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9月9日)起
来自全国各地的8484名
南通大学2023级大一本科新生
陆续入校报到
在他们当中
年龄最小的邵野仅有15岁
出生于2008年
是通大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新生
今天报到当天
通大专门为5名当天生日的“小萌新”
过集体生日
送上开学的特别祝福
超过一半新生在中学阶段获奖
25个少数民族“小萌新”齐聚校园
在通大2023级本科生中,男生4510名,女生3974名,分别就读77个专业。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2.5%的新生在中学阶段获得各类大奖。新生中来自江苏省的有5913人,其中历史类最高分610分、物理类最高分637分。
从录取省份看,“小萌新”来自五湖四海,分别来自全国34个地区,其中来自江苏省、河南省、贵州省、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新生人数排名前五。具体而言,安徽140人、北京5人、福建62人、甘肃115人、广东65人、广西140人、贵州229人、海南20人、河北77人、河南303人、黑龙江95人、湖北42人、湖南61人、吉林20人、江苏5913 人、江西51人、辽宁21人、内蒙古25人、宁夏20人、青海24人、山东116人、山西108人、陕西41人、上海31人、四川125人、天津30人、西藏12人、新疆30人、云南135人、浙江79人、重庆29人、港澳台37人。
在通大本科新生中,有来自25个少数民族的小萌新,真正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他们当中,壮族48人、土家族30人、布依族27人、满族24人、蒙古族13人、 穿青人5人、白族9人、藏族21人、 达斡尔族1人、 朝鲜族4人、傣族1人、侗族7人、 仡佬族3人、傈僳族1人、 黎族3人、毛南族1人、仫佬族1人、撒拉族1人、 畲族3人、水族1人、锡伯族1人、瑶族5人、彝族26人、苗族42人、回族34人。
南通大学,作为全国知名“教育之乡”的公立大学,成为各大知名高中毕业生理想的热门大学之一。按照高中毕业生数量统计,在大一新生中,毕业于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75人、江苏省射阳中学64人、南通市天星湖中学61人、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60人、江苏省滨海中学59人、南通大学附属中学58人、启东市汇龙中学56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54人、江苏省泗阳中学52人、江苏省阜宁中学51人、江苏省淮安中学50人、江苏省宿迁中学49人。
有意思的是,在新生中,叫陈浩、王昊的就有5名同学;此外,叫刘昊、王浩、王翔、徐畅、周颖、张杰、张涛、张悦、张子涵、周子涵的各有4名同学。从年龄看,小萌新年纪跨度较大,其中95后3人,00年1人,01年4人,02年27人,03年176人,04年2581人,05年5227人,06年138人,07年5人,08年1人。
5年,圆一个格桑花下的约定
藏族女孩跨越千里追寻支教老师足迹
今天是南通大学2023级新生入学报到首日,在众多大一新生中,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藏族女孩斗改吉尤为特别。
早在5年前,她就与通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和通大研支团支教老师有一个美好的约定,斗改吉在今年高考中,以青海省第54名的成绩被通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跨越2200公里,从青藏高原来到江海大地,当天上午9点,斗改吉如约在通大校门口见到了阔别5年的支教老师——张玲。“张老师,我好想你,终于能见到您了!”“昨天我就到南通了,你开学我一定接你报到!”通大校门口这一通激动人心的对话,源自青海高原格桑花下的一个美好约定。
斗改吉口中的张玲老师,是第20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团长。2018年,就读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八年级的斗改吉初次与张玲相遇。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期间,张玲负责斗改吉所在班级的教学。“是张玲老师让我重新拾起了对学习的兴趣。”那时候,斗改吉就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有朝一日走出3000米高原,走进老师所在大学的课堂。
“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南通,但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因为我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有我熟悉的张老师在等着我!”一见面,斗改吉与张玲紧紧相拥,这样的重逢让师徒激动得热泪盈眶。
记者了解到,张玲结束支教回到南通大学读研,目前已经毕业工作,两人仍一直保持联系。得知斗改吉考入南通大学,在盐城工作的张玲专门请假(单休)提前一天来到南通等待斗改吉,只为了兑现5年前的承诺。“我曾经跟她说过,只要她考到江苏的大学,无论我在哪里工作,一定都会来亲自接她报到!”张玲说。
“斗改吉是我们研支团支教对象中第一位考取南通大学的学生。她对于我们研支团的各位志愿者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说明我们的汗水没有白付,我们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南通大学莫文隋研支团指导老师王宇深说。
在大一新生中,来自宿迁的脑瘫女孩孙月是较为特殊的一位。她4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到了初中就丧失了行动能力,命运多舛让她从小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她高考考出了559分,超一本线32分,被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
孙月身残志坚的故事,引起了通大的高度重视,学校为她第一时间申请“瑞华春雨”助学金,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学费减免政策;考虑到孙月行动不便,辅导员安排同班同学组成互助小组,为她提供帮助;同时,校方还为她提供了一个一楼的独立宿舍,允许家人陪伴照顾,上课尽量都安排在有电梯的教学楼。
“开学前,我们就与孙月及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对她进行了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尽最大努力让她在通大读书期间学习、生活一切顺利。”辅导员李成琦说。
通大外国语学院的大一新生辛寒伟来自淮安,身高一米九五,体重240斤,考虑到他的“大块头”,学校专门为他订制了“加宽加长床”,让他和家人感到十分贴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一新生小张从小软骨发育不良,身高仅有一米三,为此,学校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楼的宿舍和带电梯的教室,并“一对一”对接指导办理入学报到......
今年暑期,黑龙江、河北等地发生了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为了不影响这些地区的大一新生入学,南通大学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专项资助线上申请通道,各学院辅导员全面摸排学生家庭人身安全和受灾情况,指导学生申请自然灾害专项资助 。截至目前,该校共为67名学生发放自然灾害专项资助金6.74万元,假期中已全部发放至学生银行卡中。
今天上午,通大专门为受灾学生发放“爱心礼包”,装满了牙膏、雨伞、洗衣液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也装满了学校对他们沉甸甸的关爱。
“我家是种植药材的,70%种植区受灾,学校的资助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通大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孟辉来自哈尔滨市尚志村,他表示会在入学后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的关爱。
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学校学工处就组织各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实地家访,为学生和家庭送去慰问;开学后,该校还将根据受灾情况对学生进行动态困难认定,指导学生申请各项助学金。
今天上午,通大专门举办了一场以“凝‘新’聚力 扬帆起航”为主题的2023级本科新生座谈会。校长杨宇民等校领导为困难学生代表亲切赠书,并写上开学寄语,勉励他们“英雄不问出处,努力成才”。
“医四代”传承家风光荣入学
5名同学报到当天过集体生日
今天一大早,通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杨皓辰在爸爸、妈妈和外婆的陪同下,来到通大启秀校区报到。
“我应该算是一名‘医四代’,我的太姥爷、太姥姥、外公、外婆、妈妈都是学医的。整个家族里,还有舅爷爷、舅奶奶、姨奶奶等都是医生。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从小就立志要治病救人,这也算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吧。” 杨皓辰笑着说,算起来他是大家庭里第16个医学生了。
为他送行的外婆、72岁的退休医生房敏郑重其事地叮嘱他:“大学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每一寸光阴,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用医者仁心护佑病患!”
入学报到首日,正值通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单昊翔的生日。
“生日快乐!开学快乐!”真挚的祝福语写在带有南通大学标识的生日蛋糕上,在校园服务中心学生事务大厅,杨宇民校长带领师生们一同唱起了欢乐的生日歌,为单昊翔等5名当天过生日的大一新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
“希望你们学习通大先校长张謇先生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学习成才,早日报效祖国!祝愿你们在通大学业顺利!”杨宇民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秋季新学期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后的第一年,通大本科新生、家长及车辆均可在报到当天入校。
为此,早在9月1日-9月7日期间,大一新生就通过线上预报到系统进行预报到。新生登录进入迎新服务后,可以看到预报到中的各项服务环节:信息采集、到站登记、绿色通道、商品预定、结伴同行,查看“我的二维码”、宿舍楼号。
小萌新的线下报到时间为9月9日至10日。各学院本科新生按照指定日期直接前往所在宿舍园区报到服务点报到,各园区、宿舍由本学院组织志愿者提供指引和行李接驳。
抵达“两站一场”的新生,由学校安排接站车辆“点对点”接送至各校区的宿舍园区门口,令新生及家长们感到十分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