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内迎春桥西河边、通城巷、武庙(北)巷等街巷道路恢复历史肌理及地下管网更新工程建设;
- 更新改造集贤里微型消防站,优化提升古城配套功能和宜居体验感;
- 按照“小尺度、绣花式、本土化、渐进式”理念,已完成迎春桥、玉带桥及冒家巷等道路恢复历史肌理及地下管线更新工程。
▲冒家巷和迎春桥西河边街巷道路恢复历史肌理及地下管网更新工程,燃气管道同步铺设,目前该工程已竣工。(资料图)全市现有历史文化街区2片、历史地段2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8处、文物保护点16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建筑83处。现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7个。创成省级传统村落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
- 目前,全面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动文庙、东水关、定慧寺等申报全国文保单位;
- 推进唐宋县衙甬道遗址、掘沟古运盐河遗址、县委旧址等9处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 推进江安号子、蔡氏面塑等项目申报省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公布第六批市文物保护单位65处。
▲古运盐河(东陈汤湾-如城新民段)遗址
- 深入推进古运盐河遗址如皋段考古,邀请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团队实施“掘沟”运河河道、徐家桥聚落遗址等考古发掘;
- 开展中禅寺遗址、县衙附属唐井和梁公井、谯楼遗存、江中花园安定书院遗址、29#地块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 启动江苏通扬运河博物馆、运盐河遗址公园、李渔文化艺术空间、安定书院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工作;
- 科学梳理确定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价值,深入挖掘家乡先贤沙元炳企业家精神和胡瑗教育思想;
- 积极推进白蒲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丁堰镇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加强长江镇杨洲社区、范洲村等传统村落保护,“一城两镇”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通过老地名篇、方言篇、非遗篇等系列篇章,全方位收集、展示、保护、宣传各类历史文化遗存;
- 制作“名城保护在行动”系列专题——《千年古城的时代心跳》;参加央视财经《寻百强 看中国》大型融媒体活动;
- 组织拍摄《沙元炳》《胡瑗》大型纪录片等各类文化活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鸣昊在致辞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历史文化保护情况——
他说,如皋有着2600多年的文明史和1600多年建县史,是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古代淮南重要的盐业基地、江海城市文化的发源之地,也是千年传承的重教崇文之乡、东部沿海的红色革命摇篮,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人文传承。
王鸣昊表示,近年来,我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接下来,我市将严格按照评估组反馈的要求,认真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摸清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底数,持续加大对文物本体、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城镇格局、文化生态的保护力度,让优秀的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全力将如皋打造成江海平原中部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扬子江城市群科创智造功能节点、上海大都市圈绿色共享长寿之城。
何伶俊在讲话时说,如皋是一座令人心生热爱的古城,相关申报工作成效明显。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申报文本,传承展示古人智慧,总结古城核心价值;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民生的关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处理好单体保护和整体保护的关系,让专业人才落实专业要求。省住建厅也将加快相关工作,做好服务,助力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
杨丽霞表示,省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如皋文物保护工作,也希望如皋及时吸纳专家意见建议,深度挖掘、展示、阐释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
会上,副市长崔建村详细汇报了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与会专家围绕“准确凝练古城重要性和独特性、推动历史文化保护融入百姓生活、探索历史文化的价值延伸”等方面,结合各自专业优势和如皋实际,给出了意见建议。
在如期间,与会专家还通过现场调研、审核申报文本、听取申报工作汇报等方式,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意见。
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
彰显城市特色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如皋在行动
让我们共同期待加冕
这张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