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通邱新祥 于 2023-7-15 18:19 编辑
邱新祥:寻找当年的朱老师 戚生,在我新华网博文后面,跟过几次帖。一次,他请我寻找一个南通老友,此人叫朱兴国。还真巧,朱兴国是我高中时的老师。70年代在南通第五中学教过语文。
2000年的前一天,为了迎接新世纪到来,我们高中三班几乎所有老同学聚会,连在美国纽约定居的冯燕同学,都赶回来了。那次,我见到已26年没有会面的朱老师。他明显见老,但精神还不错。原来是老班长周谨之等几个活跃分子,专门请他到场的。与我交谈,得知我从一个老国企跳槽出来,近10年间,一个人外省独自打拼,眼下靠放牧文字养活自己,他感慨了一句:“你真的不容易啊!”
根据戚生网友留的电话区号,我搞清了,他的所在地为浙江湖州。南通这些年城乡变化很大,由于拆迁并重新规划,几个区都新修或拓宽了马路。有时冷丁来到一个地方,因为老建筑消失,不注意观察,我还会迷失方向。
我猜想,朱老师这些年肯定也搬家了。别说他了,连我从外省返回南通,仅仅6年时间,都搬家两回了。最开始,住在天生港父母留下的老木屋里。后自己买房,一下跳到市中心人民中路地段。本市最大的副食品农贸菜市场,就在家门口,南大街繁华商业区,也近在咫尺。
但我是一个追求安静的人。家人开始喜欢热闹,在选择新房地段我依了他们。但真正体验了过于热闹的生活,尤其每天后半夜二三点,附近传来各种噪音,几乎包围了我们小区。一条南北朝向的河东街,是通过我们小区的必经之路。由于各种车辆太多,早晨能把路面挤成一团,经常人车堵塞彼此都不好动弹。为了生活不被侵扰,仅隔3年,我们就搬家选了一个幽静小区。
戚生托我寻找朱老师的事情,一直放在我心上。我也问了几个老同学,都摇头表示不清楚。一次在家,我翻出一个女同学叶锦华的手机号码。这个女同学不一般。过去在学校,说话嘎嘣脆响,做事风风火火。但我拨了她手机,连打两次都通了,居然都没人接听。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时不时想着网友之托,心里着急。寻找朱老师竟成了一件难事。我推测,这个叫戚生的湖州人,介绍朱老师今年72岁,与他是早年的老友。我想,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对一个老人的求助,我再难,也要设法帮到忙。
上个星期三,我经过人民西路,在城港路口,突然发现一间门面房前,涌了不少人,老同学杜贵生也在里面。我马上向他打听朱老师的住处。他告诉我,记得朱老师住在虹桥新村,具体位置大约在菜市场西边。
这个小区上世纪80年代建设,当年为本地面积最大、人口也是最多的一个超大小区。
我专程去了,在菜市场西边几幢楼下,向一个60岁左右的女人、一老一少两个男人,都打听了朱老师,不是摇头就是表示不熟悉。我想起了居委会。有人指给我,说南边不远,有个社区服务点。果然,一个坐在电脑前的女人,见我提到朱兴国,马上回复我,她熟悉这个人,他就在本小区居住。我一时也兴奋了,觉得今天还比较顺利。但想不到,当我向对方索取朱老师家庭住址,对方开始警觉,问我找朱老师干嘛?我解释,自己受浙江湖州的一个网友委托,才找他的。
可能对外地网友有偏见吧,她犹豫着,并没有马上告诉我。还说了一句:“不会有坏人对他有什么企图吧?”我有点急了,进一步向对方说明,38年前,本人就是他的学生。2000年的前一天,我们还在饭店一起聚过。见我是本地人,态度又诚恳,警惕性很高的女人,过了一会儿,才把朱老师的家庭地址告诉了我。最后她还对我解释说:如今社会诈骗案件多,我把朱老师信息说出来,害怕被外地坏人利用。
朱老师居住的138楼房,其实,就是我开始到过的地方,它在菜市场西边河边楼房后面第3幢楼。等我返身回到那里,那个我先寻问过的女人,迎着我走来问我,“是不是找朱老师?”我说,“是呀!他在第五中学教过语文。”
女人介绍:这里有个朱老师,但他在第一中学任过教。哦,搞了半天,这个女人眼里的朱老师,原来就是我要寻找的人。当年,朱老师从包头调回南通,开始在南通第五中学教学,后来才调到第一中学。这个细节,她并不知道。
来到138幢401室门前,我敲了敲防盗门,没有回音。又重重敲了两下,才听见一个女人警觉的声音,“你是谁?”看来,我得报自己名字了。但冷丁报名字,屋里人也一时想不起来。还好,防盗门里面的一道门,开了点缝。透过门缝,我又大声表明身份,估计朱老师听见了,老伴赶紧把两道门都打开了。
朱老师是两室一厅住所。除了老伴,家里还有一个外孙女。当他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报给我,我把它认真记在自己本子上。直到这时,自己才松了口气:这次找当年老师尽管费劲,甚至差点被人误会,但网友托付的事,总算还是让我办成了。 2011年3月5日星期六 南通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