桌上更是堆满了各种材料、书籍,老人每天都会在这里认真备课:观看名师教学视频、搜集经典题目、反复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每年中高考后,包仲贤都会立刻找来试卷,一道道题目比对,寻找其中涉及小学的知识点。十四年中,包仲贤备课2000多个课时,为孩子们组织了800多次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少,就在我家上课。后来人多了,村里就安排了校外辅导站。”包仲贤告诉记者,刚开班只有8个孩子,但他还是很认真地利用寒暑假、周末,为孩子们开设数学、书法、音乐等课程。一段时间后,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进步明显,“包仲贤工作室”的名气越来越大,除永和小学的学生外,其他学校的孩子也慕名而来。校外辅导站的老师也由包仲贤一个人发展到12人,他们中有退休教师、医生、律师,每年寒暑假,还会有辅导站的“毕业生”回来当志愿者。
包仲贤还有一个身份——烈士后代。他的父亲在革命战争中牺牲时,他才1岁多。虽不曾记得父亲模样,他却一直把父亲作为榜样。“辅导站的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大部分比较溺爱,除了给他们补课抓文化成绩,思想品德的塑造也非常重要。”包仲贤非常看重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他设计了很多课程内容,比如带孩子们升国旗、诗歌朗诵、唱红歌。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朗读的童诗,基本都是他自己创作的。
正在浙江某高校读研的倪端蔚是校外辅导站最早的学生之一,暑假时总会抽几天时间回到辅导站帮帮包爷爷。“我到现在都记得包爷爷带着我们一起升国旗的场景。”倪端蔚说,这对她后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每每回想起来,就对包爷爷充满了感激”。
这些年,包仲贤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校外辅导员”“南通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启东好人”“启东市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辅导站的孩子们,走出了28名启东市级三好生。“看到一批批孩子们成长了、进步了,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包仲贤说,只要自己还站得动,他就会在辅导站的讲台上坚持站下去。
时针指向十点,孩子们陆陆续续回家,包仲贤回到教室收拾当天使用过的教具、打扫卫生。“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古稀老人坚持了十四年?”开车驶离佐鹤村时,村西大门的一行宣传标语回答了记者这个问题,“佐鹤村——梦开始的地方”。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