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村庄,和美城乡。
二十年久久为功,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江海平原,物阜民丰,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6月26日,南通召开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具有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动员大会观摩现场 沈赓摄一个细节是,动员大会通过视频形式,一直开到村党组织书记一级,“百千工程”的重要和市委对此的重视,信号强烈。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
海安开发区洋蛮河办事处品建村的高标准农田,白鹭翩飞,满眼绿意连绵成片,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呈现在眼前。
海安开发区洋蛮河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品建村育秧基地 卢兆欣摄“脚下的这块地,2020年10月前还是棚户、荒地、坟地。”品建村党总支书记姜小亮介绍说,当时400多户已拆迁安置村民长期种植着宅基地和周边零散地块,矛盾多、管理难,到处都是违章搭建;另一方面,整个区域废弃沟塘多,田高低不平,环境脏乱差,包田大户苦不堪言。“2020年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拆除75个违建棚房、迁移400多个坟墓,收回600亩集体土地。”
高标准农田把零散的“靠天田”变为智慧“高产田”,成为村民的“幸福田”。2022年,品建村村级分红24.2万元,平均每户700元。村营收入从2018年的49.3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62.08万元,其中公共空间治理的600亩土地就增加了60多万元收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新时代发展农村产业,不是简单移植城市二、三产业,必须立足本乡本土资源优势,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文章。
启东市东海镇兴垦村的脊尾白虾、海安市南莫镇邓庄村的食用菌、如东县大豫镇强民村的西蓝花……我市各地依托资源优势,一个村镇锚定一个特色产业,乡村产业振兴的故事正在江海大地生动演绎。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3个,总数全省领先。
海门区四甲镇头桥村展馆,入口处的助农直播间引人注目:红色背景墙前堆着鸽子蛋等农产品包装盒,桌上手机支架、补光灯一应俱全。除了主持村里各项工作,村党总支书记郁浩东主动当起“主播”,经常在这里帮村民直播带货,“南通巴道”大闸蟹、“玉麒麟”西瓜、“钧钧”鸽子蛋、“晴王”阳光玫瑰葡萄、“建永”生鲜等“土味”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南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产业融合新增长点。同时引导乡村产业插上互联网和科技的翅膀,推动乡村从单一的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加快把产业融合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
荷花亭亭,荷叶皎皎。
眼下,正是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最美的季节。青翠欲滴的荷叶映衬着娇艳芬芳的荷花,流波荡漾在碧水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乡村美景。“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村道上都是外地来的车。”一到假期,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就多了个“甜蜜的烦恼”。
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 许丛军摄
十年前,平园池村还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村里大刀阔斧整治村居环境,开辟出200多亩池塘,引进优良的荷花品种,以“荷藕文化”为核心,打造最美荷塘、建设美丽乡村。同时,全村道路硬质化、亮化全覆盖,铺设雨污管网及煤气管道,整治疏浚河道8600米,全面推进“厕所革命”……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平园池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平园池村的蝶变,是南通近年来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打造富有江海平原特色美丽乡村的缩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2018年以来,全市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整治各类项目的资金总投入超150亿元,带来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5.78%;生活垃圾实现全覆盖管理,46个镇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594个行政村已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40%,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3%;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到95.7%。2022年度,我市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海门区常乐镇颐生村
实施“百千工程”,农民群众不仅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参与者。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实际的需求出发、最关注的诉求入手,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让“百千工程”成为群众真心拥护、点赞支持、广泛参与的民心工程。
在平园池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贴着一个积分二维码。每个月对全村人居环境、建房管理、社会平安、乡风文明、公民道德等8个方面、113条考核情况进行公布,村民不仅能查看自家积分,还能看到左邻右舍的排名,互相之间进行对比和学习。
刘炜建介绍,去年9月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家家户户门口垃圾自家清理,全村的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零用工。
农村,有念兹在兹的记忆,挥之不去的乡愁。
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站位全局,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积极打造富有江海平原特色的美丽乡村。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全面健全四级工作体系,形成市级定目标、县级促落实、镇级抓实施、村级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后,我市接续启动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锚定更高目标任务,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工作机制。
海安市李堡镇杨庄村
以此为基础,南通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美丽南通建设的重要内容。
南通制定了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到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以农村产业美、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常态美为标志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呈现可观可感形态。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对全市1500多个涉农村(居)全面组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每年评选5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先进村。
坚持示范引领与面上推进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坚持难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突出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两个关键,同步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各项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把“生态优势”变为“民生福利”;
坚持阶段攻坚与常态长效相结合,推动“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转变、“一村美”向“村村美”覆盖。
突出三产融合,立足本乡本土资源优势,夯实农田装备基础,做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联盟等平台,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休闲观光、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通字号”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全面提升农村特色产业竞争力;
突出建管并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提高低效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有序推动农民适度集中居住,统筹抓好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全面提升美丽田园风貌吸引力;
突出均等普惠,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高效供给,全面提升现代乡村生活承载力;
突出塑形铸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涵养文明乡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提升乡村优秀文化感染力;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向心力。
以“百千工程”为主抓手,大干三年、苦干三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绘就具有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