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40
- 精华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相册
- 分享
- 日志
- 记录
- UID
- 1284125
- 帖子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最近,小红书有个“花6000万鸡娃”的帖子引发热议。
9 e% w( S* a5 T5 S9 f0 [0 p2 ]
C9 A9 f6 `, s3 ]4 e
1 c; e4 g; |* A# P据帖主所说,有位朋友是香港外资行高管,薪资高,在教育方面也舍得砸钱:9 Y; v5 ~4 i- V e$ _/ o7 j, Y4 q
( s0 l$ ~! ^2 L2 _
8 o, y5 _9 V. v& n" k* G8 k家里有三娃,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走国际路线,总花费高达6000万!然而三个娃成年后,似乎都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6 b5 i8 D- w* _* u6 t: Z" h4 B
$ c7 }+ x! L4 L3 A6 D f- J
3 t& ?# |7 Q. Q+ p j7 ~0 J如今都已经成年,成果如下:- ~+ T5 ]+ y3 x2 {- @, x
, E4 I$ T+ g0 k0 h# b& W( U& B y. ]
0 y4 D! r# f7 r# I1 r& S/ v
. ?' r0 l' ]( p. I: I' y目前的境况概括一下:* @/ ~( A7 Y- n+ \
. Q% O3 M) U% f2 J
1 h6 P1 p& V- O老大在英国名校里学的牙医,毕业后放着赚钱的牙医不做,追梦做了摄影师。干了四五年没赚到什么钱,不爱了就辞了职。和爹妈一起住,因为没独立的能力。去年对神学感兴趣,34岁了突然想继续出国深造;
! R" p9 m$ r9 x
5 H) f2 m9 P, E) |* b, {3 P0 S9 P
老二英国名校里学的建筑。毕业后进了香港「公务员」体系,薪水不高但他也不在乎,觉得房租贵,至今和父母一起住;7 \' @& R* y1 u( q F9 t
6 Q- {* @# m* F8 W+ Z7 t1 d4 y! p2 f: s& v
老三比哥哥姐姐都弱,在英国读了一学期就抑郁了,只能回香港心理治疗,后来在澳洲读的医药,毕业当药剂师挣的不多,还要爹妈塞生活费。' v$ X5 s2 U5 h! V, D9 q
f w- u7 Q4 p, f: e
: _1 U! C' C7 T: k这都是高阶中产千万养出来的,名校加持的小孩,读得也是医生建筑师这样一看就很有前途的专业,但不成想居然养成了这样——8 H7 I2 `3 v4 E0 B( i
" [) M& c7 ?5 g5 [+ x
5 S7 p S' T( D/ \对钱没感觉,对家庭没什么责任心,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遇到小挫折就退缩,活到而立之年还只能啃老。; M! E/ B2 Y$ u e7 k
( n, H8 u! S, v" p2 J) G" T2 t" B' h: k" ^3 r& F
最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对所做的一切一点儿都不觉得羞愧,成家立业的高龄还能心安理得地享用60岁父母的供养…2 _% h6 N: u& O: c2 r/ J
6 |# d( g9 M( Y) F5 O; i0 V4 N8 i' @) H
照着精英模版规划出来的下一代,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生机勃勃,有梦想有能力有性格,但内里一戳就碎成渣。4 h2 K1 n% P8 z' I8 Q
* W/ k8 C: d+ E, P% z3 X B
/ I1 @) e3 H; @8 X7 D) p
故事里满满的不甘心,让人一阵唏嘘。
. N6 K" o0 {. T V; i9 W4 A
$ F7 y; ]+ w' B+ ~8 t% `
' C0 [; ~' q" T |1 ?' N之前很多人觉得,只有公立教育才会把小孩教「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除了读书考试什么也不会,做人做事都少根筋,但肯定想不到,国际教育里真金白银栽培出来的娃,问题居然一样多…
9 B9 T8 n4 F, j% v+ Q2 j# F; I
7 w" D t$ t5 f1 D! Y' d/ \
' T) d& g, a9 @8 u: |甚至可能更多。4 |# z- y2 {/ s" D e
9 @6 c# t4 Q& p) q- ~
5 k* P9 }5 R9 X1 w' E# v) r大部分的公立娃受限于家庭条件,毕业至少还惦记着找份儿稳定的工作,每天在家里闲晃自己也不爽;
/ l: C: {, ^/ B; p; M0 G
! ?4 U5 s6 ^ l/ j- P+ k
6 u/ U2 Q x8 T, W' t& J% A' e而国际娃家庭环境过分优渥,从小被灌输了很多自由主义,脑子里装满了「随心所欲的生活」,至死都觉得自己是少年,所以三十多岁还在找方向,心安理得——
5 W7 j! o% k/ G! l. ^8 I" d( B' |; W! v
0 G6 W! @3 @$ C+ x
你看,国外的年轻人不都这样吗?想干啥干啥,人生永远在路上。- g* c7 v- C: A6 y* g
. K$ r+ @# t) |9 }- L5 S' @; C8 |7 c2 \, L4 Y4 C' K
爹妈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7 c- |* f8 q" Z" H$ v9 Q. z9 Z# T' V0 u, A) I3 o( w% Y
% b& s! a; r, D3 U* }% |& g
2000万养一个小孩,也不是为了找份挣大钱的工作,而是希望他能享受人生,有很多选择,做喜欢的事儿做,就像国外的年轻人一样。/ H7 t( T" V9 J
) b! p+ A) R" d2 e% y( F; ~- _3 J5 J6 S# {
从结果来说,名校加持+身心自由的下一代,似乎实现了自己全部的教育目标,但为什么还是不甘心呢?1 |/ R8 I+ N; Z' U" i- @
& }* u! _0 }- O1 }: `3 b9 \
3 C# E) J# N# i! j3 ]* r
因为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儿:7 g8 P3 r- }4 t5 K) n7 A
: C0 y @4 G. y! W" o
3 k2 E$ V( h/ v. q! N国外的年轻人在拥有自由的同时,爹妈会毫不留情地断了供,他们想活下去只能自己赚钱,搞精神独立不影响人格发育,社会教他们做人;& _; m( M5 r; h6 Z( H
# o$ I6 \. ]6 J5 y
+ ~4 `6 o4 D6 I6 N但中国父母不会,丢了几千万做出了个产品,还给产品包终身售后…
9 h ^* y& F8 F5 X/ k! F/ R7 a8 k g6 A+ ^6 p! k
: b7 M- t+ X4 W0 R) W k
一旦有了售后,很容易就破罐子破摔。反正坏了可以整包换新,就像开头故事里的大儿子,2000万白学了个牙医,34岁重头再来读神学。, Z2 B( `2 X: \: B" O
) j+ G' A! Q4 H1 L; x+ T
" P. C0 K/ o0 ^) T- a有人还觉得钱没白花,一把年纪还惦记读书,不是很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劲头吗?话是没错,但学费麻烦你自己掏啊…# i2 O+ f! S4 s$ b9 t
: ?+ t# Y7 K& x* t6 _( H) [
: u7 J( ~! e: Q: u9 ]" y
四肢健全、脑子不坏的人,大学毕业实现不了经济独立,就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 j8 h9 @0 S1 I! v8 O
: N+ N* e; I( @) ^+ [3 Q
$ W. K! g) M! e e6 ?; J没有之一。
* d: K) @! s/ z, v3 ?! O, \' x Y/ G9 g1 y, R2 V
. f. D9 G! ~: g" C还有不少中产家长觉得,投资教育要有一颗做慈善的心,只求付出不图回报。可慈善的结果你接受得了吗?就算有家庭托底,谁也不可能为了养个废柴去砸钱。
; {. C6 C8 x3 Z/ j6 ~- B b1 u3 l" I* `$ V
, }( p; B& t' N% h' Y' P
就像故事里的老爹,60岁了还养着三个孩子任劳任怨,达到弥勒佛境界了,但也忍不住跟朋友吐槽,带着一丝淡淡的无可奈何:
; v" m ]( t8 J1 n6 s, {
: v% b" [% N- |) w
, s. a. Y* M; G% Q& P7 J& W, y就算慈善不图回报,也不能是无底洞,总要有个头吧。可现在哪里看得着…
1 @6 W4 Z' k5 l& y
6 Q; L- i2 X& U. I6 U+ ]; V* Y. T7 n5 b) t5 l
但这也怨不得别人,都是家长教育的结果:& ?- d8 }5 D- }& p3 L
; z% B$ x2 r$ g' k0 W" ]. Y0 N. f0 v4 W
一心只想给小孩充分的选择自由,从小就在物质上过量供给,送他们读几十万的国际学校,参加全球精英小孩的夏校夏令营——1 e2 P! `' c2 n, J# a
4 f3 v2 ]/ Q, t+ ?: P) d$ p) Z* p( p
8个月带去瑞士滑雪,2岁之前就玩遍了全世界的海滩,5岁去非洲看大象、喂长颈鹿,8岁走完了欧洲的大部分的博物馆…4 w- O' k% L' }% i
% J4 v5 o0 P( l3 s- B& G
& e7 j5 b# _# q2 Z8 B5 [
却忽略了自由选择的基础,是经济独立。物质上的过量供给,让小孩对经济独立的渴望又进一步衰退。最后的结果就是:/ a. T9 r& v; h+ g, @
+ d6 L: l( [$ F0 k
+ V% Q; L4 k/ h% m( J8 I教育越趋于精英化,养出来的小孩越没用,书读得越多越缺乏狼性。
) Y! q6 O0 n) o0 r S) G- G% C& F
6 W% o1 | I7 Y1 X' K5 z" G6 C% B7 h; L# R! {( b
悲催的是当下的国际化教育,家长学校合谋,正在大批量生产这样的精英。3 C. B1 n3 ~9 |
$ v# v+ C( P. {# L% X0 c
: r3 b/ _4 S6 i4 i/ ?: }拿北京顶尖的民办校来说,升学结果越来越优秀,家长越来越卷:从规划到申请,标化刷分到背提,做什么科研项目打什么竞赛…* E# H/ X6 U1 U
4 I1 k! U1 O2 H( ?+ p$ A; R2 O9 b/ k
8 J6 w" ^7 [6 r0 f0 S
通往名校的台阶,每一步都精密地铺设在了小孩脚下。
- ]7 T, L/ Q6 T: x/ n2 k
4 [1 m _" u+ c
- U* n% ^. c% O# G/ w- ?' Q& W他们只需沿着路走,不用动脑思考自己的喜好,也不用考虑成本和花销,只要乖乖待在流水线上,就能成为TOP100的毕业生。
. m. y9 f) ]0 S5 |, N% [" r" w) @- W$ E( O) }4 P) V$ T& X
0 y0 ~( R2 U0 B' M6 F! y, A- w! e6 N
但本人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也不懂赚钱。因为所有生存力提升的机会,都被能力强悍的爹妈包办代劳了。. \- G7 v* I7 e; j
+ ?8 m n- ?7 ?, {# K3 ? M
- g/ L! T* H+ k同质化的朋友圈,也不可能带给他们更多激励,环境高度雷同,让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大家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 s* s9 R, O; r
1 s8 k: _! U$ O1 y+ ]
0 G# S T X: O+ ^
哎,一声叹息。0 U _0 ^$ B! r1 z
* y% l6 O0 M" ?$ B' c3 O F) @) ]* S# W$ o6 U1 o [
中产家庭扎扎实实掉进了精英教育的陷阱——
4 D" R7 C9 |) j: d) q0 V/ C( Q
$ V7 f) y( i4 l% n3 A6 R" p: _. T) J* y y1 T; e
没有豪门的富贵但不缺骄养的物质,以为不惜财力的软培养、帮助小孩读到名校就是对他好,殊不知这种细无巨细的考虑和打点,会让他们变得好逸恶劳、抗拒思考,成为竞争中的一群弱者。
6 s, P# S" V* P& |) ~* X0 r3 z- A
( C1 P+ E L1 v3 i' f既然能轻轻松从爹妈那里得到一切,谁还想要自己奋斗啊?# ?7 S: z! Q0 \5 q) i' ?
- U+ A8 I/ h7 V7 v+ d* v/ ?+ Z5 s8 {& P2 E$ Z9 l6 {/ I# g
南通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