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5974|回复: 0

[网友评论] 新增1例死亡!仅1毫克即可致命,这些食物极易中招,警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4-3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今年3月
有多人在台北市一家素食餐厅
用餐后出现不适被送医
4月29日
台湾省有关方面最新证实
该起中毒事件再增1例死亡
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


该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
仍有2人住院治疗

台湾省有关方面4月29日证实,今年3月台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再增1例死亡,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仍有2人住院治疗中。

据介绍,新增的死亡案例今年3月中旬用餐返家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抢救过程中病情一度好转,后因严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4月29日凌晨因多重器官衰竭逝世。

死者体内检出
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3月28日晚,台湾省有关方面召开记者会,介绍台北市“宝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进展,称经过对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体解剖分析,确认采检到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截至3月28日,该起疑似食物中毒案已有18例通报案例。所有案例都曾于3月19日至22日在信义区一家“宝林茶室”用餐,且食用了粿条、米粉等用同种食材制作的食物,都是在用餐后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其中重症者都会出现急性肝衰竭和由此引发的其他器官衰竭。

图为3月27日拍摄的暂停营业的“宝林茶室”。图源:中新社


“米酵菌酸”无色无味
1毫克即可致命

“米酵菌酸” 由发酵的
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
受污染后产生,
毒性强烈,无色无味,
且在高温下稳定,
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
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米酵菌酸”
也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
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为民众餐桌上的“常客”,凉皮、肠粉、薯粉粿条等淀粉类食品,在环境不卫生、原料变质、存储不当、泡发过久、存储环境潮湿等情况下,就可能被污染。

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会引发中毒,且中毒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一旦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一两天。

■  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无力。

■  重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休克甚至死亡。

■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


“米酵菌酸”中毒

案例不少


早在2018年,浙江一名7岁小女孩因吃了已浸泡2天2夜的黑木耳而中毒,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抢救,全身血液被置换4次,还是没能醒过来。

其实,干木耳本身没有毒,但木耳在泡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叫作“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2023年7月,河南永城的小兰(化名)和舅妈吃了凉皮后中毒,舅妈不幸离世。医生告诉家属,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专家建议,食用发酵食品前,要确保其存储、加工和烹饪方法正确,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食用发酵食品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在制作发酵食品时,要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避免细菌滋生。

“一旦怀疑自身或家人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可第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呕出。”如果怀疑误食“米酵菌酸”,专家建议尽快催吐,并将剩余食物保存好,以便就医时送检。

明确诊断后,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对症治疗。


来源 | 广州日报、央视新闻、厦门日报、橙柿互动、中国新闻社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4 16:30 , Processed in 0.26531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