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一个爱国志士对救国道路、救国方法等方面艰苦而曲折的探求。张謇一生致力于践行“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小编带你走进张謇教育,聆听张謇与多所学校的故事。
南通是教育之乡,提到南通的教育就离不开一个人——张謇。张謇认为:“一国之强基于教育。”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他认为教育能启迪民智,促进实业,进而使国家强盛,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他用实业所得,大力兴办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至大学教育。他一生创办各类学校共计370多所,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技为中心,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不少南通人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生涯都是在张謇创办的学校里度过的。
1902年,张謇在南通城东南,利用千佛寺庙宇,兴建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张謇在南通创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师范学校。如同办实业一样,张謇办学校也是从救国的愿望出发的,他曾讲:“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习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南通师范初名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
1910年改称“私立通州师范学校”
1912年称“江苏省代用师范”
以后又相继使用过“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
“私立张謇中学”
“私立通州师范”等名称
1914年前,张謇亲任学校总理、校长,事无巨细,均亲自过问。他曾说:“师范乃鄙人血汗经营之地”,甚至“家可毁,不可败师范。”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持的南京政府评价南通师范的创办为“开全国的先河”。
师范学校开始招生仅限于附近各县,以后扩展到江苏各地和山西、陕西、甘肃、江西、安徽等省。学生由几十人增至四五百人。1906年又增设农、工、蚕、桑、土木、测绘等科,成为一所多学科的师范学校。
1905年,张謇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隶属通州师范学校。张謇专门作了一副楹联,介绍办博物苑的初衷——“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并提出“导公益于文明,广知识于世界”等先进办馆理念,为南通乃至中国博物馆事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后,因感“女子教育不可无师”“小学师宜女子”,于1905年又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至1958年并入南通师范学校止,五十多年中,女师毕业生2181人,遍布全国各地。
女子师范学校原办于城中柳家巷内,因入学者多,于1909年迁入城东北隅的旧珠媚园址。1912年再迁入城南段家坝新校舍。
1906年
张謇为师范学校
首届毕业生实习需要
就师范学校西北楼创办了附属小学校
1917年因师范校舍不敷应用
购城南东首地13.8亩
建筑新校舍 180间
1919年新校舍落成
校始迁入
1909年,张謇等集通海五属官绅创办了通海五属公立中学校,地点在南通城北,面积30余亩。1913年学校改为省辖,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七中学”。1949年10月,学校改名为“江苏省南通中学”,并沿用至今。至抗战前,在校学生每年总在 600人左右。学校注意遴选名师,历届学生入学都经严格筛选,因而成绩优异,校誉甚佳。
大生系统企业初步发展后,为了培养企业管理和会计人员,1909年在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内附设了初等商业学校和银行专科。1912年初等商校改为乙种商业学校。1914年又在城南新建了甲种商业学校。商业学校为大生企业和淮海实业银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为了改良京剧 培养戏剧人才
张謇在1918年就考虑办一所戏剧学校
并聘请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来通负责筹建
1919年
伶工学社在南公园内建成
1920年迁入城南新校舍
学校戏剧课和文化课并重
在戏剧教育和艺术创新方面作了许多尝试
梅兰芳曾赞誉说
在那时的南方
伶工学校是
开风气之先
唯一的一个训练戏剧人才的学校
盲哑学校在狼山东北麓,开办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盲哑合一的特殊教育学校。此前,张謇借座博物苑开设盲哑师范科,为学校培养师资。盲哑学校盲生分音乐、针案、按摩等科,哑生分图画、雕刻、裁缝等科。张謇所定的办学宗旨为:“造就盲哑,使具有独立自存之能力。”
为满足棉纺织工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张謇于1912年创办了纺织染传习所,次年定名“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高等学校。张謇为该校亲自题写“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的校训,又撰写《纺织专门学校旨趣书》,希望通过纺织人才的培养,使中国的纺织工业尽快结束“延欧人以司其命”的现状,早日有“自树立之一日”。纺织专门学校学制为本科、预科两种,采用美国费城纺织学校的课程内容,强调“手脑并用”“实地之经验”。至1917 年,已有本科毕业生两届,约50人,分赴全国各纺织厂服务。1921年, 该校毕业生主持完成了大生三厂全部纺织新机的排车设计与安装工程。1927年改称“南通纺织大学”。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培养中国纺织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纺织行业从此打破了洋人对纺织技术的垄断。至1952年院系调整前,该校共培养了1700余名纺织科技人才,约占全国纺织科技人才总数的1/4,分布于全国主要纺织企业、纺织院校和科研、管理机构。
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
无疑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著名历史学家
教育家章开沅曾盛赞张謇
“无愧为中国现代教育奠基的伟大先驱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