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4037|回复: 0

[新闻快讯] 2024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2-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7日在南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5%。
(一)坚持稳字当头、进上发力,经济运行实现整体好转。稳定扩大生产。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9.8%。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工业开票销售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出台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20条”,建筑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保持全国领先。新获评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5家。拓展内外需求。统筹抓好产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大交通建设投资达41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387.7亿元。举办第五届通商大会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若干措施》,向民间资本推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项目39个。加快建设“四大商圈、两大集群”,新引进精品酒店、品牌首店超100家。承办首届全国家纺消费节。因时因势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外资外贸保稳提质、结构趋优,预计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55.5%。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狠抓政策赋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政策,出台推动经济整体好转“50条”、回升向好“26条”等系列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20亿元,兑现惠企资金43.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7%。《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成地方立法,创成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二)坚持项目为王、科技赋能,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推进。大抓招商、猛攻项目。持续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创新设立项目建设“龙虎榜”考评机制,超5亿元项目新开工231个、新竣工达产198个,在建百亿级项目13个,省级重大项目数保持全省前列。通威光伏组件、上海电气异质结电池、康瑞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项目建设“南通速度”。举办南通投资峰会,新增备案私募基金40家。聚力创新、增添动能。《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制定新科创“30条”,引进科创项目1428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中国专利奖企业9家。与东南大学、南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4家。南通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由第39位跃升至21位,南通高新区排名首次跻身全省十强,如皋获评国家创新型县(市)。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0个、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7个,获省科学技术奖26项。创成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出台“人才新政4.0”,设立“南通人才日”,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清华大学南通周活动,新入选省“双创”人才(团队)77个、列全省第二。做优产业、壮群强链。出台制造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协同推进机制,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发展大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深化工业大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7家、百亿级企业1家,总数分别达6886家、1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实现总数翻番。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171个,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57个,列2023年度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12位。联合中国证券报举办全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北交所服务基地落户,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三)坚持区域协同、优江拓海,战略支点地位更加凸显。跨江融合形成新成果。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定》明确“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沪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落户南通,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落户。深化产业协同布局,新招引上海、苏南项目占市外项目比重近70%,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向海发展迈出新步伐。《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纳入城市性质定位。制定建设海洋强市行动方案。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获批设立,中石油新材料、华峰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实现突破。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与苏州签约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超序时推进。苏通二通道、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通常高速、通沪高速、临海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洋口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吕四港重装码头建成投用,三夹沙南航道竣工验收,洋吕铁路先导段建成通车,通州湾相当A级航区获批,新增2条集装箱国际航线,进出南通港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全省公路享受通行费五折优惠。洋口港、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获批。兴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3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万吨,南通新机场预可研进入行业审查阶段。
(四)坚持科学规划、有机更新,城乡功能品质稳步提升。精心抓好城市建管。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4个城市更新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南川园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完成60个老旧小区改造。西站大道二期、通京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竣工通车,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765个。新改扩建供水管网220公里、城市老旧燃气管道323公里,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建成省级“乐享园林”8个。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全国试点,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1万亩。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率先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三年计划,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改善农房1.2万户。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全力守护美丽南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国省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滨江“南通之链”先导段开工建设,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新增区域治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江豚湾”成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新标识。完成146家重点企业绿色化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60%。创成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并分享实践成果。
(五)坚持发展惠民、善治安民,群众幸福安康有效保障。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办好20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80%。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扶持群众创业1.7万人,就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1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新改扩建中小学12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20所、省高品质示范高中3所,高考成绩保持高位均衡。综合医改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能力提升获国家政策支持,完成医养结合首批国家试点任务。成立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新建12家省级普惠托育机构。举办承办国家级重大体育赛事45场次。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民族、宗教、统计、地方志、档案、气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侨务、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不断发展。江海文化彰显更大魅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举办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座谈会,张謇企业家学院全年培训3.7万人次。“中国好人”数量全省领先,“童声里的中国”持续唱响,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获评“中华慈善奖”。举办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紫琅音乐节等活动,新增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6家、省级非遗项目40个。洲际梦幻岛、启唐城、栟茶古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成运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纵深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协作组覆盖全市2.7万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3%、9.3%。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债务综合成本持续下降。推动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国家安全、反走私等工作扎实推进。
(六)坚持政治引领、全面从严,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统筹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认真组织读书班、大讨论、讲党课、“四下基层”等活动,形成一批可转化、能落地的调研成果,整改落实长期难以解决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4个,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新提升。始终坚持规范用权。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2件。开展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调整扩容涉企“免罚轻罚”清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60件、政协提案397件。从严抓好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牢固树立“四敢”鲜明导向,政府效能不断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压降。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
各位代表,2023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通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及各驻通单位,向关心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基本公共服务还有短板,改革发展稳定还有不少深层次矛盾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南通肩负着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使命,我们将在中央和省、市委领导下,紧紧依靠775万江海儿女,共绘“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更美图景。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产业倍增、城市更新、债务管理三年行动,进一步落实好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项目建设季度观摩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四项机制,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加快跨江融合、向海发展,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狠抓项目扩投资。全力突破大投入、大产出、大牵引的重特大项目,积极推进有利于畅通循环、强链补链延链、增强区域未来竞争力的中小科创项目。完善“招引—建设—考核”一体化服务推进机制,加快重大项目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一项目一专班”服务保障7个新开工百亿级、26个超50亿元项目,加快推进47个省级重大项目,滚动实施市级重大项目,评选表彰新开工、竣工投产、外资招引、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六大类年度十佳项目,投资超5亿元工业项目新开工220个、新竣工达产200个以上。紧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大型民企投资布局,开展精准招商“敲门行动”,加大定制化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力度,打造船舶海工产业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南通投资峰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让更多信息源成为增长点、更多参展商成为投资商,新签约并注册重点项目500个。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强新型城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项目储备建设,全力争取国家债券、地方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好用好“三清单一平台”,动态发布推介重点项目,建立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民间投资增长4%以上。
激发潜能促消费。推动“四大商圈”智慧转型。培育一批特色街区,大力支持南通“老字号”创新发展。建成运营南通中心奥特莱斯项目,完善周边配套功能。培育首店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繁荣活跃夜经济。市县联动高水平高频次策划举办促消费活动。出台家电以旧换新支持政策。大力招引社交电商、网络直播、智慧商超等新零售平台,吸引高端餐饮、大型零售、品牌连锁企业在通布局。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依托港口、仓储等做大批发业。科学组织住宅用地出让,出台高品质住宅建设指导意见,完善人才住房优购政策,用好房票安置等做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扩大开放增动能。今年正值南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着力推动更高水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办好“南通名品海外行”系列活动。加快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全力稳住重点行业出口规模。促进“综保区+港区”联动发展,提高特殊监管区贡献度。放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产业带+海外仓”协同效应,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50%以上。聚焦欧美、日韩新、中东、港澳台等地区,招引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快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绿色能源等配套,打造更高能级开放载体。优化提升管理体制,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争先进位。
政策赋能强主体。深入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政策措施,及时出台更多稳增长、扩就业、涵税源政策。高效承接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广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模式。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争取央行政策资金在通投放超320亿元。推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布局南通。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四上”单位1800家。完善用地用海联审机制,强化资金、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着力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策应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南通通江达海、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广阔、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要素优势,主动对接和融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企业总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设、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五大行动”。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做大吕四港至洋山港、外高桥“沪通快航”业务,积极拓展近远洋航线,努力推动沪通港口建立“离港确认”模式。稳步推动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深化落实沪通新一轮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上海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带动作用,建好用好“科创飞地”、科创与产业融合基地,打造承接上海科创资源的卫星城。对接上海优质金融资源,聚焦重点产业,做强基金矩阵、做优基金布局、做实基金招商,加快建设南通创智天地,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进一步擦亮“南通好投”品牌。
加快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扎实推进北岸先行区建设,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等路径,加快构建“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链条,推动重点园区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聚焦服务业联动发展,引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努力实现业态互补、市场融合。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载体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举办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论坛,推动跨江融合取得新成效。
持续放大“南通好通”优势。围绕提升战略落地保障能力,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重大项目85个。发挥重大交通项目牵引性作用,建成绕城高速、宁通高速扩容、洋通高速二期,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开工建设苏通二通道,同步完善市域衔接路网体系。抢抓政策机遇,协同争取东如高速、太仓专线铁路、通泰城际等项目纳规,加快如通苏湖、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通沪高速、通常高速前期工作。落实“水运江苏”行动方案,实施江海直达通道攻坚,加快连申线航道南通段“三改二”、通扬线航道如皋段前期工作,推进东灶新河、通扬线市区段等工程建设,完成内河航道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实施吕四港粮油码头、通州湾至通海港区疏港航道等港航工程。
全力做大海洋经济。围绕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编制临海地区空间和产业规划。建设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持续深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转型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工程建筑、海洋旅游等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支持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涉海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绿色化工拓展区,推动中天绿色精品钢一期二步、华峰新材料、中石油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着力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深入实施产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进一步做强船舶海工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家纺等16条优势产业链。加快轻纺、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焕新。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先布局人工智能、先进通信、低空经济、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发展新优势。统筹抓好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千亿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加快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新增省智能工厂(车间)25个、省星级上云企业1000家以上。争创首批“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分行业制定实施发展目标、招商目录、重点项目库、骨干企业培育计划、专项政策措施五张清单。依托本土特色优势制造业,招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软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攻坚突破一批央企二、三级公司、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相互赋能。聚焦家纺、电动工具、健身器材等优势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平台经济示范品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选树培育康养、育幼、家政等领域品牌企业。全力强化项目支撑,实施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100个。
坚定做优做强建筑业。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大力度帮助建筑企业纾困解难,引导本土企业业务升级,加快向综合管廊、水利工程、大型桥梁等产业延伸,向城市更新、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拓展,推动建造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加入商务部援外企业名单,积极与央企合作,承接国家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项目、重大援建项目、海外重点投资项目。
(四)着力增强创新动能
加快集聚科创资源。一体推进科创项目、人才、平台招引,引进科创项目1200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700个,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0家。打造开放式社会创新模式,推进“揭榜挂帅”攻关项目20个。深化与清华大学合作,落实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清华博士生南通社会实践基地、“清华大学—南通企业家日”等合作机制。协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
全方位引育留用人才。大力实施“聚智攀峰”行动,优化人才政策、更新紧缺人才图谱,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等引才活动,力争新增省“双创”人才50名。用好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深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加快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倾情服务“通才回通”“通才留通”,强化招引、留用、培育、激励举措,让各类人才在反哺家乡中成就事业、双向奔赴。
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补齐高等教育短板,推动东南大学国际海洋学院、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合作事项落地,项目化推进与南通大学融合发展、创新协同。大力支持国际合作办学和民办教育发展。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办学模式,促进产教高效协同。
(五)着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做精做美中心城市。深化《城市空间统筹规划研究》成果运用,加快编制市区新一轮详细规划。加速组团融合发展,建成深南路大桥、太平路大桥、东方大道南延等项目,全面提高轨交、公交、共享单车与交通枢纽衔接效率,创成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出台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技术导则,积极争取国家城中村改造试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7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台,新改建“通小园”30个、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空间10个;加快推进寺街、西南营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统筹推动濠河周边老旧片区改造。推动南通创新区与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功能、丰富业态、集聚人气,进一步做强城市活力新中心。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积极争创省城市管理示范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2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1个,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共享停车位各2000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化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三年计划,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50个、评选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500个。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个,争创省级吕四渔港经济区,打造提升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0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编制提升实用性村庄规划,深入推进村庄塑形、环境提升、绿化美化等行动,定期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星级“美丽庭院”选树,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引导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抓好重点中心镇建设和撤并镇区整治,“一镇一策”促进省级经济发达镇高质量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进一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涉农改革试验试点。
(六)着力推进美丽南通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治理,加强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PM2.5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排名保持全省前列。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新增区域治水覆盖面积1000平方公里、农村生态河道120公里,推进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在优Ⅲ类。全域推进“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建设,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开展长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专项行动,推进“南通之链”“缤纷百里”生态廊道建设,巩固沿江沿海生态带建设成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实施长江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省定目标。统筹抓好长江禁渔禁采、生态岛建设等工作,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新增新能源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探索LNG冷能综合利用,优化提升能源循环利用效率。鼓励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等工作,推进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及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七)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以一流营商环境优生态。全力做优“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出台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持续改善政策、市场、政务、法治、开放、人文环境。突出政策直达,落实新出台政策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惠企通”平台知晓度和覆盖率,打通数据壁垒,让全市125万市场主体获得高效便捷的政策服务;突出诉求直报,落实企业线上申报,构建“企业点单、按责办单、督查跟单、办结销单”闭环机制;突出政企直通,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大走访、政企面对面,主动为企业办好“难办的事”“想不到的事”,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更好营造监管适度、激励容错、包容审慎的执法氛围,积极推广柔性执法、联动执法,将执法与服务有机融合。
以“两个毫不动摇”增活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完善治理结构、加快市场化转型,积极推进与央企协同发展,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国企人才队伍,健全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国资监管体系,持续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强化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等方面支持举措,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放手发展;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和科技型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
以重点领域改革提效能。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各类企业公平获取资源。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审批监管、公共资源领域应用。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公共服务质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市本级和市辖区“一个层级管执法”。持续优化财政体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八)着力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
持续强化思想文化引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质量建设全域全国文明城市。传承通商文化,协同打造南通博物苑、唐闸工业遗存、海门张謇故里、启东垦牧文化遗址等张謇企业家精神展示区,建成启用张謇企业家学院院区。统筹推进“好人之城”“慈善之城”建设。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农村3公里生活圈建设,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就业服务站、医保服务点、数字“菜篮子”站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5万人。全域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新改扩建中小学7所,建成未成年人保护专门学校,新增省优质幼儿园9所。建成投用通大附院新院区,加快推进市中医院迁建和市应急医院建设,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实现全覆盖,高标准优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超45%。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合作工作,大力发展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侨务、红十字等事业。
促进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南通有戏”艺术精品引进工程,培塑“风从海上来”文化品牌。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古城古镇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加强文化领军型人才培养,推动梅庵古琴、沈绣等非遗保护传承。放大“文博之乡”“话剧之乡”“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等品牌优势,提炼南通文化独特内涵。精心打造小剧场、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引培一批头部和成长性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发掘沉浸体验、“舌尖上的旅游”等新模式,办好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做实唱响“南通好玩”四季歌。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塑造“体育之乡”新优势。
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推进幼有所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关爱呵护“一老一幼”,完善养老服务、生育支持、普惠托育体系,协同做好养老服务地方立法,优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加强对空巢独居等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智能监测服务,推进养老护理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认定,积极培育发展银发经济,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推选,全力打造幸福之城。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编制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规划,积极招引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青年人才,打造更多适宜青年的空间、业态、场景,让各方青年人才心生向往、近悦远来,加快建设活力之城。
全力抓好社会治理。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海上作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安全风险报告平台建设,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依托安全体验馆等手段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建强用好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深入抓好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债务总额、债务成本、平台数量持续下降。扎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支持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丰富有事好商量制度新实践。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努力形成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恪守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的党性操守,焕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状态,强化求实、务实、踏实的鲜明导向,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筑牢政治忠诚。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推动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二)推进依法行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扎实做好政务公开,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和审议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三)强化开放协同。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底蕴、胸襟和抱负。我们将坚持以开放思维、协同意识推进工作,充分发挥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优势,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聚合更多资源力量。依托国际友城、侨商侨企等资源,策划举办高规格对外开放活动,以地方务实交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争取国家、省更多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推动更多试点示范、资金奖补、要素配置、重大功能布局等重点事项落地落实。发挥通商通才影响力,联手行业协会,广泛链接项目、科教、平台资源。邀请优秀企业家和人才,常态化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决策咨询、招商引才、政风评价等工作,把服务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
(四)加快数字赋能。深化政府数字化改革,夯实数字底座,完善云网环境、数据共享、通用技术、安全保障四大支撑。推动数字优政,在经济调节、灾害预警、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数据资源统筹,推出一批应用项目,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推动数字利企,集成完善“惠企通”等平台功能,提升数字化亲商助企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惠民,加快民生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发健康慧服务、成长全赋能、出行畅体验、文旅智享受等应用场景,努力实现“数字让生活更美好”。
(五)锤炼过硬作风。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推进精文减会。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落实财政支持项目年初备案、半年过堂、年底评估机制,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时。始终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共同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挑大梁,聚力做大经济总量、调优产业结构、增强创新活力、提升城市能级,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以“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成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来源 | 南通日报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5 07:41 , Processed in 0.41011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