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通城文化根脉所在的寺街历史文化街区, 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时至今日, 这里的街巷格局保留完整,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名人故居交相辉映。位于官地街71号的“蛮子门”式门楼因其极具南通传统民居特色,时常会让过客们驻足观望。跨入院内,沿着脚下尽显沧桑古朴的青砖铺地,我们在院落最北一进正屋中有幸拜访了原民盟南通一中支部主委范德先老师。虽然这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一进三堂”传统民居院落,但这里却走出了一位杰出的南通近代女教育家、民盟南通市委首任主委范北强。 ▲ 官地街故居内家人合影 范北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原名范盖晋,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张謇创办的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女师附小教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范北强为此抱定自立自强独身理念,故改为男名“范北强”。因范北强尊师重道、友爱敦厚,其深得张謇和女师首任校长范姚蕴素的器重。1923年8月,范北强受聘为南通女师范校教育科教员,1933年担任女师教务主任兼公民、国文教育教员。此后女师因成绩优秀而在省内声名鹊起。▲ 1926年4月女师二十周年纪念会合影 ▲ 1933年女师校长罗玉衡、教务主任范北强陪同省教育厅视察人员 远赴日本 留学深造 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掀起,受张謇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为不辜负先师厚望,范北强经汤元炳介绍前往日本, 于1935年9月至1936年7月, 在日本大学社会科留学深造并毕业。1936年8月至12月, 范北强暑期回国,在南通协助参与女师三十周年校庆工作。1937年1月, 经日本文部省推荐,范北强前往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深造,潜心攻读教育学。至于为何选择去日本?范德先回忆道:“母亲曾称一方面是出于经济的考虑,而更为主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民教育抓得很好,尤其是女子教育很发达,值得南通借鉴学习”。作为南通地区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她的早期求学经历,特别是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使其思想更为活跃、眼界更为开阔,为日后从事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前,暑期归国的范北强毅然放弃东北帝国大学的学业,同年8月以教导主任兼语文教员的身份投身南通女师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迫切希望能在“教育救国”的浪潮中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1938年3月17日,日军从南通城姚港江边登陆,由于国民党官员仓惶撤逃,南通城很快就全面沦陷。日寇疯狂洗劫导致女师几十年的营造、积累毁于一旦。 为了不做亡国奴,范北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自当年6月起,范北强、罗玉衡等女师教员带领学生, 先后辗转金沙、上海、丰利、四安等地开展教学。没有固定校舍,遇到鬼子“扫荡”还要组织疏散撤离,环境极为恶劣。困境面前,范北强毫不畏惧,始终以维系教育命脉为使命,坚持敌后抗日民主教学。直至1941年8月,日伪在苏北强化清乡,女师因无法办学而被迫解散。回到南通后, 日伪政府一再上门游说,希望范北强参与城内女师的教学管理工作。1943年3月,面对日伪政府再次登门,范北强毅然决然连夜移居上海,后在上海联华纱布厂事务所担任事务主任兼艺徒班教员。▲ 1940年左右女师部分师生在上海合影 1945年9月2日抗战胜利,9月30日,国民县政府委派范北强为城内女师代理校长,因范北强在上海拒不赴任,便由原代理校长李也三亲任校长。11月19日,国民县政府委派罗玉衡任女师校长,接收伪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时隔不久内战爆发,范北强在目睹国民党的腐败和制造白色恐怖的罪恶行径后,更加坚定了其追求民主自由的信念。 ▲ 范北强、罗玉衡、施致纯合影 范北强、罗玉衡、施致纯三人同为女师第三届本科班毕业,且均抱定独身理念终身未嫁。虽同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和近代文学家、女教育家姚蕴素的得意门生, 但范、罗二人在政治选择上是有所不同的,罗玉衡早年因故加入国民党,解放战争期间,她拥护国民党的统治,据悉在担任国民党国大代表后,曾专程赴沪邀请范北强回通协助其开展女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范北强并未应允,政治见解上的分歧,导致她们彼此渐行渐远。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时任校长罗玉衡因参与国民党反动派活动而被撤销其职务,由市长、副专员邹强任女师校长。此后不久,邹强即托人带信给范北强,并在信中称范北强在上海的一切情况组织上都了解,眼下新中国成立在即,各项事业亟待恢复,希望她能回到南通一起参与兴办教育。面对组织上的召唤,范北强心如潮涌,激动不已,数天后,范北强便告别身染伤寒、极为虚弱的孩子范德先,迫不及待地回到南通,投身家乡的教育事业。8月,回到故地后的范北强出任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自此,南通女师迎来了崭新的篇章。此时学校百废待兴,各项事务繁杂程度可想而知。范德先回忆道:“虽说女师距家不远,可母亲却几乎常年住校,我只有平时周末到学校看望母亲,见她办公室里前面办公,后面铺床,全身心扑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上”。1950年1月,范北强作为主席团成员出席南通市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12月,范北强被聘为苏北专属文教委员会委员。因有留学日本研究教育的经历,范北强一直以来主张要注重学生在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们多多参加体育比赛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学生们每天的生活总是紧张而愉快。▲ 女师学生在新校舍举行游艺会 在选拔教师中,范北强尤为注重教师素质以及个人形象,要求每个教师的形象要“清爽,耐看”。范德先回忆,有一年过节,学校有几位单身外地老师来家中吃饭,他见状对母亲说道:你们学校的教师挺像样子的吗,一个个都长得清清爽爽的!母亲说:“教师的形象怎能不好?天天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天天盯着看,形象不好的话肯定会令人讨厌的”。可见,范北强内心深处早就将教育这项崇高的事业视作是追求完美的过程。 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教育,范德先感触颇深:母亲对我最大的关爱就是“放手”,印象中从来没有正面批评过我,偶尔说两句比如“这衣服不太好看”“这头发理的不好”等等。但在教学理念方面和我交流很多,时常提醒我在对待教学工作上要事先有规划。同时告诫我,在教学中公平公正尤为重要,不管学生成绩是好是差、家境是贫是富、地位是高是低,一定要一视同仁。“成绩差的孩子也有优点,要发现优点,利用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这次谈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且终生受益。 “还有一件趣事让我记忆犹新。”范德先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和母亲探讨教学方法时,她笑着说:“上一堂新课,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告诉孩子,只能教七成留三成,以免将来重复时炒冷饭,每次上课要不断有新知识补充进去,让学生们时刻保持新鲜感, 这才是科学的教学理念。”当时我细想一番,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还真感觉颇有道理,也深深为母亲丰富的教学经验所折服。教育改革 卓越贡献 范北强自1949年担任女师校长后,开拓思维,勇于革新,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1952年9月, 为适应小学师资需要,在女师增设师范速成班两班,每班50人,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一年,学生考试择优录取。同年增设幼儿师范科,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三年,原女师初中部并入南通市初级中学。(二排左六为范北强) ▲ 1957年女师高师速成班毕业合影 回顾范北强诸多教学改革成就,其中贡献最为卓越的就是成功推动了通师与女师这两所兄妹学校的合并。 早在1952年,通师申请学校改为公办或升格为师范学院时,就有了将通师与已是公立的女师合并的提议。同年6月25日,范北强在扬州召开的苏北公私立中学会议上,提出了通师与女师分合调整方案,建议通师、女师重新分工,一校专办初中,一校专办师范,或在城南新办一所规模较大的初中,将两校现有初中全部划入,通师专办普师,女师专办幼师。抑或通师办普师,全收男生,女师办普师幼师,全收女生,但遗憾的是这个建议未被上级部门采纳。 ▲ 通州师范学校全景 1953年4月11日,范北强应邀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8月,范北强致信省教育厅,再次建议通师、女师合并办学,或将女师增列为省属重点学校。1958年,在“大鸣大放、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年代,上级部门迅速批准了“南通师范和女子师范两校教工同志提出两校合并的建议”,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两校于“五四”青年节前夕正式合并,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原女师附属小学,改称“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此时担任南通市教育局局长的范北强异常欣喜,她在致词中指出:五天功夫两校就合并成功,这是奇迹,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与此同时,范北强向省、市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将来的南通师范校史馆中一定要有通州女子师范的相关介绍,从而保留展示好这段历史。通师、女师顺利合并,是南通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改革,更是范北强为南通教育事业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任命书 由于范北强在教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她先后当选为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教育局局长,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市民主妇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南通市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范北强一直对“民盟七君子”中史良这位杰出的女性极为敬佩,受史先生个人魅力的影响,1956年12月,她和顾仲敬、张柔武、曹书田等一批中高级知识分子加入南通民盟组织。1959年3月,民盟南通市委员会正式成立,范北强被推选为民盟南通市委首任主任委员。不久之后,范北强又当选为民盟江苏省委委员。1960年5月,范北强应邀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代表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大会的表彰。1966年5月至1978年9月,在“反右”和“文革”十年浩劫期间,民盟南通市委员会停止活动,不少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范北强也未能幸免,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之名被贴了“大字报”,受到抄家、停职的迫害。身形娇小的范北强身高仅一米五左右,但瘦弱的外表下蕴藏着极为强大的内心,范德先说:“她始终有信念,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正确的,就一定会坚持做”。在灾难面前,范北强等一批盟员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逆境中始终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文革”后,党中央重申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积极作用,号召各党派恢复组织正常活动。为此,范北强不辞劳苦,辗转奔波于南通医学院、南通师专等单位,积极物色优秀人才加入民盟。 1978年9月20日,民盟南通市委恢复办公和活动。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范北强带领全体盟员,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社会办学、专业培训、医疗支边和智力扶贫等活动,与兄弟党派联合召开“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还以百余幅书画图片展示参政党的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至1987年间,市民盟与市政协、市民主促进会联合创办的民协补习学校先后开办近200个班级,为各类专业人员培训近12000余人次。 在拨乱反正期间,范北强协助中共南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为在“文革”中遭打击、受迫害、被抄家和诬陷的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复查纠正,恢复名誉。 1979年9月,在反右扩大化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李灏、蔡辰康、龚达天、王逸民同志得到平反,并恢复了他们的盟籍。 为传承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迟暮之年的范北强,把加强民主党派建设和培养接班人的工作放到各项工作之首,不顾年迈,深入基层调研和考察优秀人才,自1957年至1987年,南通民盟盟员从起初的13人壮大到202人,在范北强的不懈努力下,一批有觉悟、有知识、有才干、有社会活动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民盟领导班子,盟市委委员也从筹委会时的7人增加至20人,南通民盟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1956年起,范北强就向中共组织提交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文革”后范北强又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党组织考虑到她的社会声望和在业内的影响,希望她暂时留在党外,范北强以党的利益为重,欣然接受组织安排。1981年,范北强因心衰严重而住院,市领导经常前往探望,病床上的她再次向组织表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1985年3月,经中共南通市委批准,87岁高龄的范北强终于由一个民主人士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的一名优秀战士。范德先回忆道:“在病房抢救室内,母亲已属于长期卧床状态,可在入党申请这一时刻,她强烈要求在众人搀扶下,坐在病床上亲自签名,并主动请时任南通市委常委的江行同志作为其入党介绍人,了却了自己三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心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母亲仍不忘南通民盟组织的发展壮大,一再叮嘱:“要关心好民盟成员,要发展好民盟,要发展好的、有一定影响的、在单位能起到作用的同志加入民盟。”1988年2月7日零时五十分,历经岁月洗礼的范北强,终因疾病缠身,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岁。2月10日,在通师礼堂举行的追悼会上,时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朱剑同志在致悼词中称:范北强先生是教育战线上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她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长期合作共事的亲密挚友和同志,使民盟南通市委失去了一位深孚众望的领导人,使我省失去了一位知名教育家,是党的教育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的一大损失。来源:江海文化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