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0273|回复: 0

[新闻快讯] 海鱼新品种,在南通问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10-2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在日前农业农村部公示的2024年审定水产新品种中,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黑鲷“苏海1号”位列其中。黑鲷“苏海1号”以生长速度为选育目标性状,经过连续4代选育而成,养殖18~19个月就能上市,比普通黑鲷生长速度提高了24.37%以上。受限于海洋自然条件,多年来,江苏海水鱼一直缺一条“当家鱼”,也没有过新品种认定,黑鲷“苏海1号”的问世有望填补这个空白。




生长慢成本高
制约黑鲷养殖产业发展


走进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如东基地,只见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养殖池整齐排列。工人们用塑料勺舀取一勺饵料撒向池塘,很快水面就像烧开水一样沸腾了,一条条银黑色的黑鲷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抢食,掀起阵阵翻滚的水花。
在2龄选育黑鲷池里捞起一条黑鲷,称重显示达500多克。“像这种一斤多的就已经可以上市了。”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黑鲷“苏海1号”新品种育种团队负责人陈淑吟介绍道。
黑鲷隶属于鲈形目、鲷科、棘鲷属,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之一,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近年来以黑鲷为主要养殖品种之一的鲷鱼养殖发展迅猛,养殖产量由2018年的8.8万吨逐步增加至2023年的14.7万吨,已经超越鲆鲽类总产量,位列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第5位。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黑鲷“苏海1号”新品种育种团队,是江苏省鱼类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的重要研究团队,该团队老一辈科研人员自1984年就开始从事黑鲷的繁育、养殖技术等研究。

“黑鲷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陈淑吟说,和很多海水鱼不同,黑鲷能够适应的温度、盐度区间范围更广,其适盐范围为2.0~35.0‰,适温范围为4.5~36.0℃,在我国山东及以南沿海地区均有养殖。“不管是盐碱地还是内陆、南方还是北方,都可以养殖。”

随着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黑鲷作为中高档水产品,养殖产业尚有不小的增长空间。然而,目前,我国黑鲷养殖总产量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缺乏新品种,黑鲷养殖苗种长期以野生种或未经选育种为主,并且黑鲷生长较缓慢,特别是在长江以北沿海地区,一般需要三年(经历二次越冬才可达到商品规格,生长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养殖风险大,严重制约了黑鲷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黑鲷生长性能,创制快长优良新品种,成为促进黑鲷养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0多年传承接力
率先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今早水温19摄氏度,处于正常区间。”黑鲷“苏海1号”新品种育种团队成员贾超峰博士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日常巡塘工作。放下测温计,拿起取样瓶,他随机从一片池塘捞起一瓶水之后,又开始仔细观察水质。“这片池水有点浑浊,漂浮的死亡藻类比较多,说明要注意调节水质了。”
像贾超峰这样,在黑鲷生长的关键时期,育种团队的成员都会轮班值守,细心呵护这一“掌上明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瞄准黑鲷只有野生没有养殖的空白,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就开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黑鲷养殖技术规模化、大面积地推广,相关研究成果“黑鲷全人工繁殖、育苗与养殖技术”还于1990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黑鲷研究团队继往开来,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了黑鲷的遗传资源分析、新品种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等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黑鲷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在海水鱼繁养与培育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
“黑鲷是条非常神奇的鱼,幼鱼都是雄性,但长大到2龄后,黑鲷自身会自然地产生性逆转,有些会变成雌性。”贾超峰举例,像黄鳝、石斑鱼等鱼类也会出现性逆转行为。“在学术上,我们要研究能通过什么办法让这种性逆转行为提前,从而缩短繁育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2016年,研究团队率先完成了黑鲷的全基因组测序与注释,发现了一些与黑鲷性转换相关的基因,揭示了性别决定的遗传学调控机制。“基因组包括了整条鱼的遗传信息,是开展遗传研究的基础工具,性逆转行为也是其中一部分。”贾超峰介绍,黑鲷三年繁殖一次,想要选育出优质新品种最起码繁殖5代以上,那就需要达到15年以上,过程十分漫长。

“我们还在重点研究将早期雄性黑鲷的精子冷冻起来,等这条鱼变成雌鱼时,再用它自身的精子和卵子进行自体受精。”贾超峰说,育种归根到底就是要“提纯”研究对象的优质基因,减少有害基因和性状出现的频率,这就是自交试验的目标所在。


一次越冬就可上市
生长速度提高24%以上


“长得快、长得大,是黑鲷‘苏海1号’最显著的特征。”贾超峰介绍,以往,在黑鲷长至成鱼的三年中,要经过两次越冬期。每次越冬,养殖户们就要将室外池塘中的黑鲷转移到室内水池,等天气暖和,将黑鲷再次放到室外。这一过程中,除了高昂的设施、人工成本之外,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黑鲷死亡的损耗,因此,一次越冬成本就要增加10%。
陈淑吟告诉记者,黑鲷“苏海1号”是以2001年从山东莱州湾海区收集的黑鲷野生群体优选繁育后代为选育基础群体,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每3年选育一代,每代进行5次个体筛选,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
2019—2022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江苏、浙江、山东开展了池塘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和中试应用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鲷“苏海1号”在池塘和网箱养殖模式下长势良好,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普通黑鲷相比,“苏海1号”生长速度(体重)提高24.4%~32.0%,生长优势明显,且个体规格更加均匀。“‘苏海1号’经18个月养殖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比养殖普通黑鲷减少了一次越冬环节,也减少了一年的养殖时间及成本投入。”陈淑吟说,目前所里拥有黑鲷“苏海1号”后备亲本个体5000尾,可年产鱼苗500万尾以上,受精卵100kg。
一直以来,江苏虾蟹经济中外闻名,淡水渔业产值30多年全国排名第一。但江苏沿海多为滩涂,海水养殖规模较其他省份偏小,叫得响的是紫菜、文蛤,梭子蟹、海蜇等,多年来我省海水养殖一直缺一条“当家鱼”。“黑鲷‘苏海1号’有望填补这个空白。”陈淑吟表示,黑鲷“苏海1号”适宜池塘、网箱等多种不同养殖模式,同时可以通过设施化、工厂化进行高密度养殖,适合在沿海各个省份进行推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我省位于长江出海口,浮游生物丰富,如何利用好自然条件下的海水鱼产业资源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让优质基因代代相传,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是团队潜心研究的动力所在。“‘苏海1号’在适应性、抗病性等各方面都名列前茅,具有天然的品种优势,将为江苏海水鱼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力。”陈淑吟表示,未来团队还将在海水鱼育、繁、推关键环节和优势特色品种研发上持续发力,加大种质创新攻关力度,助力江苏海水鱼产业挺进更为广阔的新“蓝海”。

来源:南通日报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1 19:43 , Processed in 0.19010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