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年末,浙江宁波市一份《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关注。
文中明确指出:“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
当时很多人认为,该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教师“铁饭碗”将被打破。
铁饭碗变泥饭碗这谁顶得住?
一线教师们人心惶惶。
如今一波未平,又来一波。
01
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
近日,贵阳市出台了一个炸裂的措施:
——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
2023年2月17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方案明确规定: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从具体的实施评估情况来看:贵阳市教育局计划从绩效考核、师德师风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全省教育能力测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教师在综合的评估当中排名末位,将会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直到最后退出教育单位。
将要实行的末位淘汰制会有三个步骤:
第一次考核排在末位的,取消绩效工资,相当于进行警告;
第二次考核排位末位的,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第三次考核还在末位的,就会解除招聘合同并退出。
贵阳为何对教师末位淘汰?
官方消息:要治一治老师的庸、懒、散、软、浮、推!
以增强干部教师履职担当的责任感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
说得直白点,就是认为只有打破教师的铁饭碗,才能让教师认识到职业危机感,教师才会认真教书。
也认为唯有打破教师的铁饭碗,才能引入源头活水,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理想很丰满,决心真牛气。
但这个“末位退出机制”是否合理,只是一方面。
真正落实到实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02
教师该不该有“退出机制”?
教师退出机制,你赞成吗?
目前,网上主要有两种声音。
赞成的声音:
“教师退出机制挺好的,提高学校整体水平。”
“公司上班的员工还有绩效考核呢?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很正常。”
反对的声音:
“淘汰了末位,还有下一个末位,永远都会有一个末位,如此下去,学校不停地淘汰末位,不停地进新人,师资能稳定吗?”
“如此操作,只会让老师们忙着自己不被砸饭碗,谁还会真正关心孩子们?越折腾越完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教师捧着“铁饭碗”,确实有很多弊端。
如工作积极性不好调动、教学热情日渐消退、不愿意主动学习等。
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实行教师退出机制,从而打破教师的铁饭碗,最终出现的结果,恐怕非大部分人所愿意看见。
一是考核机制淘汰的对象。
如果按照现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那掌握了教师去留问题的就是校领导。
这就不排除其中会掺杂私人问题,从而导致优秀教师在考核中被淘汰。
然而享有红利的却是那些和校领导关系亲密的教师。
资质较浅却能稳坐教师职位,这让那些兢兢业业的教师情何以堪。
二是让教师们无法静下心来工作。
一位老教师忧心忡忡地说:
“教师退出机制,只会打破原有的一切。
每学期一次的专业知识素养考试让教师们无法静下心来教师,培训、轮岗也打破了教师工作的稳定,绩效工资考核又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成绩等等直接挂钩,让单纯、简单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了起来……让教师在心累的同时,变得更加功利,无法静下心来教学。”
这种末位制的优胜劣汰,我们不只要看到好的一面,更要看到弊端的一面。
03
教育改革别总是先拿教师开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毫无疑问,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是重大的。
未来强国之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可一说起教育改革,往往首先拿教师说事儿。
比如,教师“县管校聘”政策。
即教师由区县统一管理,区县学校根据需求,对所有教师进行聘任。
直白点,就是将老师从“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由区县统一管理,以此来平衡区县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名师”。
这个政策,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平衡各地区的教育资源。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让基层教师苦不堪言。
网上有一名老师吐槽:
“我去学校工作不久,跟校领导不熟悉,初聘没选上,就像踢皮球一样调剂到英语科组。可我是本来是教语文的,怎么可能教好英语。
但校领导很坚决,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回去等被调配。
我害怕被分配到偏远地区,只能硬着头皮教下去。”
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为难了教师,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
还有厦门率先试点教师“参聘制”。
即教师的工资和编制教师的工资一样,只不过以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这意味着教师最想要的“稳定”没有了。
事实上,教师招聘改革也在部分省市已有推行。
教育部官网显示,四川、江苏、浙江、河南均在开展员额制改革试点工作。
通过合同制、企业化管理教师,建立健全教师进入退出制度。
教育均衡,怎么全都成了教师的责任?
教育改革,为什么总是拿教师开刀呢?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力量。
教育改革,不能总是折腾教师。
04
一线教师的归属感由谁负责?
我们拥护所有让教育变得更好的改革。
但在此之前,请不妨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
老师若不能安心教书,又谈何让教育回归本真?
正如教育学者朱清时所说:
“教育要是总折腾,大家都没有心思静下来看书、想问题,所有成果都是虚的。”
真要搞好教育,师心不能散。
一方面,无论是教师“退出机制”还是“县管校聘”政策,更重要的是操作的规范程度以及公平公正。
比如,山东省平阴县在实行“教师退出机制”时,实施的“老”教师柔性退出制度,则让人赞赏有加。
第一、老教师的福音。
提前退居二线,可以让身心得到休养。
第二、真正保障了老教师的利益。
选择权在老师身上,可以自己选择是退居二线还是继续坚持在一线。
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现在的职称等级和工资待遇不变。
第三、有助于解决教师“结构性超编与缺人”问题。
一边是教师超编,一边是急缺老师。
老教师退居二线,就可以让更多在非教学单位工作或者被各级借调的一些老师重新回来,回归教学一线。
政策合理可行,相信没有哪个教师会反对。
另一方面,也应切实地解决好教师的地位、待遇等基本诉求,为教师提供安心静心舒心的从教环境。
教师也是普通人,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
别让教师流血流汗又流泪!
来源:教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