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我市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体验周”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参观宣教基地、分拣中心,感受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市民代表走进崇川区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智能机器人“小川”热情迎来。“我市垃圾分类现状如何?”“垃圾的危害有哪些?”“装牛奶的纸盒应放入哪类?”“小川”都能对答如流。崇川区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是崇川区首座独立一体式的宣教建筑,展厅分5个功能厅和手工DIY体验区、宣教区等,以垃圾分类之旅为主线,借助文字、图片、影视、互动游戏等多种可视化手段呈现垃圾分类知识,给予市民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玩具不要随便丢弃,平常我们喝的塑料饮料瓶也可以回收,旧衣服可以二次再利用。”现场,垃圾分类志愿者范素颖向秦灶街道苏阳社区、民安社区的居民代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展馆里,垃圾的奇妙之旅通过动态灯光演示垃圾处理的运转过程,分别用“一个塑料瓶的重生、厨余的穿越、地沟油的洗白”来展示垃圾的最后归宿,中间用动态跑马灯串联,体现了垃圾处理的奇妙旅程。 近年来,“爱回收·爱分类”在南通市崇川区、通州区18个街道422个小区累计投放智能回收机852台,市民只需扫码、投放,就能处理可回收物,目前全市每天回收至少40吨可回收物,这些再生资源被回收后将如何处理? 
当天,市民代表走进“爱回收·爱分类”通州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可回收物在这里被精细分拣为80多个品类,日分拣量可达到300吨以上。“居民在前端将可回收物分类投放,我们在末端将分拣完成的可回收物压缩打包,直接送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生。”“爱回收•爱分类”工作人员向金沙街道北山社区、镇南社区、碧华社区的居民代表介绍可回收物收集、中转、分拣、利用的“点-站-场”全过程。 目前,通州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具备标准二级分拣线、衣服分拣线、泡沫冷压及铁类打包处理的能力,并新增了全自动化分拣线。源头投递的可回收物以包裹形式从智能回收机清运至分拣中心,每个包裹上附带唯一识别二维码,每次装车、卸货都会称重扫码,记录流转历史,支持从源头到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追溯。 记者从城管部门了解到,此次“垃圾分类体验周”活动是今年“城管服务社会、市民走进城管”城管开放日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工作展示、现场观摩、集中座谈等形式,宣传城市管理工作成效,听取基层群众评价建议,积极营造践行垃圾分类、自觉维护美好环境的良好风尚。
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