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解决广大市民的睡眠障碍问题 在这里重拾美好睡眠的奥秘 一贴枕头就打呼噜,但白天依旧犯困,甚至开车都能睡着;不上床的时候很困,一上床就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入睡了,又很容易醒来,整天浑浑噩噩;睡着后突然坐起、尖叫、哭喊、梦游,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以上种种症状都属于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中,列出的睡眠障碍就有300多种。很多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往往不知道挂哪个科,因为不同的睡眠障碍对应不同的专业。比如,呼吸暂停综合征就属于耳鼻喉科,但由于患者长期缺氧,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焦虑、抑郁,此时又需要临床心理科的参与。”市四院睡眠医学中心负责人李磊介绍,睡眠障碍是一类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疾病。针对这一特点,为了方便患者就医,7月5日,该院在失眠专病门诊的基础上,汇集临床心理科、中医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等共同打造睡眠医学中心,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传统医学以人的器官来分科,而睡眠医学中心是以患者的主诉或症状来全面评估,再经过多学科会诊后,集中院内相关资源为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李磊介绍,这一模式治疗睡眠障碍在我市尚属首创。记者调查发现,睡眠障碍常见的表现有睡不着(失眠)、睡不醒(嗜睡)、睡不好(鼾症和异态睡眠)等三大类。李磊说,以失眠为例,长期失眠人群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等,其病因复杂,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对于多病合一的患者,该院还开设了复杂失眠MDT门诊,采用预约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多学科会诊,携手制订科学完善的诊疗方案。“我们配备多台国际国内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经颅磁刺激等设备。在治疗睡眠障碍患者过程中,首先会邀请患者‘睡一觉’,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呼吸压力滴定、呼吸功能初筛及睡眠量表评估等项目为患者精准‘把脉’,同时结合睡眠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精准化、多样化的诊疗方案。”李磊介绍,截至目前,该病区共收治睡眠障碍患者近50人,年龄跨度从17岁到90岁,其中还出现了姐妹、同学、夫妻等组团住院治疗的现象。 几天前,“95后”研究生刘月(化名)入住市四院睡眠医学中心。此前,她一直在国外读书,加上疫情的影响,独自一人在异乡倍感孤独,出现了失眠症状。最近,利用暑期回通的契机,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入院接受治疗。 “最严重时,她睡前能一口气服用7粒思诺思(一种镇静催眠剂)。经过一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用药降至每晚1粒。”李磊介绍,经过详细问询,他发现刘月对睡眠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她希望每天睡个好觉,不接受任何一次“例外”;主观夸大自己的睡眠概率,甚至产生“灾难化的想象”。“由于刘月主观睡眠感的缺失,导致她越来越依赖安眠药。为此,我们针对她的情况,进行了个体化的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和睡前的呼吸放松训练,同时让她口服相关抗焦虑药物。”李磊介绍,医护人员会帮助患者对比其主观感受和客观记录的睡眠时间,并通过夜间定时叫醒,让刘月认识到主观睡眠缺失和睡眠被剥夺的体验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这是睡眠认知行为治疗里的一个核心技术,叫做矛盾意向疗法。”李磊说。记者注意到,市四院睡眠医学中心专门配备了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并安排康复师带领患者集体做保健操,还鼓励病友们串门打牌,或者去医院图书馆看书,这让住院期间的刘月倍感充实。“对于失眠患者白天不能总是躺在床上补觉,白天尽最大可能减少与睡眠无关的卧床时间,多起来走动走动,无论是聊天、打牌、运动都可以。”李磊强调,对于不少入睡难的患者而言,失眠往往是一种习惯,而通过住院治疗,在环境的带动下,更有利于敦促患者积极参与运动,科学调整作息,从而帮助他们快速远离睡眠障碍。目前,市四院睡眠医学中心位于医院3号楼3楼,与该院全开放式精神科病房在同一个楼层,都隶属于该院临床心理科,旨在方便心理医生针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大多数患者入院后一周就能明显改善失眠症状,普遍出现睡眠深度加深、安眠药减量、情绪稳定乐观等积极改变。”李磊说。每天下午5点,是市四院睡眠医学中心病友们的集体足浴时间。“每次足浴20分钟,让患者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泡脚的中药包有夜交藤、茯神、陈皮、茯苓等十多味中药材,都是有助于舒缓心情、促进睡眠的。”市四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毛黎明说。 中医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多为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或年老体虚等所致,总属阴阳失调,或阳盛不入阴。“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一般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通过中药内服,也可以进行针灸、耳穴压豆(耳针)、中药熏洗等单个或多种联合的治疗方式,为患者解决睡眠障碍的困扰。”自该院睡眠医学中心开诊以来,毛黎明就先后为10多位患者进行了中医会诊。30岁的张莉(化名)是一位产后妈妈,自生下女儿后,就出现了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难、多梦等症状,白天还出现了食欲不振、乏力、紧张焦虑等情况,“她自诉精力甚至都不如90岁的外婆,整个人无精打采。”最近,张莉入住市四院睡眠医学中心,床位医生根据她的症状第一时间联系中医科前来会诊。在仔细把脉问诊后,毛黎明为她开具了柴胡类方7剂,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焦虑症状明显缓解,睡眠也在潜移默化中大大改善。“提到中医治疗失眠,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服用酸枣仁汤。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并非所有失眠患者都适用酸枣仁。”毛黎明解释,他给张莉开具的方剂中就用到了柴胡、桂枝、黄芩、甘草等药物。其中,柴胡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功效,并且具有和解表里和升阳举陷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产后焦虑的情绪。7月28日,市四院中医神志科门诊正式开诊,专门将“不寐(睡眠障碍)”纳入诊疗范围,并推出了“中医五音疗法”,将音乐与健康相结合,通过听觉来调节人的情绪和身体机能。副主任中医师邱建成介绍,五音疗法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五音对应五脏”理论,即“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分别与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脏相对应,通过不同的音调来调节相对应五脏的功能。“我们将积极整合全院资源,为病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睡眠诊疗服务。”李磊透露,最近,一位擅长古筝弹奏的患者即将出院,病区正在积极策划一场小型音乐会,鼓励更多有才艺的失眠患者勇敢“秀”出自我,在音乐疗愈中放松身心,重拾美好睡眠。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