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年间的《筹海图编》中,绘有万里海防图,其中有一幅通州海域图,海中画有一标名为“海门岛”的大沙岛,其位置在今如东丰利、苴镇一带沿海,小洋口东北。《筹海图编》系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时,为防御倭寇,聘请郑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关资料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编辑而成的一部沿海军事图籍。“海门岛”在宋初史书上便有记述,相传明末该岛坍塌于大海中,从此便销声匿迹。 “海门岛”,在一些史料中称为“通州海门岛”。“海门岛问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陈吉余教授提出的科学命题,自提出这问题以来,曾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和历史地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者认为海门岛当年在如东海域,此“海门”二字意为大海之门,而并非今海门县之“海门”,也有些学者的见解则与上述观点相左。研讨文章陆续见载于各报刊。例如: 宋建人:《通州海门岛初探》(《江苏社会科学》1983年13期) 姚谦:《通州海门岛探讨》(《海洋科学》1984.3) 姚谦:《历史上的海门岛》(《南通日报》2005年2月24日)刘骏、郭士龙:《说古论今:海啸与海门岛的变迁》(《中国海洋报》2005年1月25日)姚谦:《再探通州海门岛》(《南通党史》2006年12月25日)陈炅:《关于通州海门岛的史料研究与考析(一)》(南通博物苑《博物苑》2007(2))李元冲:《历史之谜――海门岛》(《海门日报》2007年8月6日)周荣华:《东布洲非海门岛》(《海门日报》2007年10月29日)周荣华:《再谈东布洲》(《海门日报》2007年12月10日)在上世纪80年代,南通市地学会和南通市图书馆曾把“通州海门岛”的讨论文章汇编成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如东人的注意,而如今海门人则连篇累牍地发文说海门岛即在东布洲。在前述各文章中,观点各异。其中以南通市图书馆姚谦和宋建人两先生为代表的观点是:古代通州海门岛位于苴镇丰利一带的海中。而另一观点的代表者南通市教科所的陈炅先生则认为“通州海门岛位于通州东南海中。”现将持“海门岛在如东海域”观点者的主要理由综述如下:一、宋代李焘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载:“国初以来,犯死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通州海门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凡两处,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北州,两处悉煮盐。是岁令配役者隶盐亭役使之。而沙门如故。”这是对海门岛最早的记述。这一资料亦为后来的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和祝穆的《方舆胜览》所引用。明代《嘉靖通州志》、《万历通州志》,清代《康熙通州志》、《乾隆通州志》、《顺治海门县志》等书皆有条款记述:“海门岛在州东北海中,宋获犯死获贷者多配隶于此,有屯兵使领护,今没于海。”这个“州东北海中”,无论是指南通城的东北方向,还是南通地区的东北方,海门岛的方位应为今如东外海。二、《万历通州志》的“通州古迹图”中,在文丞相渡海处卖鱼湾的正东稍北和“长沙东社”的北方,标有“海门岛”的字样,其位置确在如东外海。三、《筹海图编》一书中有沿海图,其《万里海防图论下?卷二?直隶五》标明海门岛位于如东丰利场外海,黄沙洋、甜水港和唐家港以外不太远的海中,对照今如东县地图,可知海门岛在今小洋口至苴镇之间的海中。四、明代进士崔桐主编的《嘉靖海门县志》曰:“海门岛在县治北海中”,当时海门县治尚在今余中一带,“县治北”即余中正北方向的海中,为当今在环港一带。五、连云港市地理学者张传藻先生经调查后,于1983年9月1日给姚谦的信中说:“连云港出海人指的‘海门岛’是指东台环港以南幅射沙洲的统称。”文革中,环港女炮排在连云港参加民兵比武试炮时,连云港有人说:“你们海门岛人的炮打得不错。”六、1985年10月,镇江博物馆向南通博物苑赠送了一份《明代海门图》,图中画有海门县治并海边的堤岸(即范公堤)等,而在东海边的寥角嘴北,一横口东画有海门岛,同时该图的说明写道:“海门为通州属县,其先则汉海陵县东境之东布洲……”这也说明了海门岛与东布洲(即海门县)是两个地方。清咸丰年间,通州骑岸秀才曹长恩曾在经馆讲学多年,著有一部《东洲偶闻录》,书中记载主人翁闵子骞自回归故里海门东洲的沿途所见。此书中写道:“(海门)岛居东海中,其形如伞,如菌蕈,流人称之谓菌子洲,菌柄对陆地,菌伞对大海。柄长十四、五里,宽三、四里;伞最宽处八十余里。渐向外伸展,紧缩成一穹窿云”,这一对于海门岛形状的描述与《筹海图编》所绘丰利外海的海门岛相符。书中又称海门岛为“军州岛”,并说,过去,“羁流人于此煮盐”。此说与《万历通州志》所载一致。按《东洲偶闻录》所述,海门岛面积有数十上百平方公里,可谓一大岛,也与《筹海图编》所绘相称。从《东洲偶闻录》中还可以推断出海门岛地理位置。《东洲偶闻录》一书中在写到“海市(指海市蜃楼——笔者)呈岛屿如海门岛凡三次”时,指出“两次在此间,一次在北十余里之黄沙洋口”,按该书中所指线索,“此间”在掘港附近,其南数里,为“十八里桃花荡,即古代横夹江旧址”(“桃花荡”在曹埠范公堤畔——笔者)。再由十八里桃花荡“前去十数里,有地名卖鱼湾者,宋文丞相渡海处也”。这较之州乘所载更为具体。按照方位、里程,海门岛大约在卖鱼湾东北、古横江外的海中。这与《通州古迹图》、《筹海图编》所标的方位相同。《东洲偶闻录》在“归里海市”一节中还载有海门岛陆沉前后当地流传的“冤魂五百哭寒食”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说:屯兵使者担心海门岛上的流人泄露其偷运私盐的隐私,将五百多流人沉于大海。这一事件让侥幸逃出来的流人传出,构成故事,流传下来,由此可见海门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八、流传于骑岸、石港一带的长篇叙事山歌《魏二郎》的第八章即“海门岛上遇渔姑”中指出了海门岛位于祥符湖(宋代在新店、石港一带,为古横江的残段,后来淤浅——笔者)之东,石港寨之东北。可见海门岛当在今遥望港口北面的大海中。山歌还叙述了魏二郎在海门岛滩边取文蛤、竹蛏等,文蛤、竹蛏为如东所产,海门县基本不出此物,不难看出海门岛不会位于海门县,而位于如东海域。九、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林承坤教授认为:历史上扶海洲北侧曾有一新川港海湾。(此海湾当在丰利环港一带,其理由是,宋时郑公掘滩练水兵之庙基滩,应处于可以避风抗浪的海湾之边,这海湾很可能就是新川港海湾——笔者)。在丰利场西北边有名为川子口、九龙口之地名,说明这一带为古代大河之入海口。口外即为海湾,海门岛很可能位于这海湾之中。在清道光年间绘制的《如皋县沿海口岸水势程途图》中,环港至东凌港区一带有川水洼港和已淤塞的川腰洼港、沙鱼洼港。这些带“川”字的港与新川港海湾亦不无关系。十、江苏省科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海岸带利用海洋资源综合考察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江苏省海岸带自然资源地图集》一书。该书在海岸历史变迁部分,有一幅清乾隆25年(1760)的海岸图,从该图中可清晰地看到当年古坝以北为一大海湾,海湾内有一小沙岛,湾外有一大片沙岛,岛与今环港之间为一环形水道(“环港”之得名或源于此——笔者)。该岛前身即为“海门岛”,也许海门岛在该岛以外海中,而海湾也可能即为新川港海湾。综上所述可知:北宋时,曾经有个“海门岛”,明未因海洋水位上涨等原因坍塌入海中。海门岛与山东登州沙门岛一样,都曾接受发配来的“犯死获贷者”于此煮海为盐。由多种历史典籍及图录加上笔记小说和民歌内容又从侧面提供的参考依据,可以初步判断“海门岛”在宋代位于苴镇至丰利一带的海中。诚然,尚有一些地理学者认为“通州海门岛”不在如东海域,而是位于通州东南海中,即在宋初的海门县范围内,亦提出若干条论据。两种相左的立论虽然看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论争仍将继续。然而这一命题的研讨对于探索如东、海门的成陆史、海洋史、盐业史都有重要意义。看来,最后的结论当取决于考古发掘的实物佐证。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