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花却有花。作为江浙沪最大的无花果集中成片种植基地,眼下,如皋市如城街道谷溢新无花果种植基地800多亩无花果迎来了丰收季。无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在我国已有千余年栽培历史,又被称为“糖包子”“甜蜜果”。
谷溢新基地新鲜采摘的无花果,经过自家工厂清洗、切瓣、烘干等加工处理后,制成无花果干,每天的果干产量达2—3吨,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的15%。记者走进种植基地,近距离感受这份“甜蜜产业”背后的故事。
28日,走进谷溢新无花果种植基地,仿佛进入了五彩斑斓的果实世界:黄绿的芭劳奈、红色的波姬红、紫黑的波尔多……个个颗粒饱满,甜香扑面而来。“基地共有31个无花果品种,这个芭劳奈是我们从200多个无花果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基地负责人陈宁介绍。
1993年,陈宁的父亲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无花果优质品种回到山东老家种植。2022年,陈宁又把这个甜蜜产业挪到了如皋,承包800亩地扩大种植规模,成为江浙沪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他把这一举动称为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如皋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为无花果种植提供了先天有利条件,不仅可以免受北方气候冻害,还能有更多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我们前期调研过,如皋的纬度最适合无花果种植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无花果好不好吃,品种是关键。波姬红果品大、清甜多汁,芭劳奈果甜味浓、有糯性……为了获得适合制作无花果果干的品种,2015年,陈宁和山东省林科院的孙教授去日本考察,并带回了芭劳奈品种,因谐音香蕉的英文读音,也被叫作“香蕉无花果”。
芭劳奈果绿皮薄,不仅膳食纤维、钙、硒等元素含量较高,软糯的口感和恰到好处的甜味也很适合加工成果干、膳食纤维棒等食品。“它皮薄、产量大、甜度高,满足我们制作果干的需求。”
2016年,陈宁基地的无花果鲜果获得“全国无花果金奖”,2023年,谷溢新的无花果果干又在世界无花果大会上喜获金奖。
2022年,基地意外地发现了自育的芽变新品种“宁彩”。“宁彩”果皮和枝条颜色都有着黄绿纹理,兼具口感好、产量高和观赏性强的优点。“当年我们就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申报了国家级新品种,计划2025年完成合作审定。”陈宁说。
不同于其他专做鲜食无花果或无花果干的公司,谷溢新还做无花果苗木培育、销售。“只要把苗培育好,植株长得健康粗壮、免疫力强,管理起来自然省时省力还能节约成本,结出的果实也更绿色优质。”
从种植到采收、加工,陈宁全都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倡导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无花果更有含“金”量。
2015年、2016年,陈宁专门去日本学习无花果“一”字形栽培方式。几年后,在意识到该栽培模式会影响无花果品质时,他果断进行了本土优化落地,将种植模式改良为“X”形栽培。
“无花果一株苗可以结5斤果,前期我们会采取密植的方式,等到了后期再进行间伐”。经过不断的实验,陈宁发现,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带来更高的产量,同时,因为管理简单,也减少了劳动用工,还能将这种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复制在其他品种上。
甜蜜事业也是绿色产业。由于无花果树的白色汁液中含有蛋白酶、矿物质等,不仅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还有一定的驱虫性,这种天然优势让无花果病虫害防治也相对简单:当虫子碰到白浆时,果浆的腐蚀性会自然将其驱逐。“另外,我们基地果树的肥料都用的是如皋养殖场的畜牧粪肥的沼液,富含微量元素矿物质。”陈宁介绍,基地每年能帮助养殖场消耗约5000立方米的沼液。
“入村容易、驻村难”是每一个农产品扩大生产时面临的困境。芭劳奈味道鲜、营养高,但其不耐储存、保鲜期短,导致走不出、走不远。陈宁将目光瞄准了无花果慢烘焙市场,于2021年建立了自有品牌,将无花果低温烘烤成干,在最大程度保留原口感的同时,也让营养价值得到了最大化。
清洗、切瓣、平铺、烘干……在无花果基地东北角的加工基地,工人和大型设备相互配合,正抓紧生产无花果干,不久后它们将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六七斤新鲜无花果才可以烘出一斤果干,加上机器烘干的成本费用等,从效益上说,果干售卖远不如鲜果。”陈宁说,但这样可以把无花果销售到更远的地方,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果干目前只供线上,在淘宝、天猫、小红书、抖音等电商平台上都有,非常畅销,‘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也带过我们的货。”
昨天,基地里前来采摘无花果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手一个采摘篮,不仅可以体验采摘的快乐,还能就地品尝新鲜的“糖包子”。“我们是在抖音上团购了9.9元的采摘券,果子又大又甜,太值了!”临近中午,市民王女士带着满满一篮无花果乘兴而归。
新鲜无花果运输易破损,如何才能让更多人尝到这份“限时”甜蜜?去年,陈宁邀请100多个达人在果园直播,吸引2万多人入园采摘,今年采摘热度依然不减,“在抖音上检索南通本地采摘农家乐,我们无花果基地的收藏和人气都是第一名。”
采摘有了数字化的“云端”交易信息调配,让卖果不再是一件愁事,而要让无花果真正不愁卖,还要重视品牌效应和人才建设。
果园里,23岁的黄宏略正熟练地驾驶小型拖拉机,来回帮工人称重、卸货。2023年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专业毕业后,他应聘来到基地,成为一名“新农场主”。
如皋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会长、如皋果蔬协会顾问李明光介绍,去年6月,基地开展校企合作,聘用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果园做管培生。“根据专业区分,他们有的做果园管理,有的在做直播,还有的在工厂学习发货、跟单,今年又招了十几个。”
“我很满意这份工作,骑三轮车十来分钟就到了,每天都能有300多元收入。”见到司祥兰时,她正穿着风扇服鼓鼓囊囊地带着采摘篮来到货车旁称重。像司祥兰这样在基地采摘的村民有100多人。“我们村有个72岁的老太太,9个半小时里能采摘900多斤,一天有400多元的收入。”
采摘全人工模式也激活了当地的“致富经济”。目前,基地采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联农带农,逐渐将无花果种植发展壮大为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
无花果的采摘期可持续到11月。目前,基地正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反季节无花果项目,填补市场空白,提升亩均效益,努力让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无花果鲜果变为现实。
从种苗种植、采摘加工,到入网销售、联农带农,从一颗果到一条链,陈宁通过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带着无花果强势破圈,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去年,谷溢新无花果种植基地销售额达600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农产品变商品、田园变公园’,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陈宁介绍,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将基地扩展到近3000亩的规模,力争让无花果干在全国市场占据约50%的份额,成为全国无花果果干销售冠军。
“协会将不断发挥作用,推动无花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李明光说,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推动产学研合作来提升科技含量,研发出富硒无花果和高钙无花果等特色果品,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助推无花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