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4742|回复: 0

[新闻快讯] 他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数学书——追忆南通籍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10-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10月22日,南通籍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半个多世纪以来,杨乐院士潜心科研,在近代纯函数值分布理论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为中国数学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指引和鼓舞着几代青年投身科学。”诚如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的讣告中所写,“成为杨乐那样的数学家”,是许多“60后”在日记本里写下过的梦想。斯人已逝,他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治学作风将激励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和学子上下求索。

2019年,杨乐接受《南通日报》专访。
从濠河畔出发
沿着濠河漫步,踏上人民公园桥,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这座桥的名字是由杨乐院士题写的。“当年重修公园桥,南通有关部门邀请他为桥题字,他一口就答应了。”杨乐的弟弟杨成回忆说。

彭长青 摄


今天的南通博物苑,是昔日人民公园的所在地。这里,也是杨乐童年时与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家住濠阳路18号,求学在通师一附、南通中学,杨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濠河边度过的。


在小学开始,杨乐就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春游秋游等各种集体活动。小学时他爱踢小皮球,初中阶段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夜行军”,从南通城里跑到狼山一带,登上军山看日出。 


杨乐的学术生涯,也始于濠河畔。他曾在其他场合接受采访时说,“从我的上学经历看,是很幸运的,学业完整,学术训练也较完整。”


2015年,杨乐院士(右)重回母校。(姚侃供图)


进入初中后,杨乐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逐渐显现。学习之余,他常常拿哥哥姐姐留下的数学教材自学,整个中学阶段,光是课外题就解了上万题。徜徉在题海中,杨乐感受到的不是枯燥,而是解谜般的巨大乐趣,他如痴如醉,并且越来越得心应手。“通中的考试题目都是比较难,两个小时的数学考试,他20分钟就答完了,还常常得满分。”杨成说,这与哥哥一直以来的勤奋踏实密不可分。


“杨乐并不是书呆子,他是全面发展的。”杨成回忆,杨乐最爱的是数学,但其他学科也不偏废,尤其是作文、英语,成绩都相当好。他在中学时学习了英语、俄语,大学时又自学了法语、德语。扎实的语言基础,不仅让他能够通读外文文献,改革开放后到国外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也能用流利的外语跟国际上的数学家们交流。


杨乐登上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领奖台。
登顶数学高峰
2022年7月31日,满头银发的杨乐登上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的领奖台,被授予数学贡献奖。沉甸甸的奖杯,是对杨乐在数学领域突出成就的褒奖,也是对他推动中国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生动注脚。

时间拉回到20世纪50年代,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个专业领域均需要大量人才。当看到数学参考书中的定理、名称大多是以外国数学家的名字命名时,少年杨乐立下志向,“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在数学书上”。他坚定地认为,学好数学可以报效国家。

杨乐院士在北大读书时的照片。(杨成供图)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一年,杨乐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踏上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追梦之旅。1962年,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拜在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门下,成为华罗庚、陈省身、钱三强、赵九章等大师的同门师弟。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选择了数学研究,就选择了长久的寂寞。因为热爱,所以坐得冷板凳。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杨乐无心观赏,未名湖的清波、博雅塔的飞檐,见证过他沉思的模样。1976年唐山大地震,京津地区受到严重波及,即便那时,杨乐也留在空荡的教学楼里,专注于学术中。


无数日夜的辛勤耕耘,帮助杨乐一步一个脚印登上科学高峰。 


1977年,杨乐(右)和张广厚一起讨论问题。

1977年,杨乐和同学、同事张广厚通过合作研究,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这一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杨—张定理”,得到国际学界广泛认可,为中国数学发展史添上振奋人心的一笔。


1978年春天,杨乐、张广厚应邀赴瑞士参加苏黎世国际函数论学术交流大会并发表报告,中国数学家的研究成果闪耀国际。近代函数值分布论的创始人、荷兰数学家奈望利纳表示:“刚才你说,你们是来向欧洲数学家学习的,我认为,现在欧洲数学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了。”在美国出版的一份有关数学研究的报告完整地引述了杨乐、张广厚的定理——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数学书,杨乐做到了。
1980年,41岁的杨乐当选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始终牵挂家乡

濠河畔的依依杨柳,时常摇曳着搅动起记忆的涟漪。这些年里,科研任务、行政工作再繁重,杨乐也始终牵挂着家乡,“只要有机会,我都愿意回南通看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科技兴市,当时的南通市政府把活跃在首都科技界的20多名南通籍杰出人士组织起来,在北京成立了“振兴南通科技咨询委员会”,杨乐欣然担任理事长,为家乡经济腾飞穿针引线、献计献策。


2018年,杨乐院士受邀参加南通发展环境与人才政策北京专场推介会。(缪建红供图)
2009年,杨乐利用参加通中百年校庆的机会,参加了南通籍院士咨询会。2018年,南通发展环境与人才政策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杨乐特地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庆的繁忙事务中挤出时间,为家乡招才引智倾情推介。杨乐院士对南通市数学学会也一直给予关心、指导和鼓励,每逢学会十周年纪念活动,都会寄贺词或电话表达心意,并问及数学会建设、家乡数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事情。他曾应数学会邀请为数学教师作专题报告,和青年数学教师座谈,鼓励大家把家乡的数学教育办好、办出品牌特色。2019年,杨乐在接受《南通日报》专访时欣慰地表示,“南通在长三角城市带中拥有‘通江通海通上海’巨大优势,南通未来会更好!”
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缪建红曾担任市科协副主席,并从事院士联系服务工作十多年,其间与杨乐院士有过多次交往。“先生的平实、谦和令我印象深刻。”他回忆,2017年他组织承担《江海春秋》期刊“江海骄子”栏目组稿,由于南通籍数学家严志达的人物报道涉及诸多专业内容,他专程到北京向杨乐院士请教。杨乐院士在办公室欣然审阅稿件,并当场提了修改意见,还深情地说:“严志达先生是我们南通人的骄傲!

杨乐院士为母校学子作报告。(南通中学网站)


在南通中学为激励莘莘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设的名人长廊上,杨乐院士名列其中,激励着一代代通中学子。尽管回家乡的机会不多,但只要回通,杨乐就会和学子们交流,做精彩的报告,勉励学生们“诚恒”求学,早日成材。


1999年,杨乐院士参加南通中学校庆,接受小记者采访。(姚侃供图)


南通中学原副校长姚侃曾在杨乐回到母校时陪同他参观校园,接受学生记者团采访。“杨乐先生是我的学长,他是1956年从通中毕业的,我是1957年进入通中学习的。”虽然求学时并无交集,但在后来的交往中,学长杨乐的儒雅、谦和、低调令姚侃感佩:“杨乐先生是人品与学问一等的大先生,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母校有需要他总会全力以赴,母校的发展有他的贡献,我们会永远纪念他!”


来源:南通日报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6 05:55 , Processed in 0.23660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