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在定位上,南通把科技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2021年,南通市就组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挂帅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同年的南通市党代会上,明确了“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位居“五城市”之首。
2是在制度上,南通市建立起双月例会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集,每两个月点评推进一次科技和人才工作,通过把成绩晒出来、把问题摆出来,推动板块之间你追我赶、奋勇当先的浓厚氛围。
3是在路径上,南通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科技赋能创新,以人才引领发展,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半壁江山,技术合同成交额278.5亿元、全省第四,省内率先建立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纺织”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4是在举措上,南通主动对标一流、加快跨江融合,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上突出做到“四个着力”。着力用好科技招商“关键一招”。引进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四有型”科创项目超1000个。去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1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935家,均创历史新高,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突破10000家,有效实现了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着力瞄准产创融合“主攻方向”。在全省率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设立长三角协同创新专项,全市7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建立起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牵头组建长三角新型建筑工业化产教联盟、长三角纺织产教联盟等共同体。着力强化平台载体“基础支撑”。建立校企联盟1144个,引进技术转移机构62家,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多个,其中长三角地区产学研项目占比超过80%,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省船舶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跨区域创新平台落户南通。深入推进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两地共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突破100家。高标准建设沿江科创带,高标准建设沿江科创带,提升创新浓度。着力积蓄创新人才“核心力量”。以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在全省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将谷雨节气确定为“南通人才日”,出台的“人才新政”已达到3.0版本,建立了从大专到博士直至高层次人才的全覆盖综合补贴体系和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人才安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