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今天14时50分 我们迎来秋天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
这一天 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不仅等分了昼夜 而且分割了寒暑 不知不觉间 夏日的雷声也偃旗息鼓 秋云飘逸,秋水如镜 成熟的气息正扑面而来
进入9月中旬以来 冷空气频繁来袭 这几天,随着冷空气深入南下 暑热进一步消退 体感上凉快了不少 开启秋日初体验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 受低层切变线影响 这周末,通城都是 多云到阴和阵雨的天气 气温比较适宜 预计下周一(25日)开始 又将回归多云天气 气温也会随之上升至30℃左右
虽然近期空气中 俨然有了秋天的味道 但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 入秋可能还需等一等 据市气象台工程师张琪介绍 气象意义上的入秋 是要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 低于22℃
我市常年平均的入秋日期 是在9月27号 目前来看,我市平均气温 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秋分日,也是丰收节
今天 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江苏省级重点活动 暨“苏韵乡情”南通专场活动 在张謇先生的出生地 ——常乐镇颐生村举办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将安排文艺演出、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精彩内容,全面展示南通特色农产品、海门传统美食、海门传统手工艺品等,如沈绣、红木雕刻产品、红烧羊肉、酒酿汤圆、缸爿饼、蛎岈饼、鲜榨芦稷汁和汀村旅游路线等,让全省人民共同领略南通的地域之美、人文之美、风俗之美。农民丰收节期间,除了海门主会场外,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还将举办“庆丰收 促和美”主题系列活动。
又到一年秋分时 做好“土特产”文章 江海大地“丰”景正好
近年来,我市立足本“土”资源,挖掘“特”色产品,打通“产”业链条,做足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持续将乡村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有力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海安雅周镇香芋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雨伞”随风摇摆,这里的50多亩特色香芋丰收在望。今年是赵宝洪种植香芋的第五个年头,去年开始,省农科院将他的农场作为试点,推广一系列高产种植技术,香芋产量不断攀升。
得益于当地高沙土的特殊土质,雅周香芋素有“开锅十里香”的美誉,不过,受长期自留种、窜种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品质逐年下降。为此,当地与省农科院共同组建香芋产业研究院,对良种引选、优质高效生产、适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开启了“雅周香芋”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新篇章。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东长沙镇滨海村滩涂资源丰富,是文蛤的天然繁育场。这两年,村里采用“公司+合作社+渔民”的经营模式,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技术,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开拓市场,“蓝色粮仓”逐年丰盈。去年,全村销售文蛤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做足“土特产”文章,各地还进一步打开视野,推动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转变。最近,海安白甸镇周垛村开始热闹起来,“乘船采菱角”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两年,周垛村充分利用里下河特有的生态湿地和水乡民俗文化,挖掘开发观光摄影、垂钓休闲、农耕体验等项目,建成9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去年共接待游客超14万人次。
从一方水土中找寻乡土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聚力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目前,我市已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3个、全省第一,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17个、全省第三。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放大“土特产”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通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做大做强县域25个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等核心指标走在全省前列。 秋分时节 早晚温差加大 提醒市民适时增添衣服
饮食方面 宜多吃滋养润燥的食物 如藕、银耳、百合等
综合 | 南通新闻(记者 吴潇雨 张飞飞 丁子力)、南通气象、海安台、如东台、人民日报、南通发布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