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4679|回复: 2

[新闻快讯] 这座城市,至今仍能到处感受到他的存在——与张謇嫡孙、世纪老人张绪武先生的对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6-2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编者按


今年7月1日,是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纪念日。资深媒体人宋捷昨天特地采访了96岁的张謇嫡孙、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治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绪武先生。以下是两人的对话——


张绪武


宋捷


在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之际,由南通报业传媒集团编写的40多万字的《遇见崇川》一书,即将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邀请由谁来作序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您。古往今来,找不出第二个人,比您的祖父张謇和崇川有这么广和深的渊源。用章开沅先生的话来说,“至今在这个地方,到处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


我们这套《遇见崇川》丛书,分为思贤、温故、看景、博物四大板块,努力从四个维度,勾勒崇川大地的人文风物特征。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崇川,都能感受到张謇的遗存。他总是和我们如影相随,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

张绪武

谢谢大家想到我。过去,一个学子,考上状元,都会留京入仕。我祖父也一样。1894年,祖父考上状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就留在北京做事。但不久,曾祖父彭年公去世了,祖父就回到家乡守制。


张謇先生


此后30多年,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家乡南通的建设上。祖父建设的“一城三镇”,现在都在崇川区内。祖父在这里全面开展了他的早期现代化实践,他要将南通建成一个典范,示范全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建设一新世界雏型”。开辟了新的工业区和港口区,发展经济;在城里进行文化、教育、商业、市政等现代化建设,开风气之先;还将狼山一带建成风景休闲区。


大生码头

狼山全景


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南通终被中外人士誉为“模范县”。祖父就请自己的学生费范九编了一本书,他亲自取了书名《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书籍是1914年开始编写的,1915年出版,就是希望南通模式能够辐射全国。

宋捷

五代十国末期,后周世宗柴荣选择时称静海的江海一隅筑城设州,开启南通城市建设的大门。600多年前,明代政治家刘伯温题写“崇川福地”的金字牌匾。千百年来,一代代先贤在崇川大地留下了一串串历史屐痕。骆宾王、王安石、文天祥、曹顶、胡长龄、陈实功、李方膺……而细数和崇川有渊源的先贤,张謇时代可谓双向奔赴。古往今来,南通大概无人能和张謇比拼自己的朋友圈。他那个时代的各界精英都因为张謇而来到南通,和崇川有了不可多得的交集。

张绪武

咱们崇川的确是个福地。“模范县”的建成,不只是祖父一个人的功劳。祖父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后来又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的学生参加了进来。比如说,大生纱厂建设初期,两江总督张之洞、刘坤一等给予了很大支持,老师翁同龢亲自题赠了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办教育的时候,祖父邀请了后来被公认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日本人吉泽嘉寿之丞来任教。当然还有他的学生江谦,成为他最重要的助手;办水利事业有荷兰工程师特莱克;办文化事业有刺绣大师沈寿、戏剧大师梅兰芳、欧阳予倩,还有韩国诗人金沧江,等等。费孝通、束星北、赵丹,他们在童年时代就随父辈来到崇川,也都留下难忘的印记。还有他们的很多后人,直到今天,跟我们南通,跟我们张氏家族,还保持着联系,传续着友谊。


1922年6月19日张謇与梅兰芳在南通合影。

宋捷

进入21世纪以来,崇川区内许多学校和博物苑、医院、剧院等公共事业都纷纷迎来百年华诞、百十庆典,有的甚至走过双甲子历程。抚今追昔,人们在盘点本地英才时,都感慨崇川走出的院士多,画家多,世界冠军也多,各行各业都有崇川籍翘楚。这也得益于张謇先生当年深耕的基础教育。他对崇川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对民众进行现代化的启智开蒙。就如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潘岳所说,张謇学校里出来的,是一批批优秀基层教师,一批批有文化的工人农民,一批批医生与农技师,一批批学会基本技能的残疾人。正是这些有文化的普通人,持续孕育出一代代崇川骄子。他们化成了中国现代化沃土中的一粒粒种子,也化成推动崇川大地几代民众素质提升的一滴滴清泉。

张绪武

我们张氏家族,祖籍在通州金西,祖父出生在海门常乐,但是祖父的事业主要是在崇川。祖父认为,教育可以开启民智,所以他要办教育。通州师范学校(今南通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今通师二附)、通师一附、南通中学、盲哑学校(今南通特殊教育中心),还有农业、纺织、医学三所专门学校(今南通大学)。当然,他在崇川还办了许多其他学校。10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人才。直到今天,这些学校还在继续为咱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通州师范学校


女子师范学校


医学专门学校


纺织专门学校

宋捷

今天,当我们编撰系列丛书《遇见崇川》时,无论是思贤还是温故,也不管是状物还是看景,张謇始终是最大的亮点。他的创业奋斗史已经和近代南通城的发展史融为一体。他以一种自觉的公众意识和公共情怀,为崇川留下不胜枚举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在狼山揽胜还是濠河赏景,总有那么多有故事的张謇遗存。一位知名学者说过,近代南通是“城市美学的范本”,公共空间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补充可以作为张謇研究新的坐标。

张绪武

从古到今,南通都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祖父能考中状元,他当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所以,祖父建设南通,一开始就把文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创办南通博物苑、图书馆、翰墨林印书局、女红传习所、伶工学社,等等,都是开风气之先的。


南通博物苑


图书馆

翰墨林书局

他重视文化建设,跟重视教育一样,都是为了开启民智,改良社会,使国家强大。比如说,他认为利用戏剧改良社会,号召力最大,最容易感化人,于是他建造了当时很先进的更俗剧场,邀请梅兰芳和欧阳予倩到南通同台演出。他对戏剧也进行过大量的改革,他鼓励甚至亲自为梅兰芳改戏,从戏剧的场面、道具,到语言,都更契合他用戏剧改良社会的初衷。另外,祖父用自己和家人的私资,建了公园、体育场、养老院、育婴堂、残废院、栖流所,等等,他建了这么许多公共慈善设施,就是想把南通建成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


养老院


育婴堂


残废院

宋捷

据我所知,您小学和高中都曾在崇川就读,1950年从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后,北上佳木斯,一去就是30年。上世纪80年代初,您从佳木斯南归回到南通,先后在市纺科所、纺工局、市政府工作过,在崇川生活了4年。您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什么记忆?

张绪武

我出生在启秀别业,房子还在,就在南通博物苑南大门外。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带我搬回到濠南别业。我小学是在通师一附就读的。抗战时期,我在南通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我参加了革命组织。当时,母亲带着我,还有一个丫鬟阿宝,就我们三个人,住在濠阳小筑,掩护地下党组织的王 敏之同志在濠阳小筑开展工作。我母亲还亲自为王 敏之取名“陈克然”,因为“克”是我母亲陈家的下一代排行,我母亲就对外说,克然是安徽老家来的侄子。后来,我上了大学,在南通学院读纺织,就在大生纱厂里面,现在也是崇川了。所以,我在崇川出生、成长、学习、参加革命,我对崇川的感情是很深的。你们编写的这套书——《遇见崇川》,里面写的很多情、很多景、很多人、很多事,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张謇于濠阳小筑内留影

宋捷

是啊,不仅是您,最近几年,我在做《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口述史》时,好多受访的老人会谈到,离开家乡的日子,常常思念崇川的风物民俗乃至风味小吃。在外地看到放风筝,便会想起家乡的“鹞子”。收麦子的季节,又自然会想起家乡特有的用青麦粒制成的“冷蒸”。童子戏、放烧火、草鞋底、黑塔菜……这些悠远绵长、浓得化不开的记忆,伴随他们从青少年时代一直走到老年。这些年来,因为和崇川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只要家乡有请求,鲐背之年的您总是一口应允,频繁往来于京通两地之间。您一定有不少感慨吧?

张绪武

这是因为家乡人民对我们张氏家族的爱。很多年来,家乡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对我姐姐,对我,还有我的子孙,家乡人民一直都给予很好的照顾。所以,每次在电视里看到家乡的镜头,或有家乡的人到北京看我,我就特别高兴。近几年,我的小儿子慎欣在整理我父亲孝若公的史料,我就看到一些我父亲的来往信件、当年报纸上的报道,还有我父亲的一些演讲,等等。我父亲对南通的感情,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很感人的。祖父、父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家乡南通,我也很高兴,我的后代没有辜负祖上的期望,继续为南通人民服务。所以,我们张家几代人,就是与崇川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2022年9月20日,张绪武(左)与张謇研究学者赵鹏在濠阳小筑曼寿堂亲切交谈

宋捷

长街短巷,市井烟火,是城市最温暖的所在。区划调整后,崇川跨入大城时代,城市能级和首位度明显提升,山水人城更加和谐相融,“一城三镇”之间原本大面积的农田,如今已华丽蝶变为欣欣向荣的街区。我们今天所遇见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崇川:旧城寺街西南营保存的那么完好,又注入时尚的元素;南边狼山一带,变成生机盎然的滨江森林生态长廊;而西部任港一带,改造成一个充满魅力的金色港湾;祖父一手打造的唐闸工业小镇,经过多年的沉寂后,近几年也变得格外迷人……一系列暖心的民生成绩单,更见证了崇川百姓的幸福生活。您对此有什么感受?


寺街

张绪武

今年是祖父诞辰170周年,他去世也快100年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华和使命。祖父身后的百年,世事沧桑,但家乡人民建设自己家园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我高兴地看到,祖父规划和建设的城市,“一城三镇”的城市格局,今天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而家乡南通,特别是崇川,发展得越来越好。地铁1号线居然通到我家门口,这在我祖父那个时代,是想也不敢想的。


今天生活在这块崇川福地上的南通人民,是最幸福的。

来源:江海晚报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6-28 09:32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省黄山市
赵鹏老师家里认识很多年了,从小就在他单位人民公园的博物院里玩耍,不苟言笑的一个人,篆刻一把好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8-1 00:00
  • 签到天数: 89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3-6-29 01:49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张四先生为“南通的发展”,殚精竭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7 07:43 , Processed in 0.29091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