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5320|回复: 1

[随便港港] 朱俊才和他的子孙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2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富不过三代”,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俗语。在南通,却有这么一个家族,从张謇时代开始,代代兴旺,见证了南通城市的沧桑巨变,也演绎了南通实业的百年传奇。


甲辰清明前夕,80岁的南通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朱镇欧,召集家族成员开了一个追思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他的父亲朱俊才先生诞辰120周年。

历史已经远去。朱俊才的后代已繁衍四代,他们共同演绎了近代南通实业的百年传奇,有力改写了自孟子以来“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这一历史定论。

△1977年2月大家族合影
一代俊才 献身大生
讲述百年朱家的故事,自然要从朱俊才说起。
1895年,中国近代史上风雨飘摇的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了更多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在此民族危亡之际,一些有远见的士大夫,为了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产生了强烈的创办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动机。
这一年,张謇下海经商,以“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名义,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探索实业救国之路。这条路,张謇坚韧地走了31年。他一手创建的大生实业,至今已走过129个春秋,历经风霜雪雨,尝尽酸甜苦辣。
1903年,张謇在唐闸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求贤若渴的他,从上海请来朱俊才的舅舅施凰鸣,领衔操盘大达内河航运板块。1911年,朱俊才的父亲朱德荣投奔大舅哥,第一次来到南通,成为大达内河轮船的老大。不久,他们全家搬到南通来住,朱家人的南通之旅自此启航。
1904年,朱俊才出生在当时还叫常阴沙的张家港锦丰一带,7年后随父来通。1920年,经大生高管徐陶庵介绍,16岁的朱俊才进了大生纱厂。入职后,朱俊才沉稳干练,任劳任怨,深得大生高层赏识,从车间领班、后纺科长岗位一路提擢,直到负责纱厂行政事务,成为大生股肱之臣。

△朱俊才夫人鲍桂凤
在大生,朱俊才经人牵线,遇到他一生的挚爱鲍桂凤,双方结为秦晋之好。1911年出生在浙江镇海的鲍桂凤,父亲鲍炳财是建筑设计师,曾参与设计过大生副厂烟囱等建筑。1913年,她随父亲从上海虹口来到南通唐闸,从此与这片江东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她早年也在大生务工,嫁给朱俊才后,因为孩子多,家务重,便辞职回家相夫教子。
1938年3月17日,南通沦陷。1939年,日军强占大生纱厂,工厂被迫停产。此时,朱俊才鲍桂凤的5个子女已出生。为了养家糊口,朱俊才跨江去沪谋生。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南通,继续效力大生,出任大生纱厂庶务科长一职。庶务者,乃指各种事务也。一生勤勉的朱俊才“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大生纱厂的大小事务,他事必躬亲,鞠躬尽瘁,赢得纱厂上上下下的尊重,特别是大生纱厂经理、张謇之侄、张詧四子张敬礼的认可和器重。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关于朱俊才的记述不多,但分量却不轻。方志学者沙锦程在《南通解放纪实》一文写道:南通城解放前几天,地下党南通城工委负责人陈永新两次约见大生纱厂“大内总管”朱俊才,共商护厂大计。
七子登科 名“镇”四方

唐闸,20世纪初长江口一个闻名世界的“蕞尔小邦”。

彼时,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我国沿海一批对外开放的口岸城市中,建造了成片工人住房——工房。张謇的大生纱厂在唐闸镇建造了各类工房,其建造时间之早,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即便在国际工业史上亦属鲜见。

在大生纱厂的工房中,部分高管们居住的“南工房24间”已难寻踪影。当年,朱家三代人曾在这里居住多年,朱俊才的7个子女都出生在这里。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如今,朱俊才夫妇早已不在这个世界,7个子女中的4位也已追随父母而去。不过,他们的音容笑貌、开创的事业还活在许多南通人的心中。

镇字辈合影

他们是“镇字辈”。“镇”后面的那7个字——华、球、东、亚、容、美、欧,是私塾先生王梦康取的,也寄托了朱俊才老先生的强国梦想。

朱俊才的7个子女,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其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就有4位。

1928年11月,朱俊才长子朱镇华出生在唐闸。两年后,朱镇球出生。生活在唐闸,耳濡目染中国民族纺织工业早期的崛起和勃兴,少年朱镇华和朱镇球从小就立下壮志,要子承父业,攻读纺织学府,献身祖国的纺织事业。

在大生集团档案室,翻看一页页已经泛黄的档案,看到朱镇华和朱镇球亲笔填写的各种表格,仿佛觉得两位身材高大的前辈就坐在我对面,娓娓而谈。

1946年,18岁的朱镇华从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后,入职大生纱厂,开启近半个世纪的纺织之旅。他从最基层的助理技术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万人大厂的副总工程师,为百年大生技术改造呕心沥血,被评为纺工部先进和省劳模。此外,朱镇华还曾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筹建纺工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样板厂——南通棉纺织实验厂。在担任南通市纺科所所长期间,他也是锐意改革,成绩斐然。

朱镇华(右)与朱镇球

见过朱镇球的人,时常会用儒雅、睿智来形容他。30年前采访过他的记者、《南通日报》总编辑王霞初遇朱镇球,便留下“隐居在小城里的大儒”的深刻印象。

1950年,朱镇球从南通学院纺织科首届本科班毕业后,进入通棉二厂当车间技术员。1981年,朱镇球走上厂长岗位后,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强势推动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他把系统工程理论和传统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具有本厂特色的管理系统,对全厂各道工序、各个工种全面制定标准,并狠抓各项制度落实,迅速打开局面。“二棉”经验受到中央领导关注和点赞,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个样板。

1985年,朱镇球奉命组建南通大生实业公司,进一步擦亮“大生”品牌,创建南通首个中外合资四星级酒店——南通大饭店,并创办南通首个中外合资汽车修理厂。

除了“国企儒帅”外,朱镇球还是南通改革开放的先驱和南通现代服装工业奠基者。他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期间,率先成功引进日本资金和技术,创建南通首家服装合资企业——中日合资南通时装有限公司。正是在时装公司开业仪式上,一批日商结伴而来,催生三友等数十个中日合资服装企业在南通开枝散叶。

当两位兄长沿着父辈足迹,献身民族纺织事业时,朱家老三朱镇东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1952年,21岁的朱镇东从上海大同大学冶金专业毕业后,来到新中国第一个重点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后来,他调任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此后,在本钢热连轧工程、天津无缝钢管工程等多个国家冶金重大项目中,朱镇东作为电力专家,承担和主持各阶段设计及实施工作。在宝钢与外方谈判中,他是中方专家组主要成员。

老四朱镇亚选择的也是当年热门行业。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河南洛阳创建第一拖拉机厂两年后,毕业于上海交大动力机械系的朱镇亚加盟“中国一拖”,为“中国人耕田不用牛”做出杰出贡献。5年后,27岁的朱镇亚被农机部抽调到开封筹建联合收割机生产基地,担任新中国首台四轮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技术负责人。不久,他又先后被派往天津拖拉机厂和无锡拖拉机厂,参加“天拖”“锡拖”会战。“文革”期间,这位年轻的技术专家被下放到无锡劳动。

“文革”结束后,朱镇亚回到家乡,在南通渔轮厂分管技术设备。1981年,他出任自行车总厂技术副厂长和总工程师。正值壮年的朱镇亚带领技术团队,先后攻克200多个技术难关,为通产永久牌自行车突破60万辆大关立下汗马功劳。

从“南工房24间”走出来的,不仅有儒雅英俊的热血男儿,也有贤淑静美的巾帼英雄。1953年,18岁的朱镇容从敬儒中学毕业,考取北京航空学院学制5年的空气动力学专业。这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关注。朱镇容至今还保存着当年聆听钱学森授课的听课笔记和图纸。朱镇容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试飞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令人敬佩的是,朱镇容的夫婿朱宗传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也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南通成为首批国家级沿海开放城市后,在时任南通市市长张佑才召唤下,夫妇俩放下钟爱一生的航空事业,踏上魂牵梦绕的故土,将一腔热血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之中:朱镇容出任南通科技情报所所长,朱宗传担任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总工程师。

朱家老六朱镇美、老七朱镇欧比哥哥姐姐晚出生多年,尽管学业被“文革”耽误,但也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不俗表现。朱镇美是南通机械系统先进劳资干部,朱镇欧曾在南通化工医药局多个中层岗位历练,高级工程师,在系统企业管理、改革脱困、搬迁重组等方面做出贡献。

子承祖业 屡建奇功
又到春分,别梦依稀。
即使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年,朱建琪和朱永琪兄妹依然清晰记得儿时在唐闸大生幼儿园启蒙时的情景:繁盛的小镇、忙碌的工厂、奔腾的运河、热闹的校园、嬉闹的院子……

△朱建琪(中)和朱薇琪(左)徐冬元夫妇

朱建琪是朱俊才第一个孙子、朱镇球长子。和父亲相比,他更有传奇色彩。他既传承了父辈实业救国的梦想,又深受母系这一脉艺术的熏陶。外公徐勉哉系中国近代音乐家、梅庵琴社创始人徐立孙的五哥,徐立孙排行老六。从上小学起,朱建琪就住在寺街徐家,深沉婉转的古琴声陪伴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睿智的头脑、非凡的胆识、渊博的学识、高效的执行力,是朱建琪留给我的最初印象。1987年,朱建琪受命于危难之际,空降到濒临破产的南通市第二橡胶厂担任厂长。面对一副烂摊子,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内抓生产管理,外拓海内外市场,很快就让企业走上正轨。他一手创立的爱德士集团,是世界制鞋业的一支劲旅。在地产、金融等领域,他同样也做得风生水起。

△儿时的冬琪、安琪、建琪、永琪

和“镇字辈”一样,第三代“琪字辈”的取名也富有时代特色。“琪”字是一个形声字,从玉,一般形容花草茂盛,寄托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愿望。93岁的朱镇华夫人方玉珠告诉我,1953年,他们的女儿——也是朱家第三代的第一个小天使出生,镇华喜不自禁,给女儿取名“安琪”。此后,朱家的叔伯兄弟姐妹们便以“琪”列队,分别取名冬琪、筱琪、永琪、欣琪、群琪、明琪、薇琪、源琪、劲琪……

“琪字辈”没有辜负他们美好的名字。朱镇华三女儿筱琪长得俊俏,工作出色,她的夫君刘璠是著名骨科专家,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朱镇亚长女朱薇琪传承了父辈善于经营的基因。1978年,她考取了南通中学首届理科班,在市纺科所工作一段时间后,受聘于南通首家日本独资企业——青松时装公司担任总经理,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带领团队使企业扭亏为盈。2003年,她自创万誉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已在中国和越南投资多家企业,生产的高端品牌服装畅销海外。

朱镇亚儿子朱源琪浙大毕业,2003年,他回到家乡创立星愿公司,开拓母婴用品市场,2012年入股上海爱婴室,并助力爱婴室2018年在A股成功上市。
朱家后代中,搞计算机的较多。北大毕业的朱镇东儿子朱明琪、浙大毕业的朱镇球女婿徐沪光是旅居欧美的知名软件专家,朱镇容儿子开发的“朱峰软件”被全国烟草系统广泛使用。朱镇美女儿刘哲则是一位成功而低调的民营企业家……
实业报国 忠厚传家

大江东去,后浪奔涌。

转眼之间,朱家第四代年龄稍长一点的也进入不惑之年。他们这一代都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多是单名。多元的文化,开放的世界,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时代在变,但朱家的祖训一直没变。读书、人品、体格,这是当年朱俊才要求他7个子女牢记的3个关键词,他的夫人鲍桂凤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严格按照这6个字悉心教育子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良好的家风如今传承到了第四代。

△朱琤(左2)和她的伟伦团队
或是先辈注重体育的基因使然,长孙朱建琪的女儿朱琤实业发展的主战场是运动鞋领域。如今,她已成为全球运动鞋领域的一个领军人物。她率领的伟伦运动休闲有限公司是亚瑟士、鬼冢虎、阿迪达斯等30多个国际品牌的中国线上总代理,2023年双十一成交19个亿……
3月22日,我慕名走进伟伦中国总部,在苏州金鸡湖畔见识了这位朱家第四代的优秀代表。她深情回忆了小时候爷爷就和她用英语对话的场景。在她创业遇到的每个困难时刻,都会想到爷爷和爸爸坚毅的目光。她只用了10年的时间,带领伟伦进入“全渠道年GMV百亿俱乐部”。

△朱家后代王正获飞碟双多向射击铜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华。朱家的小字辈不仅在实业上注入体育元素,在万众瞩目的奥运赛场,同样可以看到朱家子孙的身影。中国射击名将、雅典奥运会男子飞碟双多向铜牌获得者王正,正是朱俊才长孙女朱安琪的儿子。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良好的家风,一直是朱家几代人从南工房走向世界的一个基石。近百年来,朱俊才和鲍桂凤营造了一种浓浓爱意的朱氏家风:学业上互相鼓励,生活中互相帮衬,事业间互相支持。几十年来,兄弟姐妹亲密无间,妯娌姑嫂从没红脸,小辈们尊老上进,团结和睦之风成为这个大家族代代兴旺的一个密码。
同样在唐闸长大的资深媒体人、学者夏平建说,百年朱家,堪称近代南通工业化进程中的人类学样本,成为这一段历史生动而深刻的横截面。在以家族血缘为根基的发展规律中,这种浓浓的家族文化一代代传承和发扬,并融入了各个外延姻亲的文化元素,从而构成了更为广博深邃的文化族谱。
80年前,朱俊才曾在大生公事厅门口亲手打理过的紫藤,如今依然根深叶茂。而南通唐家闸著名的“南工房24间”的朱家后代,也像那根紫藤一样繁茂,在世界的多个角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芳香。
当我们再次回望朱家的百年历史,不由得深深地感叹:这是南通的一个见证、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影像、一个档案,所有的情节与细节,既源远流长,又耐人寻味。

文字:宋捷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3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宋捷为人亲和,勤奋低调。与过去那个擅长为己钻营的李一霸,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导样本。
宋靠文字立足江海潮头杨帆,李把捞钱当成人生乐趣成了囚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4 21:55 , Processed in 0.25019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