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协调作战能力、医疗救援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优化应急处置抢救流程,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1月30日下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牵头组织开展了群体多发伤多学科应急救治演练。 演练开始前,总指挥孙郁雨副院长向参加演练的医务人员再次强调了演练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创伤中心副主任王震就具体流程部署进行了讲解。医务科科长黄松平、护理部主任王美兰、医务科副科长金燕、医务科副科长王志荣、创伤中心副主任王震、创伤中心联络员陆辉现场组织协调;急诊科主任徐建如、急诊科护士长王海燕等具体指挥救治。
接到救治任务,分诊护士立即上报,医务科(应急办)、护理部接报后立刻汇报院领导,在院领导指挥协调下迅速启动群体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立即将抢救室和观察室患者合理分流,10分钟内创伤中心抢救团队医护人员、工勤人员、仪器设备等全部到位。
随着急救车呼啸而至,5名伤员被送至急诊大厅,“绿色通道”迅速开辟,早已严阵以待的多学科专家带领4个抢救小组立即投入“战斗”。
预检分诊阶段,急诊科主任徐建如带领医护人员为伤患初步查体、资料信息采集、门诊病历一般项目填写,将患者根据伤情程度分为重、中、轻三级,分别佩戴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号码牌并编号,写上腕带信息、做好记录工作,同时为每位患者发放一份与编号相同的门诊病历,将他们分别送往红区(抢救室)、黄区(抢救区)、绿区(外科诊室)救治。
医疗、护理专家组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MDT)优势,做到所有患者统一诊断、统一收治、统一治疗方案、统一出院标准。
病情危重的两名患者转入该区,由普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吴建军,急诊科副主任钱骏指挥救治。 一名患者为45岁男性,受伤后昏迷,心跳呼吸微弱,到达抢救室后心跳呼吸停止,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采血、用药等措施。经抢救,患者心跳恢复,收治重症医学科病房(ICU)进一步治疗;另一名患者男性,42岁,面色苍白、脉搏细微、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右上腹压痛,立即实施心电监护、快速输液等抗休克治疗,同时进行急诊CT检查,明确诊断为外伤性肝破裂,紧急配血、输血、送手术室急诊手术治疗。
两名病情较重但相对平稳的患者转入该区,由创伤一科主任李宏斌、烧伤整形美容科孙记燕主任指挥救治,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监护、吸氧、床边采血、输液等措施。 一名患者为55岁男性,左小腿肿痛伴活动受限,经初步检查考虑左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护送患者前往影像科进行X摄片及CT检查,诊断明确后拟行急诊手术,术后收治骨科病房;另一名男性患者26岁,双侧臀部、下肢及足部皮肤大面积烧伤,创面少量红白相间水泡,痛觉迟钝,进行初步处理后护送收治烧伤科病房。 在转运疑有肢体骨折损伤的伤员过程中注意平稳搬运,避免继发损伤。
一名男性轻症患者转入该区,由神经外科主任刘锦平指挥救治。 患者右上臂外伤,为其检查伤口、联系X摄片,清创处理结束后收至观察室。
演练结束后,医务科科长黄松平、护理部主任王美兰分别通过复盘演练过程分析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总指挥孙郁雨副院长进行了总结点评。孙郁雨副院长指出,此次群体多发伤应急救治演练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实战能力的机会。演练过程中各部门、科室闻令而动,反应迅速,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通过多学科会诊(MDT)为患者提供科学、精准的医疗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展现出深厚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孙郁雨副院长强调,此次演练在病情问诊评估、医护配合衔接等方面仍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广大医护人员以此次实战演练为契机,认真复盘梳理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抢救流程,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和制度,深化专业内涵,提质医疗技术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广告- 来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本文图片来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嘉慧 责编:堡姐 主编:芷儿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