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通州城的静海城及静海城护城河 南通老城古称通州城。后周显德八年(公元958年)在这里建制,称通州。为什么称通州,据清代历史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载:“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向两越,或出东海,动齐燕,亦南北之吭喉矣,周显德取其地,始吴越之路,命名通州。”通州建制,即筑城,为通州城。同时,利用城外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水泊湿地,通过人工开凿修整,建成护城河,即现在的濠河。 实际上,早在通州建城之前,就有了静海城及静海城护城河。据南宋嘉定、宝庆年间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海陵之东有二洲,唐末割据,存、制居之,为东洲镇遏使。制卒,子延珪代之为东洲静海军使。延珪始筑城,钱鏐遣水军攻破之,虏延珪。而吴又命延珪犹子彦洪为静海镇遏使修城池官廨,号静海都镇,今城是也。” 根据史书记载,南通古代在没有建制之前,是海中的沙洲,名为胡逗洲,东边为东布洲(今海门),属吴王杨行密辖地,分别建制静海镇和东洲镇,设“遏使”官职。浙江吴兴(今湖州)迁徙而来的姚存、姚制,被吴王分别封为东洲镇、静海镇遏使。姚制死后,其子姚延珪为东洲静海军使,负责两镇的防务工作。公元907年,朱温杀死唐昭宣帝,唐灭,朱温自立帝建立后梁。钱鏐投靠朱温被封为吴越王。当年,钱鏐率领水军攻打静海镇,俘虏了姚延珪。姚延珪刚刚开始筑城,就被钱鏐俘虏,可见,静海城的建造是在公元907年开始的,比通州城整整早了50年。公元908年,吴王派兵收复了静海,任命延珪之子姚彦洪为静海镇遏使,继续修建城池官廨。姚氏父子建筑的静海城,为土城,其位置北在现在的濠南路,东在现在南通博物苑,西至现在的西寺路,南为现在的养老院路附近(比明万历二十六年建筑的通州新城要小些,新城南为现在的新城桥)。官廨约位于现在的老图书馆内。 姚氏父子建静海城的同时,又按照自然地势水势,利用城外水道开凿了护城河,北为后来通州城的南濠河,东西为现在的东南、西南濠河,水面都比较宽阔。也就是说,从通州城的南濠河(包括南濠河)均是当年静海城护城河。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