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3169|回复: 1

[随便港港] 历史遗痕:如皋海月寺钟鼓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22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如果你从如城中山路的迎驾街口向北走300余公尺,过丰乐街口,到达广福路口。由此北看,在广福路北侧,迎驾街东侧,小区高层大厦的西侧,有坐北朝南的青砖小瓦的古色古香的殿宇楼房小院落,这便是南通市政府新近公布的“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如皋海月寺钟鼓楼”。

▲海月寺钟鼓楼

南通市府文件注明海月寺钟鼓楼所处时代为清朝,其实,论起它的前世今生,还要追溯到宋朝。据民国《如皋县志》载,海月寺在县治西北,即观音堂。宋天禧中(1017—1023)建,明僧如傅等重建。清初改建,易名海月寺。清乾隆十三年(1748),僧道机募修。嘉庆丁卯(1807),殿毁于火,僧介浦等募修。光绪间,僧仰高、蜜立重修。

如皋市佛协会长宏学提供《江苏佛教通史·南通卷》说,海月寺创建于唐开元年间,供奉的是观世音,又称观音堂。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古窑子河边,绿荫覆盖,碧水相环。乾隆二年进士、内阁学士周煌有《咏海月寺》云:“森森古木蔽城隅,金碧何年结佛庐?短碣书留唐北海,六桥人比浙西湖。晴开杰阁春日丽,秋静香坛夜月孤。至此顿忘名利想,软红界断一尘无。”这首诗着重写海月寺环境优雅。诗人一开始就用“森森古木”把海月寺那种优雅闲静的环境烘托出来。至今海月寺大殿前的两棵古银杏尚在,确实堪称“古木”了。接着用设问句式提出海月寺的创建时间问题“金碧何年结佛庐?”回答是石碑上有唐北海的书法,唐北海,即李邕(678—747),系唐朝书法家,扬州江都人 曾任北海太守 故称唐北海。海月寺的碑文由李邕书写,不就回答了海月寺的建寺时代了吗。

是宋朝还是唐朝,海月寺到底建于何时,笔者没有掌握有力的证据,不敢妄下结论,且待文史学家论证吧。

1958年,如城宗教学委会组织僧众讨论,决心自食其力,走工禅并举的道路,就多方筹措资金,办起了如城宗教芦菲厂,包括海月寺僧人在内的不少僧侣成了芦菲厂的工人,而海月寺的大钟兴许是作了贡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如皋城西北角沙家花园一带房屋改建,海月寺的东西厢房和大殿等统统被拆除。仅剩山门、钟鼓楼和两棵古银杏,虽然已经被列入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周围高楼林立,步步紧逼,眼看也将不保。老城区内冒家巷东侧、西云路巷西侧的一些古建筑也有被拆除的危险。此时,如皋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会长浦文海的带领下,组织有识之士现场考察,发出强烈呼吁,引起了市政府时任市长姜永华的高度重视,他专题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采取有关保护措施,才使得海月寺仅存的山门、古树、钟鼓楼在广福路与迎驾街交叉口成为一个单独的院落,被保护起来。

▲图为位于广福路与迎驾街交叉口的海月寺正门

文史老人周思璋先生曾撰文说,过去的海月寺与位于城东南隅的定慧寺遥相望对,其周围的景色和殿宇的气势并不亚于定慧寺。清代皋人沙瑮有《海月寺》五律一首道:“碧水环清境,禅扉闭寂寥。疏林分野趣,断碣失前朝。僧住上三竺,人来小六桥。数声钟磬响,凉月夜迢迢。”该诗将海月寺比喻为杭州西湖边上的上、中、下三天竺,因为三天竺都供奉着观音大士。还将寺外景色比拟为西湖中的苏公堤。海月寺前面自东而西的窑子河上有望月桥、红桥、东百子桥、西百子桥、永寿桥、落凤桥,景称“一眼望六桥”。

从海月寺北门可以看到两棵古银杏和钟鼓楼

海月寺仿照南海普陀建造,四周环水。山门坐北朝南,有东、西百子桥进出。百子桥初为木质,后改为砖桥。门前池塘水面广阔,向东流经望月桥下与玉带河(内城河)相通。向西,经过陈家祠、刘家祠,折而南,汇入凤凰池。这里东北有古刹舍桴庵和著名的沙家花园(颐园),西南有道家花园(若园),后面不远处为西北城墙环绕。小桥、流水、梵宇、人家、花园、城垣,井然有序,好一派天然图画。

▲从海月寺西便门看两棵古银杏历尽沧桑

原来的海月寺朝南的山门上嵌有魏碑体石刻“海月寺”,门左右有八字墙和一对石狮子。对面照壁墙上,两边对联写道:“到此即生善果,何须远觅慈航”横批为:“无碍大悲”。山门内,迎门端坐的是弥勒,背后为手持金刚杵的护法韦陀,左右是四大金刚脚踏小鬼。院内左右即钟鼓楼,中间是两棵粗壮的古银杏。北面是大雄宝殿,殿内主神台供奉着南海观音,左右为十八伽蓝。藏经楼、禅堂、斋堂、僧寮,环抱大殿有序排列。客厅屏风上有邑人乾隆进士、梧州同知、书画家史明皋撰写的对联:“深院观心,院外六桥桥上月;闲窗纵目,窗前一镜镜中花”。

每逢农历初一、月半,以及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即观音大士的出生、出家、成道日),海月寺香客摩肩接踵,香烟袅袅徐升。

清末民初,废科举,兴学堂,佛门僧侣也与时俱进,由定慧寺监院根源、海月寺的象成、菩提社的洁莲、大觉庵的金奎、伏海寺的铁岩、崇善庵的悉融等发起,在中禅寺内创设僧立两等小学堂,经费由六大寺院分摊。民国初年,校名更改为“僧侣私立国民小学”,兼收僧俗子弟。1927年,僧侣小学停办。1928年,海月寺住持学峰在庙内独自创办六桥初级小学,自任校长兼教师。他毕业于师范学堂,因而管理有序,教学有方。而且他平时不着僧服,中年即长髯飘拂,颇具学者风范。1938年,日军侵占如城,六桥小学停办。1941年,六桥小学复课,改为陆桥完全小学,学生多达200余人。1949年7月,陆桥小学停办,但是其所在地成了当时如城区下属的陆桥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如城民办中学设于海月寺中,“文化大革命”开始,该民办中学解散,海月寺佛像、大鼓被毁,周围的小河已被城市垃圾填平,殿宇成了如城镇镇办企业的厂房。

来源:江海文化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22 10:17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
可读性很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5-5 00:29 , Processed in 0.14274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