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2618|回复: 1

[雉水如城] 如皋东大街:半沾烟火半入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5-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群众杂志社

主办的《群众·大众学堂》杂志

2024年第2期刊发文章
《如皋东大街——半沾烟火半入诗》

全文如下

如皋东大街——半沾烟火半入诗

刘建军

 


如皋位于江苏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南临长江,东近黄海。“如”是前往的意思,“皋”是指水边的高地,这是“如皋”地名的由来。


在如皋城里有一条老街——东大街。东大街位于如皋古城东隅,从“县左”而来的街名,承载了时代的记忆,见证了岁月的更替,印刻了历史的足迹。



如皋东大街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东起靖海门,西至通城巷,南至中山东路,北至水绘园,长不到五百米,宽度只有两米多一点,仅容两匹马并行。


东大街两侧有很多纵横交错的小巷和名人故居,包括因绘画扬名的郜家巷、因刺绣而闻名的秀女巷、始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清代的恒昌杂货店、徐大昌酱油店、汪德大布庄,另有刘兰卿、祝见山故居等。这些巷子宽度仅为一米左右,曲折通幽似迷宫。一眼可以望到头的小巷,走到尽头才发现转角有路,别有洞天,侧身而行,柳暗花明。


这里一条小巷拥有一个故事。郜家巷,始建于南宋时期,后因明朝艺术家郜琏及其后人定居于此而得名。巷内北端有乾隆年间进士范增辉的住宅,门朝东,左右有砖砌圈门,上刻“大夫第”三字,因此也被称为“双圈门”。百岁巷,相传雍正年间,处士陈元济的妻子钟氏,活到101岁,官方为表彰她,修建了一个百岁坊。乾隆年间,她的后人在百岁坊东侧修建了百岁祠,百岁祠旁边的巷子被命名为百岁巷。窄而深、细而长的秀女巷和一位名人有关。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巷子里有位名叫熊澹仙的女秀才,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弟子,她的文字清隽秀美,被收入《随园诗话》文集中,秀女巷由此得来。由于巷子深幽,既遮阳又串风,凉爽宜人,女子们都喜欢坐在秀女巷巷内做刺绣、贴绒、灯扎,伴随着她们拉家常的嬉笑声,形成一巷子的“女儿红”,所以秀女巷又名女儿巷。


这些巷子的来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生命力;既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又有对未来和前途的展望;既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不乏美丽的神话色彩。


东大街两旁有很多百年建筑,用材考究、雕花精美,古风古韵、古色古香,置身其中,让人有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与无奈。这里有着清幽的美,你走进其中任何一条小巷,都仿佛立刻与周围的喧闹隔离开来,浮躁的心也会渐渐慢下来,让自己沉浸在宁静与舒缓中,感受这一刻的幸福与温馨。那高高的墙壁、曲径通幽的小路,依然有着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小巷里有着最地道的烟火气。东大街很多店铺保留着前店后宅的布局,其建筑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门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仿佛映照着繁华的旧时景象,让人有种穿越时光的感觉。清晨的阳光一照进屋子,一天的新生活就开始了。街坊邻居亲切的招呼声,孩童们的嬉闹声,古井旁的捣衣声,让整条街道充满了生活的温馨。平日里,要是哪家烧了好吃的饭菜,香味会弥漫整个小巷,这可能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吧。


沿街的小店琳琅满目,各种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可以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也可感受到如皋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在这里,能感受到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厚重,走进巷中,时间仿佛成了静止的画面,会让人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小巷深宵独自立,遥望烟雨。千山无语,只余一抹泪痕。”这或许是让我们爱上东大街最朴素的情感。



东大街不似商业街般繁忙,自然流露出岁月的痕迹。小巷交错,巷弄之间弥漫着岁月的气息,每一个角落都昭示着居民的生活点滴。偶尔几只狗狗出来串门,更显恬静悠然。如今,这里依然居住着原住民,门前的拖把、窗台上的劳保鞋、养着荷花的陶缸,都透露着居民们对这条街巷的热爱。



好客的小巷居民热情温暖,惬意的下午,迎着从蝴蝶瓦上方斜射下来的阳光,邀上三两好友,泡上一壶天水茶,从国际局势聊到国家安全,从军事科技聊到小巷居民日常,直至夕阳西下尽兴而归,或许这就是尘世间的幸福吧。



东大街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向所有前来的人们述说着那些平凡而不平庸的历史。住在这里的人们把平凡的日子融入了时代节拍,演绎出新的故事和新的精彩。



小巷里也有诗和远方。走在街心的麻面石板上,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脚步声,街面上独轮车的印痕、麻石条的镶嵌,见证着古老的岁月。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小瓦,每一根雕梁,每一个故事都是历史的篇章,让人不禁感觉岁月有痕。在这里读书、赏花、品茶,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给身心一场放松,无需远赴千里,心静便是远方。


与很多充满沧桑感的小巷不同,在这里你会看到文艺的一面。东大街没有大气恢弘的建筑,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却在这匆忙的城市光景中,有着电影般的文艺生活。这里是手艺人驻足的港湾,仔细找找,有延续千年的面塑艺术,以及手工旗袍、如皋盆景、如皋风筝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工艺品,这里的古建筑、红灯笼、青石板以及一些手工编制的小物件,都有着文艺腔调。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你能在这光影的变幻中体验到传统与现代、朴素与华丽、静谧与喧嚣,小巷的精髓与魅力不仅仅停留于白天,同样在这如水般的夜色中。


坐游船赏内外城河、进剧场看夜场演出、泡书店夜品书香、逛博物馆感受历史……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这个休闲“打卡胜地”和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书与非书、一念居、绘园旗袍等文艺小店已经融入了这片老街的肌理和氛围。在这里,可以慢慢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静静享受生命中的碎碎念念,在浅喜深爱中且行且珍惜。



在这里,枕着古老的城河,看日子在流水中静静淌过;在这里,听着董小宛和冒辟疆的传奇故事,感受真爱的缠绵悱恻;在这里,泡一杯天水茶,细细品酌间,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在这里,走进一家书店,纵闹市清欢,闻一路书香;在这里,听古琴弹奏,随清风入弦,绝去尘嚣;在这里,踏岁月旋律,看四季流转,人来人往。



苍烟巷陌,楼台流光,古今联结。我们往往喜欢追求诗与远方,远方就在眼前,眼前亦是远方,虽然东大街没有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但来这里一趟,足以让你放下纠结与内耗,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东街古朴映晚霞,旧铺石坊忆梦华。往日车马辐辏地,风情故事问谁家。漫步在如皋东大街,世间温软,风轻云淡,那一抹岁月留痕,一半是清欢人间,一半是诗意浪漫。



























作 者 简 介

刘建军:如皋市吴窑镇刘庙村人,1998年应征入伍,2000年考入南京政治学院(现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新闻系,长期在军、师、旅、团政治机关工作,爱好写作,荣立三等功两次。在中央电视台以及《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群众》《人民前线》《中国退役军人》等媒体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千余篇,作品多次获奖。人生座右铭:坚持中改变,在改变中坚持!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南通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9-17 15:4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4-5-13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
    写的真好,非常生动的一幅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4 13:48 , Processed in 0.268396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