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6769|回复: 3

[随便港港] 古镇溢秀:西亭——一座灵光闪烁的古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7-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西亭,在官方文献里,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已有记载了。古镇不大,三五百户枕河人家,但却古老,因唐五代“设亭守盐”而得名。千载历史,悠悠岁月,踏上这块土地,穿行在街巷曲径间,品读风华历史,翘首景观人文,你会蓦然间发现,这是一座闪烁着灵光的古镇,色彩斑斓,灵动迷人。

千载盐亭与古运河

千载盐亭承载着西亭历史沧桑。

长江水奔流而下,在江口大量泥沙沉积。南北朝晚期胡逗洲、南布洲先后涨出,在两洲之间有一块小沙洲在潜滋暗长,半隐半现,时称“半沙”。第一代西亭人来到“半沙”,立潮,弄鱼捕虾,艰难生存。后来,终于学到靠海吃海的真本领,蓄卤水烧盐。在古代,制盐业不发达,产地限制,盐比米贵,西亭介于两沙洲之间,少有风潮侵蚀,是取卤晒盐的好地方,各地煮盐能手纷至沓来,盐产量骤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西亭设为盐场,为通州利丰监辖的七场(西亭、永兴、吕四、石港、利和、金沙、余庆)之一。

西亭地名是何时叫响的?据传,当时西亭的食盐产量高,来不及外运,为食盐便利存放,在多个高地上建起堆场,时有东西两个堆场最大,为看守好盐,在堆场边建了亭子,其中西边堆场上的亭子建得高大雅致,六角飞檐凌空挑出,柱间设木制靠椅。亭子除了看守功能外,还能供盐工和行人休息,围亭相聚,谈古论今,一座亭便使盐场多了一番情韵,也在人们记忆里扎根留驻,由此西亭的地名传下来。千年以来,西亭之名未变,历经风雨沧桑,成为人们心中温暖的一隅。


代通州西亭场位置

与千载盐亭齐名的是西亭河。

“亭池水溶溶,运河贯其中。金沙与石港,南北相交通……”这是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二月的西亭小学校歌,歌词中的贯其中运河就是西亭河。

西亭河是人工开挖的一条运河,西至如皋海陵东接金沙,流经西亭段称西亭河,开挖西亭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运盐。宋时北方蒙族强大,国家内忧外患,边关告急,朝廷决定以盐利接济边饷,西亭场广袤30余里,盐灶30多副,草荡四百多顷,西亭盐量高质好,白晶晶的盐堆积如山,望着银山怎不心动?陆运速度慢,成本高,水运成首选。时任两淮制置使叫李庭芝,这位南宋军事将领,上马能征战,下马善治理。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李庭芝正与元军对峙扬州一带,在军务繁忙之际,他还组织规划和开挖了从海陵境到西亭并向东延至金沙场运盐河,运河的开通,产盐户没有车运劳苦,盐业之业兴盛,既而带动各业发展。明隆庆二年(1568),驻石港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通州分司衙门又开挖通州各场串场河。西亭西接通州城,东通金沙,北连石港,成水运重要枢纽,盐业和其他事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亭状元街老屋


运盐河是西亭的母亲河,滋润着这座古镇。运河开通后,迁来西亭居住的人增多,街市繁华。西亭街的街面房均相向而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古朴、精致。老街东西长约两华里余,临河边的房子背向河道,从对面看,像是临空架在河面之上,这些河房都用木柱支撑着,根根柱子得力,后团结河开挖,运盐河填塞,河房被拆。如今老街古巷所留不多,鲜有部分老宅均集中在状元街两旁,望着老屋风化的墙面、褪色的雕花门窗,感觉那斑白幽远的岁月,一直藏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中,唤起人们无穷回味。


张謇与宋家三先生


在西亭,提起宋家三位先生,无人不知,且赞不绝口。

宋家是西亭的大户,以文立族。宋家部分宅院现在还存于西亭河南中街弯子头,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日显颓敝。史料记载说,当年宋家大院很有气派,坐北朝南,大门堂虽不宽敞,却挂着“经魁”、“岁贡”等数块蓝底金字匾额,显示这家是获有功名的书香门第,宋家大院为西亭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很多文化气息。

宋家三位先生名气大,且受人敬重,也和他们精心培养出状元郞张謇不无关系,张謇从14岁到18岁寄宿在宋氏家墪读书,张謇与通州西亭三位宋氏老师之间的关系也让西亭人津津乐道。

说来有缘,张謇的祖父张朝彦非常看好通州西亭这块“风水宝地”,于清嘉庆年间带着妻儿,从金沙瞿家园迁往西亭自立门户,学做瓷器生意,积累财富,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西亭南街建房造屋,刚好比邻西亭宋家。邻里关系使张謇与三位宋先生有了交集。



即将动工修缮的西亭张謇祖居


张謇少时表现出异于平常孩子的聪慧,五岁时,父亲教他读《千字文》,不到三个月时间,竟能通篇背下来,且一字不差,于是,张彭年就让他入邻家私塾,开始求学生涯。而当张謇以“日悬天上”对师所命“月沉水底”所显示出的颖异秉赋,更让张彭年大喜过望,同治二年(1863)特地在自家住屋外另建一所房屋当作教室,傍边载了五棵柳树,取名“仿陶书屋”,这一年的正月,请了西亭老家57岁的宋郊祁先生来授读。宋郊祁先生教学严厉,总是有教必查,有错必纠,有一次当他在检查作业时发现“音训句读多误”时,命他尽换新课本重读。多年后,张謇在自订年谱中写道:“先生检视前所读书,音训句读多误,令自《学》《庸》《论》《孟》始尽易新本,授令重读,既背更授,自日三十行,渐增至六七十行或百行”。宋老先生教导有方,张謇学业进步很快,在读了《诗经》《尚书》《易经》《孝经》《尔雅》《礼记》后,又开始教如何学做五七言诗、试贴诗等,诗词深厚功底自此打下。
五年(1866年),宋郊祁先生病逝,张彭年即领张謇兄弟连夜赶赴西亭为宋先生治丧。宋郊祁去世后,张謇食宿在宋家,师从宋琛、宋琳二位先生。宋琛是宋郊祁的儿子,宋琳是宋郊祁的侄子。宋琛已高中举人,在南通任职,在家时日不多,但对张謇学习也放在心上,常过问学业情况,当发现张謇学业长进不快时,也会严词训斥,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时候,16岁的张謇参加通州州试岁考,取第二百余名,宋琛先生恼怒道:“譬若千人试而额取九百九十九,有一不取者,必若也。”老师的话犹如当头棒喝,他立刻惊醒,在书斋墙壁上、窗棂上、蚊帐顶上都写上了“九百九十九”五字,为的是时时目睹,刻刻鞭策。挫折没有使他沮丧,反而更加奋发努力,夏天蚊子多,他想出一个办法,搬来一只坛子,把双脚伸在坛子里,躲避蚊虫叮咬,每天读书至半夜后才睡,苦学终有成效,当年十月,张謇参加通州院试,取名第26名附学生员(秀才)。

在西亭宋家,宋琳先生与张謇陪伴最久,为张謇授课时间最长。先生多才多艺,严谨施教,又很开明,使张謇对宋琳感情犹深,在宋家求学期间,宋琳在学业上精心辅育外,还鼓励张謇结交诗友,同西亭一班文人交游,积极参加西亭诗社活动,留下不少诗作,在《张謇全集·诗词》可以看到《中秋宋宅楼中对月》《宋氏塾冬夜大雪》《西亭诗社分赋杏林春燕》等诗作均写于此期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已考中状元的张謇到三姓街祭祖告庙时,也到西亭拜谒老师宋琳,地位尊崇的状元公“执弟子礼甚恭”。是年六月宋琳去世,先生无子,遗命不立嗣,以资建家庙。张謇作挽联:“相向而哭,与同学生,人乎天乎,悲端弥触师门归;不祧不祀,惟始立庙,无后有后,变事方知礼意精。


第一甲第一名通州张謇


张謇在西亭宋家求学的这几年,收获满满,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亭是人文之地,张謇在这里不光学业有了很大的长进,通过与西亭一班文人交游互动,拓宽了视野,陶冶情操,也成了他人生中值得回味的一段美好时光。光绪三十年(1904),他52岁时在日记中写道:“三兄同扫墓,午后行,至西亭东市泊,经过童时游历之地,与兄感慨系之。”童时往事,历历在目,感触之深,溢于言表。

复隆茂与西亭脆饼

100年前,在西亭有一种叫脆饼的小食品一下子火了,甚至火到京城,皇宫里的人也想尝尝香,于是就成了贡品。

人们夸奖西亭脆饼毫不吝啬词语,在西亭流传这样一首民谣:“西亭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上风吃来下风闻,香甜酥脆爱煞人。”

西亭脆饼原料是精白面粉、绵白糖、精炼白油、纯白脱皮芝麻,其加工制作重在色、香、味、形上动脑筋,在烘制上下功夫,从和面到出炉,一共有28道工序,而且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饼胚贴上黄泥炉壁后,经优质无烟煤炭微火烘烤一个半小时以上才出炉,这样制作成的脆饼只只成型饱满、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让人看了味蕾触发,食欲大开。

如此精心制作脆饼的高手是谁?他叫冷纯溪,是镇江人,来西亭谋生的。据说冷纯溪初来时在地处长江口的洲地上转悠了好久,细致考察了一番后,他相中了西亭,相信在这里能成就梦想,决定在此打拼一场。他挑闹市口租了个铺子,制作一种叫“白脆”的甜食,还请人为甜食店起了个“复兴店”店名。可开始并没如他所愿,店没兴起来,少有人问津,生意清淡。冷老板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为了站稳脚跟,打出招牌,他把“白脆”改成脆饼,还进行了一番市场摸底,在原料配方、烘烤工艺等方面做了改进,脆饼具有松脆香酥的口感,推出后,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意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民国十年(1921)西亭脆饼广告


西亭脆饼能到“火”的地步,冷纯溪还是遇到了贵人,这个贵人就是张謇。张謇祖居地在西亭,祖父张朝彦和二叔彭庚、三叔彭寿去世后都下葬在西亭,张謇每年要回西亭祭祖。这一年,已身居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的张謇回乡探亲祭祖,他听说西亭脆饼香脆可口,就品尝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他了解营销情况,决定再为脆饼销势添把火,于是他情酣笔畅地为该店题名“复隆茂”,意为买卖兴隆、财源茂盛,三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状元公亲自为之题店名,在西亭街巷成为美谈,人们争先目睹状元公墨彩,也让脆饼销售顺势火了一把。不仅如此,张謇回北京,还用脆饼作为礼品赠送朋友和外国客人,由张謇站台造势,西亭脆饼不火也难,一段时间内西亭脆饼成为南通州的地方名产,在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张謇题写的店名


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复隆茂停产。新中国成立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再一次封炉歇业。但西亭脆饼口感美味却一直被人惦念着,1979年广交会上,港澳台胞不断问起复隆茂情况,引起地方政府重视,1980年重建西亭脆饼厂,聘请复隆茂嫡传技工为师傅,采用冷氏独特配方,保持传统特色,产品先后多次荣获省优、部优、国家和国际金奖、江苏名牌、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老字号等称号。

西亭脆饼历经百年,依然能让人回味不已的,又何止是脆饼的酥香味呢?


来源:江海文化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7-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省合肥市
每次回南通,我都要买几包脆饼还有野鸡丝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7-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天生港老镇让电厂生生肢解,
我的心脏感到被切割了。
天生港与唐闸之间的动脉血管已经断了。
我希望
将来有个老镇把我接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7-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西亭状元街,全是老房子,政府可否出面保护一下。很多房子都要倒了,可惜的是,也建了很多新房子。一个挺好的老街,就这样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7 05:25 , Processed in 0.17004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