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2969|回复: 1

[随便港港] 第一批逼近30岁的95后,总觉得自己刚满20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两年时不时得就会爆火一个与“二十多岁却觉得自己还没长大”相关的视频或话题。

最近一次,是国外一则热帖被搬运后引发讨论。


再往前回忆,还有——“小学生或许觉得幼稚,但对成年人来说刚刚好”“感觉幼稚的就我们这一代”“00后在装成熟,而90后还在装嫩”等等。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能看到已经二三十岁的90后、95后们捧热这样的话题。

明明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上的成年人,步入工作、独立生活,有的已然成家立业。

但却依然在内心深处,或者生活中的某个瞬间,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01
这届年轻人
人均“反向柯南”

最近引发讨论的那则帖子中,楼主本身是为“不像大人”的体验有些困惑。

他说在想象中,成年后的自己或许会经历一个“成为大人”的瞬间。

比如因为某一件事内心产生剧烈变化,然后变得自信、大胆、无所不知,能够轻松地完成所有成人该做的事。

然而到今年已经24岁,他依旧觉得自己很不成熟。

于是发帖询问其他人的感受,结果发现——

“这个世界,可能根本就没有大人。”


许多人直接坦白,自己哪怕依旧结婚生子,内心依旧有自认像小孩子的一面。

《名侦探柯南》里,主角是外表像小孩、内心很成熟。

而网络上许多持续性的热门现象却在证明,这代年轻人仿佛是“反向柯南”。

外表已经是大人了,可内心依旧小孩。


“小学生或许觉得幼稚,但对成年人来说刚刚好”的话题底下,全是让大人们疯狂心动的奇葩玩具。

奥特曼发射激光造型的风扇:


能够通过身体趴下变身的汽车人服装:


评论区的成年人们表面上云淡风轻,嘴硬地吐槽一句“太幼稚”,但往往下一句就是急切地询问:“在哪买?”


“幼稚的还是我们这一代”话题底下,则藏了不少名义上正在育儿,实际玩得比小孩还欢乐的年轻家长。

比如陪孩子打篮球时故意使坏扯掉儿子的球裤,自己趁机进攻上篮。


很多网友发现,自己不论年龄增长多少,依旧会为一些稀奇古怪、充满幻想性质的事物好奇心动。

比如下面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用手指在栏杆上模拟走路的视频片段,在网上能足足收获几十万的赞。

因为底下无数成年人羞涩承认,自己无聊时经常这么干。

想象自己的手指是杂技演员,又或是急着去救公主的勇士,正在悬崖边飞奔急行。


而另一个让许多人感慨还没长大的“证据”是,自己的味蕾与口味似乎也停滞在了旧时光里。

这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能有一款古早零食被90后、95后意外捧红。

记忆中“一块钱四个”的蜂蜜小面包、红花绿叶的老式植物奶油蛋糕、辣条干脆面等童年零食等等,数不胜数。


之前淄博烧烤爆火,一位卖老式冰淇淋球的大爷也意外走红,只有一个保冷大铁箱的冰淇淋车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小摊。

大多数人其实并非觉得冰淇淋味道有多惊艳、特别,而只是想单纯去体验一次被熟悉的记忆治愈的感觉。

看着勺子在冰淇淋上挖出一个个球,装进简陋的小碗里,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暑假。

那时吃冰淇淋总是像这样蹲在小摊前、等着自己的冰淇淋球。

而非如今站在琳琅满目的冰柜前,仔细辨认着每一款的价格,一时难以抉择下手。


不少90、95后也曾为“反向柯南”的现象调侃自嘲过。

觉得爸妈们在这个年纪时似乎早已成为标准的大人:

克制欲望为家庭省钱,应酬时能说出漂亮的场面话,走亲戚时永远能找到话题不会冷场,客人来家里做客时立刻端茶倒水,摆出体面的主人家姿态。

反观自己,似乎行为逻辑与过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依旧热衷于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花钱买单,并不擅长酒桌社交,走亲戚时仅能做到客套打招呼,朋友来家里后双方一起瘫在沙发上聊天吃零食,彼此都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正经大人”。

很多年轻人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确实不如父母那辈、或者部分同龄人成熟稳重,但你要问他们焦不焦虑、想不想改变,得到的回答却大概率是:

“不改,我好着呢。”


02
主动选择“幼稚”的90后们

互联网上那些“觉得自己还没长大”的讨论底下,其实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年龄分层。

年纪稍大一点的90后、95后们,对自己身上幼稚的一面早已欣然接受、自得自洽,能坦然接受自己不够成熟的时刻。

比如不擅长酒桌应酬、推杯换盏,那就干脆在办公室聚餐时沉默一些,埋头吃菜,再时不时回应一下其他社牛同事的举杯提议就好。

下班回家时看到路边有两只小狗打架很可爱,会乐呵呵地拍视频发朋友圈,不在乎那些“成年人的朋友圈应该如何运营人设”的成功学说辞。


反倒是年龄更小一点的00后、乃至05后,会为不成熟的一面焦虑发愁。

恐惧于年龄已然迈过18岁成人关卡,不少人刚刚获得第一份正式工作,而自己却没能立刻习得人情世故的技能。

有人为了走亲戚时自己依旧不会聊天而烦恼纠结;

有人为了工作时吃午餐把汤汁弄到了脸上、直到傍晚才发现而尴尬烦躁。

满脑子都是幻想在同事眼里,自己会不会像小孩子一样、吃饭还能弄脏脸,显得不够可靠。

这一区别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年轻人,会对“成熟”“幼稚”两个词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之前火热的国产剧《爱情而已》,最初是以姐弟恋的噱头出圈,后续不少讨论却集中在了女主的人生理念转变上。

女主梁友安,工作多年、拥有资深职场经验,原本完美符合刻板印象中“成熟”的定义:独立、稳重、利益、冷静。

周末时领导来一个电话,能一脸平静地打开电脑开始加班。

对谁都客客气气、温和友好,前期哪怕对男主的追求感到些许困惑,也总能周到回避。


但经历了职场受挫与长久紧绷的精神压力后,她反倒开始主动放弃那个完美成年人的角色。

允许自己做出辞职的决定,摆脱那份超额负担的工作;允许自己更“幼稚”一点,享受生活细节,去遛狗、晨跑。

剧中梁友安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吃饭状态,就很能体现她选择“幼稚”后整个人状态的积极变化。

同样是与前上司聚餐,之前她精神紧绷,哪怕是空闲时间的赴宴也依旧穿着小西装保持精致。

这个阶段的她在意他人的目光,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自己是否合群。

这体现在吃饭不经意的习惯上,便是随时准备站起倒酒倒茶、穿着正式,始终保持“周到”的状态。


但之后,她开始放下无谓的“成熟”包袱,穿更让自己舒适的运动装、宽松T恤。

不再刻意地追求人际关系与他人认同,直观地意识到“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这体现在吃饭细节上,便是她吃披萨、小笼包之类的小吃,开始为了图方便直接上手拿、大口咬下。

相比于24小时保持职场丽人的状态,更觉得小笼包的汤汁别洒掉、美味都进了肚子里最重要。


梁友安这个角色的转变,与当下年轻人主动选择幼稚的转变很像。

前期,她就像如今刚进入社会的00后们,过度理解与追求“成熟”,敦促着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能够完美契合社会齿轮运转的螺丝钉。

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情绪稳定、喜怒不形于色,巧妙地权衡算计着个人与各方利益。

扮演好这个完美的成年人角色,你就能讨好身边所有的人。

朋友们觉得你靠谱贴心,同事们觉得你无所不能,领导觉得你勤奋刻苦。

但不论是剧中的梁友安,还是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意识到这样唯独讨好不了一个人——

自己。


因为一个世俗意义中的完美成年人,本质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完成社会、公司、家庭所期待的责任上,愈发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行细节,渴望人际与外界的认同,而忽略了自己想要的。

此时他需要的,恰恰就是“幼稚”一些。

因为“幼稚”作为童心的形容词,它的潜台词其实是像孩子一样,多关注自己本真的冲动与追求。

如果人情交往让自己痛苦,那不如选择精简社交,远离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不苟言笑、总是冷淡平静并非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那不如就保持自己的充沛情绪,会被生活中的小事鼓舞、共情能力强,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乐趣。



来源:Vista看天下

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看着小区内一个个坐在小推车的小孩子,慢慢长大,真的很诧异,时间过得太快了。尤其这疫情三年好像被谁偷走了一样,太快了。看着懵懂的孩子,站在你身边喊你伯伯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老了。慢慢尝试着学者伯伯的口吻和姿态去和孩子们沟通。但是内心好像这些孩子和自己是一代人一样。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27 16:29 , Processed in 0.23860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