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7455|回复: 1

[新闻快讯] 飞鸟翔集,珍禽翩跹!南通人,好眼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10-2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当秋天的落叶飘落

候鸟们再次踏上征程

飞往南方温暖的怀抱

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

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南通

成为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驿站

让我们有了大饱眼福的机会

一起来看

飞鸟翔集南通青山碧水间

01

“鹰柱”奇观闪现五山

“来了!军山气象台方向,几十只灰脸鵟鹰正随着气流盘旋!快看,形成‘鹰柱’了!”13日上午9时许,记者与江苏省南通环境中心的监测员一起登上剑山,观猛禽过江。没过多久,监测人员就低声提醒猛禽的出现。


灰脸鵟鹰 管昊昱 摄

这里面向长江,视野开阔。通过望远镜,记者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迁徙中的猛禽,它们在高空中滑翔,姿态迅捷、平滑,一瞬间就飞过山头,“长空之王”的冲击力扑面而来。观鸟爱好者们立刻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连续拍摄;登山的游客们也顺着方向望去,掏出手机,记录下这震撼一幕。

雨后初霁,适合观猛。1个多小时里,大家观测到100余只猛禽。“这是凤头蜂鹰,这是灰脸鵟鹰……”有着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监测人员仅凭肉眼就可辨认出猛禽种类,这些猛禽要在迁徙途中飞越近10公里江面,需要好的天气和合适的气流。因此在阴雨天气,它们会在江畔盘旋休整,等待合适的天气和时机再飞越长江,“多数猛禽都有较强的领地意识,除了迁徙季节,很少能看到像‘鹰柱’这般壮观的猛禽集群活动。”



凤头蜂鹰 管昊昱 摄


灰脸鵟鹰 管昊昱 摄


大批猛禽在南通长江边盘旋飞舞的壮观场面,还“飞”进了央视《新闻直播间》:近日,在南通五山地区,摄影爱好者拍摄到大批猛禽聚集成群的画面,它们在长江岸边上空组团盘旋,时而低空双飞,时而空中群舞,场面十分壮观。“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生态系统是否健康,一个地方有猛禽出现,说明这一区域有适合它生存和栖息的环境。”据观鸟爱好者介绍,最近正是猛禽过江高峰期,最多时有近百只“组团”出现,目前在五山地区已观测到凤头蜂鹰、灰脸鵟鹰、普通鵟、黑鸢、松雀鹰、红隼、燕隼等猛禽。


02

“国宝”兄弟相遇南通

秋色正浓,万鸟齐飞。


南通滨海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高速上的重要“服务区”,每年7月底至10月是候鸟迁徙季,大批候鸟在这里迁徙过境。今年8月初,“先头部队”陆续抵达南通。


勺嘴鹬 吴为民 摄

大自然馈赠我们一场神奇的邂逅: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极危物种勺嘴鹬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迁徙途中相遇于此。这两个物种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勺嘴鹬全球仅600余只,中华凤头燕鸥全球仅200余只。“8月初,我们在通州湾滨海湿地监测到了今年全省首批勺嘴鹬秋迁记录。”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勺嘴鹬在南通中转栖息,补充能量,更换羽毛后陆续飞往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部分会到更温暖的东南亚地区过冬。目前,“小勺子”们在南通“服务区”的补给已近尾声,待来年春季北迁时再来。


中华凤头燕鸥(2成1幼)朱迎春 摄


向北迁徙的中华凤头燕鸥也在7月底现身通州湾。自2020年起,中华凤头燕鸥已连续5年“打卡”南通,我市成为目前江苏省已知的中华凤头燕鸥唯一记录地。“南通滨海湿地食物资源丰富、人为干扰较少、生态环境改善,是‘神话之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联合观鸟爱好者多番观察,已初步掌握该种群在南通的迁徙停歇规律:它们一般停歇1至3天,且携带幼鸟比例较高,全天基本在海堤内塘捕食小鱼小虾,在鱼塘埂上或水边裸地停歇。


中华凤头燕鸥(1成1幼)朱迎春 摄


在高空、林间、浅滩,到处都有鸟儿的身影,它们时而觅食休憩,时而低空滑翔,时而盘旋飞舞,为江海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目前,今年秋迁已近尾声,环境监测人员和志愿者共观测到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小青脚鹬、黄嘴白鹭、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嘴鸥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白腰杓鹬、大杓鹬、小杓鹬、大滨鹬、翻石鹬、阔嘴鹬、红喉歌鸲、红角鸮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余种。

03

从神奇偶遇到“常来常往”

夕阳斜照,军山绿野旁的河道里,“潜水小将”小䴙鷉正练着“水上漂”;黄泥山旁的黑短脚鹎群里,混进了一只栗耳短脚鹎,可没多久,暗灰中带斑点的羽毛和粗犷的叫声“出卖”了它……

小䴙䴘

“以前,栗耳短脚鹎每年冬来春走,是我市冬季可见但数量不多的候鸟。”南通市爱鸟摄影协会副主席管昊昱惊喜地发现,自2021年春至今,黄泥山附近四季均可见一只栗耳短脚鹎,它常年与黑短脚鹎混群生活。“巧的是,2023年夏天以来,我在军山绿野观测到另一只栗耳短脚鹎,外观颜色偏暗;今年入夏后,在剑山附近,看到了第3只,前额有一小块白色,明显区别于前两只。”回家仔细对比了照片,他推测,栗耳短脚鹎已常年在我市五山地区居留,并与黑短脚鹎婚配繁殖并产生了杂交后代。

栗耳短脚鹎 管昊昱 摄

栗耳短脚鹎 吴为民 摄

黑短脚鹎(左)、栗耳短脚鹎(右)管昊昱 摄
选择留下来的,还有最近的“人气王”——灰脸鵟鹰、凤头蜂鹰。“这是我市每年春、秋季常见的迁徙过境猛禽,但2020年以来,每年夏秋季,我们在五山地区都能观测到两三只。”管昊昱和协会摄影师们持续观察,目前没发现其繁殖行为,可能是未成年个体。

近年来,监测人员和摄影爱好者对我市五山地区鸟类持续观测,发现部分鸟类个体改变了原有的生存习惯,由候鸟变成了“留鸟”或由过境鸟变成了“夏(冬)候鸟”,从“游客”成为“居民”,折射出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更适合鸟类生存繁衍。

为了方便更多的鸟儿安居、觅食,南通没少花心思。今年以来,我市建成运行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覆盖沿海、沿江、农田、森林等生态系统;持续推进勺嘴鹬高潮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选配高性能无人机、无人船等观测设备,强化观测能力;针对长江生态系统旗舰物种——长江江豚,在五山滨江段布设2套水下声呐实时监测系统;在沿江沿海等重要候鸟栖息地,布设10套鸟类AI智能监测设备;在军山“生态岛”试验区,布设4套4G远程红外相机设备,实现对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的远程在线监测保护与管理。截至目前,南通市累计记录物种3789种,与上一轮相比,新增了281种物种新观测记录,成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希望能进一步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给鸟儿们预留足够的栖息空间,减少人为干扰。”管昊昱说。 

管昊昱 摄

04

共护候鸟迁徙路

牵挂着这群“天空来客”的,有一群可爱的志愿者。

秋迁以来,南通市爱鸟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为民和协会的“鸟友”们几乎天天蹲守在海滩边,成功拍摄到了勺嘴鹬在南通停留一个半月的换羽过程,为研究候鸟保护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长期坚持野外观鸟、拍鸟,协会成员们拍摄的鸟类图像不计其数。1个月前,吴为民参与主编的《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图谱》出版,书中收录了他和本地10余位“鸟友”拍摄的268种野生鸟类,共近千张图片,见证了南通生态环境修复成果。南通市爱鸟摄影协会成立于2021年,会员来自本地鸟类摄影爱好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自己的镜头,坚持在野外观测、记录和拍摄,记录南通野生鸟类为主的野生生物状况,为全市生物多样性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协会在册会员超过100人。

吴为民 摄

陆信 摄

“我们有一个约定:拍摄不能影响和干扰野生鸟类的生存,不得采用伤害鸟类的手段来拍摄,而是从热爱和保护自然角度出发,通过拍摄,记录自然环境变化,传播环保意识。”吴为民和协会成员有一个共识——保护是唯一的、也是永恒的目的。

灰脸鵟鹰 陆军 摄

而在如东掘港小学的师生们,与勺嘴鹬也有着一段美丽邂逅。从2012年初识,他们成立保护行动小组,通过媒体、校本课程和体验馆,积极推广保护勺嘴鹬行动,获得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赞誉,还激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如东先后创建两个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了勺嘴鹬高潮栖息地。十年来,从一间教室到万里滩涂,从一次美丽邂逅到十年爱心行动,一只鸟,一群人,一座城,一种生态文明,勺嘴鹬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态理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链接观鸟小贴士


吴为民摄

候鸟迁徙是大自然中一道壮美的画卷,每到这个季节,各种各样的观鸟活动也陆续开启。每年的迁徙季(3—5月、8—10月),南通湿地和防风林中,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观测地点有小洋口、丰利、洋口港、东凌、通州湾、蛎岈山、蒿枝港、圆陀角等,满潮前1小时更容易看到鸟浪,农历初一、十五12点为最大潮时,潮水6.6米以上最佳。


“候鸟迁徙,听起来浪漫,实际上非常艰难。对鸟群来说,这是一场生命的迁徙。”南通爱鸟摄影协会特别提醒,观鸟要保持远距离,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双筒望远镜或者单筒望远镜三类设备,一般来说,鸟群的警戒线是30米到50米。禁止使用无人机。候鸟记认迁徙路线要依靠坐标、磁场、星座、光线等作为导航,无人机的干扰可能会使导航偏移,特别是对很多“首飞”的小鸟来说,受到惊吓后可能会“掉队”。


评论 飞鸟无痕 生态永恒

“鸟中大熊猫”勺嘴鹬在滨海湿地栖息换羽、“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在海堤内塘捕食鱼虾、“长空之王”灰脸鵟鹰高空盘旋伺机过江……秋迁以来,南通沿江沿海的空中、林间、湿地、浅滩,时不时迎来珍稀鸟类在此小憩。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脚来投票。观测显示,今年在南通迁徙停留的鸟类中,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有7种和20余种之多,其中中华凤头燕鸥已是连续5年“打卡”南通。尽管它们来此作客时间短暂,但选择南通是对这里生态系统最好的肯定。

飞鸟无痕的背后,是生态修复的“抓铁有痕”。曾几何时,南通沿江沿海也是“伤痕累累”,工厂林立、污废满目。直至10多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世代依江靠海生存的南通人终于在警醒中奋起直追。十年磨一剑,才有了把生态修复作为“压倒性”工程,搬迁码头港区,关停“散乱污”工厂,在平原上建起国家级森林公园;才有了沿江最美风光带和沿江沿海430公里生态带的全线贯通;才有了江豚的回归、候鸟的落脚以及累计增至3789种的生物物种……这是“江风海韵”南通城应有的模样,也是南通生态环境“浴火重生”后的“沧桑巨变”。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不仅是生存法则、时代抉择,更是每个人的现实责任。“生态环境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谁损害环境谁负责赔偿”“人居环境就是营商环境”……这些已然内化成南通人的行动自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增强系统思维,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飞鸟无痕,却以轻盈之姿,昭示着江海大地的生态健康。我们要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让每一处山水都留下飞鸟翱翔的身影。



来源:南通发布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10-24 10:43 来自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这鸟真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1 21:56 , Processed in 0.19553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