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60
- 精华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相册
- 分享
- 日志
- 记录
- UID
- 930709
- 帖子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现在的西南濠河一带,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张謇先生为南通本地民众建设的一处文化教育场所,一共建了东南西北中五座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北公园改建了文化宫,中公园改建了少年宫,中公园东西两侧的濠河河岸,分别是东公园和西公园的旧址,南公园就是现在的南公园。据说这五座公园不光是风景优美,而且带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张謇先生认为,公园是“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意思是公园是大家交流情感的地方,还能衡量实业给城市提升的繁华程度,而且代表了当地的教育发不发达。这五座公园,当年的面貌已经消逝了,尤其东公园,大多数南通人恐怕都不懂位置在哪里,旁的几个,好歹还留了点痕迹。 北公园位于城的西南角,即今文化宫原址。其西端有一小岛上建有一个八角形二层楼亭,名为“观万流亭”,登楼西望可看到西濠河上的西被闸、俱乐部;北望跃龙桥和西吊桥;西南望西公园的自西亭隔河相对;南望则中公园全景在望,所以观赏风景最为适宜。楼上有方桌圆椅,茶水供应。亭外四周有石栏防护,有一小木桥与东岸相通,此桥名为“公园第一桥”,环境也很別致。河边多种杨柳桃树,花圃中四季有花开放,繁花似锦。 从北公园到东公园有桥相连,名为“公园第二桥”。过桥向南即是东公园,该公园占地较多,东、西都有大门,北沿靠濠河有桃柳相间,树下置长椅供游客休息。中央广场有儿童玩具,滑台、爬杆、吊环,还有网球场的设备,看来也像是一个小型体育场,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 从东公园西边大门出来,沿濠河的模范路南边就是西寺,西边有条人工长堤(模范路)通向桃坞路,堤中央有座桥,名为“公园第三桥”,桥下可通行游船,又可保证濠河水系相互沟通。桥西的模范路上又有东西二条长堤朝南伸向南公园。 南公园也是一座小岛,两堤之间便形成一个大池塘,池里种满了荷花,清风飘香。长堤两侧种植桃柳,春日桃红柳绿煞是好看。 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到通视察工作,下榻南公园北楼。其实,胡耀邦视察南通时也在此休憩。 这里有座千龄观,乃张謇为长寿老人祝寿后所名。进入千龄观楼内,有一长联,联旁有跋,详细说明千龄观的来历:大楼建成,恰逢张詧七十寿辰,前来道贺的20多位乡绅名流均逾古稀之年,宾主年岁相加,计1500岁,故名千龄观。园内有荷花池,叶放花开,暗香浮动。
西公园和其它四座公园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有当时全国都少见的一项娱乐活动。一个小型的动物园,名叫“动物场”,主要是给市民进行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里面还建有游泳池等等。 中公园是呈方形的小岛,独立在濠河中央,只有和西公园一桥相连,要去中公园必由西公园跨桥而过。现在的少年宫通向濠南路的长坝是抗战胜利后才有的,当年的中公园极具江南园林特色, 楼台亭阁俱全,回廊周建、花木茂盛。尤宜文人雅士在这里品茗赏景,纳凉赏月。南有楼阁,奎星塑像栩栩如生。北有厅堂,西有琴房,楼房陈列各种乐器供人清唱。东有阳台以假山作阶梯攀登而上至平台纳凉观景,四季皆宜。室内布置古雅清新,名人书画琳琅满目,张謇书写的对联、匾额、堂名到处都有。中公园地虽不大却布局精致景色宜人, 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在南公园桥东堍远望,左远景为跃龙桥,右中景为北公园观万流亭。 濠河的形成是由于构筑城墙需要很多泥土就地取材,从城墙外面挖土比较方便,城外一片被挖的地方自然形成濠河。江水进濠河时间长了必有泥沙沉积淤塞,所以也需要人工疏通,把河底淤泥捞上来堆积在一处,自然积聚为小岛,张謇时代濠河西南一片水中小岛就是这样形成的。岛与岛之间互不交通,张謇为了把小岛变成游览的公园,首先把河中淤泥挖出堆积一条长堤,如同苏东坡和白居易在西湖里筑起一条苏堤和白堤,把湖分成内外一样,又恐游船不能通行便筑拱桥。 五公园的构建是别具匠心的,张謇开发五公园形成五位一体互相交往的格局。北公园与观万流亭有公园第一桥相通,北公园与东公园相通有公园第二桥,与南公园相通则有公园笫三桥,西公园与中公园的连接为公园第四桥,每一座桥把公园与陆地相接,构思巧妙各具特色。濠河上众多桥梁与城区连接的造景,濠河边五公园的无限风光,呈现千姿百态,其供人们游览、休闲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也正是张謇先生苦心营造模范城市,为南通人民造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乐园。五公园当年的模样只能从照片上获知,一百年沧桑巨变,早已被新建筑取代。但依河而建的园内情景依稀可见,也留下了后来者踏足的珍贵记忆。
南通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