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湾。这是我——-一个1966年插队到东海公社近海大队(现在通州湾汽运中心位置)而现在仍一直关心着通州湾的老知青所认定的。 上个世纪66年11月2号,几辆大客车将百多位年轻人从二甲镇送到了东海公社所在地海晏镇。我和王志明被生产队送棉花到收花部的水泥船接走了。我坐在船上望着颤悠悠的纤绳心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到我的“新家”?
今天的通州湾,有25条公交线路连接南通城的火车站、飞机场、汽车站和市中心。直通启东和吕四。以及各个乡镇。到南通只需要一个小时。辖区内不仅有快速路、高速路、还有了铁路线。还有了共享单车。 而那个年代我们要回二甲老家,没有汽车,需要步行到三余镇再坐上每天一班的“汽油船”突突突地坐上三个小时才能到老家。这个情况一直等我苦干了一年,挣工分到一百多块钱,家里又贴了几个钱,托人买了辆凤凰51型自行车才好一点。那个年代买辆自行车都不容易。就像现在买汽车一样。要不吃不喝挣一年工分才能买辆自行车。还好是我们近海大队田多,又是种棉花经济作物,每个工分有一角多,不像有生产队工分是负的,还要倒找钱给生产队。 我的 那辆凤凰自行车还真给我争了不少面子。队里有人家接亲都来借车,还用红布条系在车上。就像现在婚车上的装饰。 接到生产队里我和王志明在队长家里吃了晚饭,然后就安排睡到仓库里睡觉。仓库里堆满了棉花,睡在里面一点也不冷,就是感到脸上有点痒痒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身上爬满了棉花红铃虫,连到头发上、耳朵里都是。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就浑身难受。
这两幢楼房就是我们队里被拆迁后安置的。政策比较好,可以按原来住房面积分,也可以按人口分,队里好多人家都拿了三套四套房子。大车库,大场地。我曾经在这里吃过饭。有些人房子拿了但是没有全部装修,真让城市里的人羡慕。 那个年代,我们队里盐碱地多,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只能长点蒿子草。就是种棉花和元麦也是稀稀落落的。房子全是平房,没有一处楼房,大都是砖瓦房,也有几家是草屋,房子到是木头梁,也有水泥桁条,小瓦。没有什么装修。条件好的人家在灶面上画个年年有鱼的画,期望富贵有余。屋里没有电,晚上用的煤油灯,(煤油还要有计划),没有自来水,沟里拎点河水打点矾沉淀一下就煮饭烧水了,也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有有线广播喇叭。早上催你起床,晚上广播结束后就睡觉,没有电视、更没有卡拉ok。
就在汽运中心附近的位置,是原来近海大队部,有个初级小学校,没几个班,我们知青中有人曾经在校当过代课老师。 这里还有一个合作医疗诊所,有俩个赤脚医生。虽然老师和赤脚医生都拿工分,但都是知青向往的工作。那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看今朝:不光有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高级中学。还有了通州湾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通州湾分院)。这在缺医少药的那个年代会想到吗?
又有谁会想到:当年一片荒凉的盐碱地上出现了旅游景点,不少网红打卡地。当年带咸味的潮湿空气让屋里的被子都不干松。而如今冒出来这么多的高层海景房和别墅。还有会议中心,连锁酒店。
远望着海港码头和片片工厂区、高楼大厦,作为那个年代在这里贡献过青春的知青人:真诚希望沧桑巨变的通州湾走得越来越好!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