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学校要引导学生家长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对暑假生活作出合理安排,不盲目跟风参加校外培训,更多安排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各中小学校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放学校自习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场所等,供师生自主学习使用。要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官、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自愿参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舒缓压力。要提醒学生和家长,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举办学科类培训、借托管班之名开展学科类培训、隐藏在小区居民楼内无证照的“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均属非法办学行为,存在“退费难”“卷款跑路”“安全隐患”等不可知的风险,要自觉抵制并远离非法培训机构。要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符合资质的非学科类培训,使用教育部开发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端——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报名缴费,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合理安排假期作业。学校要加强暑假作业统筹和总量时长控制,提高暑假作业校本化设计水平。每天的书面作业量与平时的要求基本相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有益书籍、参加社会实践。要提高作业质量,提倡布置适合孩子自主完成的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要落实暑假作业“四精四必”要求,重视暑假作业过程性批改与反馈。家长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用眼习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认真完成作业。要加强手机管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绿色上网,避免沉迷网络游戏。要加强读物管理,把好读物质量关,厚植正确价值观,避免不良读物对学生的伤害。要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帮助学生制定假期锻炼计划,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与运动特长。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暑假期间,学校要通过电话、微信、短信、家访等形式,经常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指导家长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懂得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及时疏解孩子不良情绪。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按时作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学校要重点关注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假期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