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地名带“港”字的很多。比如,石港、横港、姜灶港等等。 这些地方并没有港口,却以“港”为名,让人十分不解。细查《辞源》《辞海》等工具书方知,“港”字有一个义项为“江河支流”。 据文献记载和当地人介绍,南通话的“港”字也有河流之意。南通地区河网密布,再加上古时开凿运河、城河、沟渠,临近河流的乡镇比比皆是。“港”字的河流之意或许是部分乡镇得名的由来。 “港”字的河流之意也不独南通一处,江浙沪地区很多地名中的港字都是河流的意思。比如“张家港”,据《沙洲县地名录》(1982)中记载:“相传为咸丰七年前后为农田排灌,在香山与镇山之间,由南向北开掘一条潮港,引水往南套河入江。因所经之地大部为张家埭张姓财主之田地,故取名张家港。日后在张家港与南套河相接处渐成集市,亦得名张家港。现张家港已为‘上海港务局张家港装卸区’的简称。” 由此可见,张家港地区是先有河流,因为该河途径张姓人家土地,故曰“张家港”。也就是说,在有港口之前,张家港就已经叫“张家港”了。崇明县的庙港、白港、三条港等,都是当地的河流名。 “港”用作水名先秦时就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江苏省卷》载:无锡伯渎港“相传为商末吴泰伯所开”。但是,这个“港”字却没有被收录到先秦乃至以后的字典中(《尔雅》,《说文解字》等),这说明“港”字是一个地域性词汇,而不是当时的通语。 李小凡和陈宝贤 (2002)认为“港”字的这个有别于现代汉语的义项,即河流这条义项,是一个“源于古吴语的地名通名,它分布的北部边界大体就是古吴语的北部边界”。其证据在于,除了江浙沪地区,其他地区的港字基本没有“河流”这个义项。 再回到南通的地名上来。 石港之名,始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石港地区为盐场。场名一称“石堰”,始见于宋淮甸人陈晔《通州煮海录》。堰,低坝,兼有挡水、溢流二用。大概宋时曾在该场河口筑堰,旱时蓄水,涝时溢洪,故有此称。石港地区是否有港口,什么时候有的港口,古籍中未见记载,但是该地区有坝、有河却是事实。到底石港是以“港口”为名,还是以“河流”为名,我们不妄加推断。 横港,相传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古通州出现了几片沙洲,横港就位于东布洲上,当时此地有穿境而过的两条运盐河,并且为东西走向视为横河,大小船只通行于上,附近居民发现商机,在横河两岸建街市,由此聚集了人气。横港,就是这么留名的。 姜灶原是一个东靠黄海的港汊。两千多年前,北方战乱频繁,外地人来此寻求太平,这里便成了当时的“世外桃源”。好多外地人,特别是崇明人也迁来这里置灶烧盐,以此谋生。“灶”指盐灶,用海水注入锅内煎煮成盐,煎盐的锅子比煮饭的铁锅要浅得多,只是锅底比饭锅底厚实而已。唐朝官府曾在沙洲专门设置了盐官,管理盐业生产,并征收赋税,逐渐形成盐场。姜灶港区的灶户盐民头领姓姜,人们便称此地为“姜灶港”。 我们可以说,南通话里的“港”字有时表示“河流”。表示“河流”的这个港可能是古吴楚语的遗留。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