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 张栩龙
撰 稿 姚寓泾(执笔)俞挺 王颖 张薇 吴维文 南通,重大产业项目是托举“万亿俱乐部”的“四梁八柱”,经济增长要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万亿俱乐部”要的是绿色GDP。既要让绿水青山出“颜值”,又要让金山银山有“价值”,再一次地考验着“南通智慧”。新的赶考路上,南通给出了自己独有的“解题思路”,精彩作答——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通方案”,敢谋敢为、攻克难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南通样板”,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南通模式”,穷源竟委、惟一惟精、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南通经验”……9月23日,“沪苏通”龙舟邀请赛在海门謇公湖生态公园举行,像这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大型活动如今已在海门沿江屡见不鲜。 络绎不绝的游客可能想不到过去这里曾经有着一言难尽的“气味”——来源于化工区散发的异味飘荡在沿江乃至整个城区,与异味一同笼罩在环保部门头上的,还有来自群众的怒气和怨气。 围绕长江大保护的目标,海门开始破解长江“化工围江”的难题,当年,取消海门灵甸工业集中区化工定位在民众当中可谓一桩政府动了真格的“大事件”。如今,海门沿江诞生和崛起的已是绿色高端产业和公园绿地。无独有偶,通州将长江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企业立下“军令状”——不“绿”则退。韩通重工在通州五接镇江边建厂17年,共纳税26亿元,年纳税额约占全镇年税收总量的1/4。为了还长江和谐生态,通州依然决定启动韩通重工整体搬迁计划。“2018年8月24日,提出搬迁设想。”五接镇党委书记孙伟俊回忆起当年,这个日子脱口而出,就仿佛它已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一般。为积极支持长江大保护,政府与企业达到了“高度默契”,孙伟俊如是形容。从韩通重工搬迁,到土地流转挂牌,用时仅14个月。这其中,对韩通重工厂房和设备的拆除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不啻为一场奇迹。孙伟俊告诉记者,韩通重工董事长孟成君有着深厚的“五接情怀”,在企业搬迁后,来原址看过好几次,当最后浓浓的绿意呈现在眼前时,他“十分的欣慰”。土地招拍,有两家国内顶尖房产公司同时拿下地块,“要知道当时其中任何一家在县里拿块地,就是件不得了的事了。”五接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地同时建起了幼儿园,一座九年一贯制学校。“无论是学校的规模、师资还是独有的教育基金,在整个通州区都是数一数二的。”一个本不起眼的小镇,因为一退一进之间,有了涅槃重生,地方和企业双赢,工业生产和生态生活相得益彰。“从沪苏通长江大桥向西展望——”孙伟俊站在地图前,骄傲地说,“一座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滨江新城正蓄势待发。”这其中必定是有着探寻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砥砺深耕。治大国若烹小鲜,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也不例外,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上,算好“账本”关系全局。节能、降耗、减排、循环再利用,需要反复盘好项目投入、产出、用能的“细账”,全市碳排放的“大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账”。“十三五”期间,南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3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值全省最低,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绿色园区、3家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8家国家级、42家省级绿色工厂。近日,2023年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公布,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连续5年上榜“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4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驻扎其中,2022年度实现销售收入909亿元,洋口化学工业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先后引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建成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2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80%,成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的代表。而洋口化学工业园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正是南通探寻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砥砺深耕的典型。“我们2015年开始对园区污染进行在线监测,这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说当时很少有园区会这样‘倒逼’企业。” 洋口化学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缪涛告诉记者。当时,园区提出要建设静脉产业园的目标。“静脉”,取其意即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废弃物不出园,循环再生再利用,静脉产业园里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而在此之前,园区因为污染严重被中央电视台曝光批评。“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主动停产整改,整改完成后一家一家的验收。”“开始时一些企业也不理解,都认为我们园区的要求过于严苛。而且据统计,园区的停摆已造成了数十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但我们始终相信,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努力打造绿色园区,这条道路一定是正确的。”整个整治提升工作历时一年半之久,而在这之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2015年,江苏开始对全省化工园区开展专项整治。 此时,历经自我革命后的洋口化学工业园却是一枝独秀,厂房灯火通明,订单猛增,很快就弥补了之前的损失。 “当时我们请来了南京大学的教授,在园区进行绿色管理模式探索,那会儿在全国都不多见。”缪涛告诉记者。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园区的绿色发展技术规划全都是以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全部推给设计方,这样在与“外脑”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才会变得与实际高度契合。目前,园区的大规模“智慧”改造已经进行了5轮。如今,走进监控大厅,硕大的屏幕上显示着环境监控预警和应急管理平台“中枢大脑”页面,“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全过程监控”等版块一应俱全,严密实时监测。“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会有报警提醒,信息同时发送到企业负责人手机上,如果处理仍不及时,园区监管人员会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置。”平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三废”不出园循环利用,车间、厂界、园区边界做到在线监测全覆盖,人员定位系统、走航车、无人机红外监测24小时不间断地守卫着园区生态安全。慕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的“绿色”“智慧”大名,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纷至沓来。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园区内占地750亩,每年的环保费用在生产总费用中达到20%。“和其他地方相比,南通对环保的要求既严格又科学,管理水平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公司副总经理谢邦伟说。 由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在苏州举办的投资环境推介会上,24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零部件精密制造、半导体、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计划总投资近200亿元。主攻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以及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一批产值过十亿企业的智能装备产业集聚板块,聚链成群打造出产业竞争新优势。“七虎”竞南通,你追我赶、奋勇争先里不忘取长补短方可共同进步。2023年初,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无异味园区”创建全面启动。如何在污染物达标的基础上,逐渐减少涉气投诉,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空气质量明显的改善?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试创“无异味园区”伊始,如皋生态环境局就走进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片区“无异味园区”参观学习,“拜师学艺”取“真经”。目前,如皋港园区正积极落实各项治理举措。纺织业是南通最具识别度和标志性的支柱产业。当前,南通正在努力成为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引领者。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是南通纺织产业重点建设平台之一,着力打造国家级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先导区,正成为绿色优质纺织印染企业的投资发展首选地。 如东,蓝色海面的映衬之下,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屹立于万顷波涛之上,迎风劲舞,源源不断地吸风吐电输入华东电网。 2022年,如东“绿电”上网电量超出全社会用电总量49.54亿千瓦时,实现“净输出”。在位于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的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一排排巨大的风电叶片整齐地摆放在堆场,正在等待运输,其中最大的叶片达到百米级,它们即将出口到埃及、土耳其、法国、荷兰等全球各地,这也是如东对风电行业引领的一个缩影。当下,如东已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在建设过程中,如东项目坚持向自主创新的国产化发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领域“零”的突破,屡创行业之最、世界之最,“制造、施工、维修”一体化,如东已经构建起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潮头挺立劲唱“大风歌”。全国率先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工作试点;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全省率先制订市级部门污染防治攻坚年度任务清单,创新推行环保总监制度;生态环境部亲点,南通作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国家级试点;作为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累计启动赔偿案件1322件、赔偿金1.6亿元,赔偿案件数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南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领跑全国。此制度在全国149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59个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之一。2016年1月11日,启东市环境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发现,启东市某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在厂区内填埋了4.77吨危险废物。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前述行为竟发生在十余年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经过了追诉期。违法行为如此恶劣,如果不能追究,如何让违法行为人承担应有的责任?面对被严重污染的土壤环境,违法行为人应该付出何种代价?追究行为相关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让案件办理具有可操作性?如何让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这一系列问题,没有被相关人员轻易放过,而是引发了深深思考。2017年9月,《南通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据此正式出台。这是全国地级市范围内首个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的地方性文件,也标志着南通在全国率先推行多元化生态损害赔偿新方式。《方案》的最大特点,在于丰富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形式,不再是简单的一罚了之,鼓励各地探索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增加增殖放流、植树育林、环保设施提标改造、清洁生产等替代修复方式。2017年12月,根据新出台的方案,原启东市环保局与这家固废处置公司签订生态损害修复(赔偿)协议。也许当初办案的人员都未能料到,这起案件会成为迄今南通市个案赔偿金额最多、历时周期最长(4年)、修复量最大的案例,更是开创了南通市生态损害赔偿工作的先河,继而在全省全国作为创新典型推广。结合各地实际,南通多地开始了多元化生态损害赔偿的尝试。海门组织开展全国首例集体性劳务代偿活动,首批18家企业27人在生态公益林通过劳务代偿方式,折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海安在青墩遗址附近放流60万尾鱼苗,用于修复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水域生态,维护水系生物平衡;崇川将生态损害赔偿用于建设通吕运河入江口的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基地,形成了绿叶随风摇曳、江面群鸟翩飞的美景……生态资源是条“金扁担”,南通用它一头挑着“绿水青山”,另一头挑起了“金山银山”。
来源:江海南通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