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浙江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进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发展模式。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昨天我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具有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初夏时节,莲叶田田。在 如皋城北街道平园池村 ,成千上万株荷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而在十年前,这里却是环境脏乱,村民大量外迁。这几年,村里大刀阔斧整治村居环境,开辟出200多亩池塘,引进优良的荷花品种,以“荷藕文化”为核心,打造最美荷塘、建设美丽乡村。
平园池以前有个藕池村,因此我们围绕“一村一品” 作为一个特色,以荷花为主体,吸引了很多游客 ,我们第一年开放的时候 ,一天就容纳了五万多人。 以平园池村为代表,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150多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覆盖管理,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地方为应付考核,把民生工程搞成了“形象工程”;一些区域交界处仍无人问津,成了整治盲点;还有的村庄重建设、轻管护,时间一长“脏乱差”又死灰复燃。 关键是要久久为功,队伍不能散,措施还要一个跟着一个向前干,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解决老问题,推进新发展。 为此,在借鉴浙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启动实施“百千工程”,组织全市面上1514个涉农村居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推进村庄塑形、村庄清洁、公共环境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四大行动,每年评选500个先进村,以点带面推动“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转变。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沿铁路和国道,将一批具有经济生态美学“三合一”价值体验的明星村、品牌村串“点”成“线”,形成高集聚度、高辨识度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整体提升 。 如果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外在颜值, 那么产业兴旺就是物质基础。 海门四甲镇头桥村 是远近文明的美丽乡村。这几年,村里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千亩草莓、水产养殖、绿康蔬菜三大园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美丽田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海门区四甲镇头桥村 党总支书记 郁浩东
我们结合我们头桥村自身特点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挖掘我们乡村振兴的潜力。我们去年的村营收入达到223万,人均收入达到3.2万元左右。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百千工程”明确,各地要积极做优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同时,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村容村貌提升与农村经济发展携手并进,力争在2025年建成1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
市委书记 吴新明
引导乡村产业插上互联网和科技的翅膀,推动乡村从单一的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加快把产业融合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
实施“百千工程”,农民群众不仅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参与者。在平园池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贴有这样的积分二维码,手机扫码后,人居环境、建房管理等8个方面的113条考核细则一目了然,村民不仅能查看自家积分,还能看到左邻右舍的排名,互相之间进行对比和学习。 自去年9月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平园池村的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村民共建共享,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零用工。始终从农民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在“百千工程”中,我市将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升现代乡村生活承载力、农村基层治理向心力,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委书记 吴新明
我们实施“百千工程”,就是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实际的需求出发、最关注的诉求入手,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让“百千工程”成为群众真心拥护、点赞支持、广泛参与的民心工程。
来源:江海南通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