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1191|回复: 1

[楼市杂谈] 卖了1700万套房,但只出生了1062万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4-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
国内人口学者按历史增长率估算,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可能是1790年(乾隆55年)中国总人口突破3亿以来,国内新生人口首次低于1000万/年,为232年以来最少的一年。9 V6 [5 A  E* l, y4 @+ h% L' r7 @
* M: ^: X8 Z. p1 V
7 p; N  j- L* w+ o6 M! L
人口的负增长,会给全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持久而痛苦的需求萎缩和业绩负增长,房地产首当其冲。
; P  A7 r! D! i! H, T4 d: W! c: @. I+ F0 C$ J

) H5 E% Q7 p" k6 Q6 _) f, s& |6 h2021年卖了1700万套房,但只出生了1062万人( i4 r$ i+ a! o( u- q9 b- |- _. J
" C7 j: z" k  D* K2 \5 V9 g

4 ]$ e6 ~# l. R/ t这个数字高吗?
) ?8 s7 P1 f. }7 ]  L3 n$ f3 Z% {: r' g5 S& J

3 G# h4 S9 B3 q对比前几年,还真不算高,中国住宅销售量的峰值出现在2018年,随后连续3年都很平缓。
" ^# |& p- n; F; \$ r: `- Z" ]3 z! z) L/ M# Q) v

& ?# K8 G3 H. h+ c# ^$ u2 U$ {1 r 1.png $ x& L% ^4 e- i; ^6 g& k% L
但是,也不低,从这个图你可以看出来,这几年销售量都高高在上,是一个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很高的数值。6 ^. D3 |/ P& l) q
0 W, I/ I/ k3 `( K" H* U! p

: V" ^0 Q$ ]! c& @+ x! e7 W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可能长期维持这个高的销售量。* P5 a7 C8 k' n
$ `% ]. p- Y) ~

2 m( E' @9 I6 [5 ^; v9 x& q9 r4 \别说销售量下降20%,下降50%都是早晚的事。
/ H1 \6 a  B1 t8 Y& v& Q8 e
# L+ j' }! `1 j8 d

) g! k2 s" b1 _# N& x2021年年卖了1700万套房,按每套房2个人算,那就是3400万人。
+ E+ m$ w/ u5 _$ R, D' I& Q" y
9 P+ `+ n" |6 E
0 t# Y( o* P: b0 y$ e
但是人口撑不住了。
4 o) M) Y3 ]. s) H0 H  q
/ W! X& d9 d5 ^7 }, g
3 W- c3 K8 V( U% z$ f8 }3 Z
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同一年中国卖掉了1700万套房。" o  o$ E& Z/ n9 n! w! v! ]0 V6 U

0 c: P0 ]! A  Q$ T, R0 ]& s% d
9 I1 E* |; Z; [$ T
把出生人口的数量制成图表,你会发现和人口图明显对不上去。. U; z$ [' F: Y" h
- V! b9 p7 U: H# g" J2 a4 `
6 w! x! K  x3 G0 _
2.png * @$ Z7 l( G$ m+ S$ }' U) K) B
当然,1062万人出生的那都是孩子,真正需要买房的是20岁以上的适婚群体。
3 w2 D7 D% [6 w+ J' C$ [; |% F/ z0 o+ ~) d0 W% h
1 b' p' Y4 y, d3 y' T5 a
2001年,中国出生1702万人,随后十几年出生人口一直在1500~1700万之间震荡。
1 r- e9 E% O- W/ l3 |' s1 w9 R7 ^+ r7 d9 V. ^

: i  P, U3 o; h/ {. h! c, t& A& P看起来好像1700万人对应了1700万套房,数据对上去了。
: U# h: P& |" R$ B4 c8 I. E5 v* s

& d" Z0 P% k3 c) g/ o7 [# E$ T但大家想一想,真的需要一个青年一套房吗?
/ B9 Y9 v! k4 s$ O5 n' N
0 w7 K4 J( M: j7 e% A0 c9 x* ?& \

9 c  n: c4 k0 B7 P5 F' g现在独生子女多,流行无论男女都一人一套房,婚后合住一套,另一套租出去,所以1700万人买走了1700万套房。
0 z3 I$ o1 v; d$ h5 m
* V9 N' A- |: @9 ]* o7 X* j, m7 R4 K

% y1 B) R: M! \  q+ `$ U但我想问的是,如果都是一人一套房,人人都想着拿出一套收租,那租给谁呢?3 m( j, c) b) t0 Q. W, U
, D( P  d' ~- L
6 f9 ^# \) K( D6 Z
1700万人结婚,最多需要850万套房,这已经达到人人有房住的地步了,那还多出来850万套卖给谁了?7 k- R. Z" R) P) l

# e, {7 }5 ?) h0 p& m- S

3 ~" b  Q( E2 ~0 r2 T% C1 V有人可能会说,卖给那些进城的农民工了,中国在不断的城镇化。$ U# U' D- V2 P- _2 r6 |
6 q$ e' j9 |' p' ]; \/ o5 a
) p1 k+ S, |# ]& Q) D& M0 x. ?: ]
看起来好像很对,但如果把数据一列,就能看出问题。$ o6 w) l% Z: {! `: f, w- p, H

+ N. Z  D; `8 Q) d: _
4 M4 h1 T( q  A. V6 X1 r; q
1998~2021年,中国共销售正规商品房225.58亿平米,毛估2.25亿套房。
5 Y! k. t5 ^% Q) l$ }* C9 \5 \, X0 E( E1 O4 B8 k# t

- G3 \6 b! k: J3 K+ m' \其中,2009~2021年这12年间,中国销售正规商品房184.38亿平米,毛估1.84亿套房。' u8 X' \4 y7 d$ i* G
! h2 E0 ]( L; k( @7 f0 ~
9 X' N, w* V8 W) c4 B' ~4 R
3.jpg
+ L5 \7 c1 e8 }/ m0 G以上仅为统计局公开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那些无房产证的私房其实也是可以住人的,数量其实相当庞大。
% A# C' P& e4 \: s8 g) v% o3 g
5 z% Z6 R% A( [0 F5 y
- J' B5 B- R4 J" c
仅按商品房算,2亿套房至少可以住4~6亿人,如果考虑私房数量,数据则更为惊人。  R. B# t4 O" R) A$ _4 i" P, V

/ D" h9 ?( \) J
7 }* T2 D4 d- [+ |7 P- [9 h$ k
中国的城市里有那么多人吗?  O/ ?: n6 N# R6 b

4 d+ m& m1 k! y3 |/ |; w
3 c' ~+ _+ U; R: H. z& U
大部分流动人口最后都是回到老家宅基地养老的,他们买不起城里的房子,也没兴趣买,攒够钱给孩子在县城买一套娶媳妇就可以了,没有丝毫兴趣给自己也买一套。
* I5 S0 C8 q6 z  ~1 G
0 S1 E# e) D! u

) T0 X% B4 H+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亿套商品房都能满足中国人的居住需求了。% K; T$ L1 ^8 W" t: J6 X4 f3 y" J

* N) M; ]+ D1 [

, S* Y7 i+ x2 M% S0 [如果销售面积不能下降,少个20%房地产商就开始要死要活,那可真不行。
# [  C# Y7 @/ j* z- r4 N9 x# c3 S2 f9 a
8 }1 e, L4 Z- A, N% F" K
很明显我们不可能长期保持每年17亿平米的销售量,就算强行保持也撑不了几年。
% }; U8 d1 n# l) b( u3 r' t, t. Q# G( q5 H. B! w
7 h" F+ X/ S+ f% h* q
中国的年度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000万人,20年后就是这批人结婚。7 c% g$ ]% b4 @8 P

* h% {' i' g8 {1 u0 X

9 I9 K' Y3 ~1 x* P: D! m从公开数据来看,中国的结婚人口数量高峰出现在2013年,那一年有1347万对新人结婚,随后一路走低,2021年仅有763万对新人结婚。
# a3 e9 O0 A0 b' p3 Q6 X- m2 e$ l1 t( h6 H% c( Q6 q) Z7 K) M

$ `; M9 f+ y9 E" E# X" ^这里面包含了大量二婚三婚的数据,应该明显可以看出头婚的减少规律。" C* h5 E9 j) K3 D+ l* c/ T
% Z' h/ {; l# W: l5 t
( S6 S6 w: e- y* w
4.png , Y: B0 L3 ~5 }0 Q6 n( l
2021年结婚的人对应的是2000年之前出生的人。
# F; j" A/ e" G+ c- `: k
( n: u5 f+ X/ p# N5 o& P

, R8 c$ P# K6 q- Z+ V从这个数据来反算,目前的结婚数量虽然是近些年来的历史最低,但必定是未来的历史最高,以后不可能会超越这个数值,而且会节节下降。0 A3 e( T; K1 _5 s

+ `0 T( t/ E2 h1 q! J) ]
, I  w/ p1 q2 P& _
以后的房子卖给谁呢?每年1700万套到底怎么卖呢?, [, h( O3 x- e: s4 y
! b6 p/ p8 A7 [/ `7 e" U
1 B7 T% }# p+ J
所以,卖房数量总归会有一年开始下降的。
( y  k6 S0 W- f  `5 `. S1 Z% L6 S& {4 F2 L* f, `

* M* I. `+ a! S; J! B7 e你可以把1700万套的数量再撑三年撑五年,但不可能永远这么撑下去。
6 b  x1 O) w* I$ p6 y5 Q: q8 `& Q( c0 [) \3 G
5 a; L" G& a+ ]# {( x  y
因为每年没有1700万对新人出来买房,连700万对都够呛。! G# e$ T0 E6 U  c7 L
1 s9 A0 E4 D. J; v  e' b9 ?
  f' b' m3 L9 f" c7 S/ F
那你说,应该在哪一年把房产销售数量从1700万套下降至700万套,乃至于300万套呢?+ a& l8 q: P4 ]  z

0 i0 p: q4 a$ S  Q' D2 Y

1 O$ Y! M* N6 h2 j好像哪一年这么降都不合适,肯定有人反对。8 n6 d' g& X3 G' k" K

; K7 B! D! Z5 ~. T- g4 O

% |3 D  C$ [, k至于每年降一点,也有人反对,每一年都有人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再等等,等到明年再说,然后明年复明年。
& w# m" K- c9 H6 F
1 [% I& Q$ C  u/ ~4 W, O
* @3 n; p7 h( i& @
你说这可怎么办?好像也没啥好办法。4 r# i0 P& r  N# m6 c+ Z

& L# R5 l4 o, ?2 L7 |4 |
! ^" b* Q# w' K  |0 O
按每年1700万套的速度继续狂飙,再过5年,中国的存量商品房数量将突破3亿套。
) O0 d+ h4 o6 k' f
& _# u/ V- I* ]2 P- t

, E6 s( A+ S, R6 i, n2 d即便你把所有的私房和宅基地都拆成平地,这个3亿套也够中国人住了,要知道我这可是按平均每套100平的面积进行计算的,更别说你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私房和宅基地拆成平地。
  m$ P: D% G7 y/ {# L( C! w) {5 Q4 l( g) O7 K& ^" r: L" W

- f6 K( R5 A2 p/ L4 B所以,目前这种情况肯定撑不了5年,现在这每年的卖房数量实在是高的有点离谱了。' T$ g! ~  V9 [0 N7 m" h. b

2 {% c3 y0 {6 l3 h0 E

  g( n# |4 Y: O$ h' u- O4 h如果卖房数量下降,但我们把房价拉上去,让销售总金额持平行不行。, P. a$ X; i0 t

3 {7 y' h& _! Y
5 C( |+ O: m% T
比如说卖房数量减半,我们房价翻倍,这样房地产商的销售额就会不变,至少日子能好过点。
/ c4 |& B" m$ W; D3 R
+ p+ |/ g1 t# @/ |+ V
$ y& `3 O$ `$ z# N  W
如果能做到那倒是没问题,但这方面的空间也已经被透支完了。
. u+ X! E: l, g( ]) a4 s& n) N4 w% z7 Z$ j! H( z
% F: p! g% J. u6 u$ c( ~' A
过去10年,中国的房地产是量价齐升,成交量年年暴涨,房价也是年年暴涨,让房地产商的财报数据高到不可思议。
% I- B3 R! K+ q+ ~
& Z" X- ?; Y& ^, V( g+ h7 F  U5 n

' Z* f3 I" z: `' a; N& r0 s如今不仅销售量到顶了,房价也到顶了。1 Y- Z8 U; ]* ?/ N
' y* m* b+ S/ H, C- h/ m
9 x' L2 B  V& d
虽然说强调租售比1.5%已经是老调重弹了,但这是本质经济规律,威力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 y5 L" p# n5 R. p' ~+ `6 M1 u$ @5 Q9 t9 @2 b7 o4 X6 h4 o

1 ]' E2 r$ S! }" Y" X每年4%以上的房贷成本,让持有房产的人每年都在失血,而且失血情况很严重。( u. [6 d5 V5 L) R% x* f

3 f* O6 v+ Y' V; _6 U7 h
& Q! D- l; g  D7 Q5 r6 L
不涨就会亏,没量必然跌。& F! L4 D" C6 e  K2 {( H" n
$ ]+ g' r5 K  D, {1 v$ u: [

% u( K$ R' o' N) F这种情况下还想着用房价翻倍来解决销售金额的问题?
) {- {* f* g5 Z9 O7 U& }$ |% _5 x% y$ l7 I
: }. h" G) u, N  _: Q
请问房价还能怎么翻倍?房租能翻倍吗?
1 Q  u7 d# n; M% W* ?. d( K/ K) C( K: {5 w8 |! Z/ M
9 G1 T3 O6 E. A
这种房贷失血问题其实很严重,远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
7 h  ?$ T/ g: U/ [, j: l- B  y$ n3 V5 v4 @2 o) m; Z

8 n# p9 t* q+ ?) t8 m* u不少人总是拿零几年买房的人暴赚来举例,说这批人已经赚翻了,房贷早还完了,根本不用考虑房贷利息问题。
5 J7 j3 G9 ~7 P6 b5 Q$ c, h0 a: }) K9 [7 o; x
, e. G9 y: ~0 e0 }1 O( ^# ?
刚才已经把商品销售面积的公开数据制成表格了,中国20年来总共销售了2.25亿套房,其中1.84亿都是09年之后卖出去的。
; f  {/ S+ w. n4 R- W1 {" {
& t5 t) U- p- a8 h
9 N  D1 {; b4 q) S/ Y# Q
这批人还贷不过13年,没还清的人是大多数。2 K/ E. Z$ |( Z8 \* X* F9 F) Y
/ I3 s; c' b8 |8 X" w( j8 d
2 z% s# A# s7 `9 X, f* ?6 X
还有更不怎么好看的数据。
- w3 a8 ~3 N  M" w5 R0 k- g; D5 L$ x" Q) F8 @" x2 t# D

4 _. W% m0 ~/ ]2015~2021年这6年,也就是房价最终暴涨这一轮,中国总共销售了117.3亿平米的商品房,折合1.17亿套房。5 l- C: A2 {* T4 C0 k/ k" c
6 a2 E, t3 Z% ~0 A# c5 C9 w0 _  X3 J

) z+ U4 |3 R* N# Q. Z也就是说,中国销售的所有商品房里,买在2015年之后最高点,背负巨额房贷的人群,数量占比为总商品房数量的一半。4 s& J5 l: J% F, u2 K% ?
' Q* V: U* g/ N& M, ^
2 p' g' Z6 R2 J0 K" _2 r: d
不要总拿2001年买房的神话来诱惑后来人,至少一半的买房人都是2015年之后买的房。1 i7 R1 d+ f: N; @
0 i+ U' X; u# q7 [4 I

: Z2 s+ r8 y; H如果房价暴跌,跌到2015年之前,这批人怎么办?
2 ?& Z$ m2 H+ s8 l" f- ]6 D" c' z3 R& j  ^: }6 Y4 a! d: {0 U5 @$ s
' h0 O- l6 N0 @3 L6 w$ I
那可是1亿套房!, ?0 L+ @" T7 W% B
  u1 E( m1 q& W& D9 W4 X' ?. n

2 t( `8 n4 z& M; E2 t5 N! r从2018年开始算到2021年,最近4年的买房人是惨中惨,顶点中的顶点接盘,从买房之日起就一直在亏。
9 D: \4 _$ m9 b/ z) n, H2 X
9 y, b: K$ c: k* N1 ?4 D* j

! y: }5 V) f5 d, {0 a0 u这批人买房合计71.82亿平米,折合7100万套房,为中国有史以来销售商品房总量的1/3那么多。$ S8 y8 ?  u8 H

: q" {( c8 \- @4 Y7 d/ v
0 I  t1 a2 L+ v  M
这可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属于一个很大,大到不敢碰的雷。# @5 Z- R8 m/ V

. T: l0 `$ i9 _! R$ b% @

) \! b% {% z: J/ Q4 [: w这个雷不能动,也不敢动,没人敢让全国1/3的商品房业主亏损惨重。) t3 H( @' @2 r$ {* I6 z
. i4 {/ ^5 A: \" I5 C

$ {' R) o; C3 p' D$ M但要维持现状,就需要每年持续不断的卖出1700万套房,或者持续涨价。9 X6 R% Z: @' s) m+ e) q
: ?; Q8 J1 d; u/ C, B5 N
# x3 e* e2 H. A
人口规律已经决定了这个离谱的销售量是不可持续的,而租售比这个经济规律也已经决定房价持续上涨也是不可持续的。+ ~0 z: p# ]" P, V* @1 s( i

8 U5 X- F5 I+ h+ ]
  @2 g) Y% J# f
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撑不了几年了,拼尽全力也就三五年,留给我们拆雷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6 w! x1 T- Y# Q% K( W5 C/ h
3 r9 p4 e% ~" X2 A& m1 O
$ {& Q, a4 L+ z- k- y- F7 ^  Q4 S
但还有很多既得利益者拼命抵制调控政策,拼命想把这个雷再给弄大点,总指望这个雷不会炸在自己手上。
! h8 T' Q4 e/ a- Y9 N
- u  g5 G* E$ n5 E% R

3 x( ?$ H/ k+ b6 M也许他们能侥幸逃脱,但这个雷总归会炸在某一个人手中。
$ i, L, _9 n" v" m8 D5 t) u: Z) w
$ k* b, P& [+ k
8 j% s$ ^  R5 \. J5 {8 S" w$ i
一个一年出生人口低于1000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需要1700万套房,这账无论如何都算不过来,地产进入大拐点无非就是个时间问题。
$ N2 C- H9 O! P% [3 f5 C! _- }" D% A6 H9 ?  e

; G) B+ q0 Y0 d& [3 V/ S0 L8 ~一年过去很快的,刷的一下就没了,而我们已经没几年了。
* {6 Y5 q6 e" m  u2 {3 H
* ~1 d+ \, E* [0 I+ n% I" c
' P# t& V$ Y. i, d
房地产这种不健康,不可持续的情况,已经尽快扭转,否则后果真的没法很严重。
0 r4 c% r; D9 \$ \
" h7 @5 v! k& x8 p/ d3 X
8 ^! A% ~4 p7 |- P2 C, @+ y
希望那些房地产的既得利益者,别再为了一己之私在那里捣乱了。
, Y% V" \4 w. ^+ h1 N' _) i, g! O. X' k5 ?6 I5 b5 R

* T7 o4 _7 m2 e这个雷,完全有可能炸在你自己手上,不要总以为自己很幸运。( }. L2 L* J- ^
/ Z* w' v" w- G3 N0 y8 ]

6 ^! H. B; ^. m' f4 S南通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3-4-1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
黑龙江网红城市鹤岗市房价前几年就几万元一套,到现在也没涨上来。
7 g+ a% [3 ^: q/ ?1 Y* }
+ A# @* f! u9 \' T  |0 \2 g* y
% g2 S, |4 S9 A9 q4 f4 |# C3 T

, `6 X; k- T, M( p, y 1.png % }: C4 ^. i5 {

( o! B$ b8 q, }) e+ T. l密码就是整个黑龙江人口的崩盘,某投资大牛的回乡见闻就在网上刷屏了。他的老家,一个曾经的工业百强镇,竟然在2022年前8个月里没有一个新生婴儿出生,确实是有点夸张。
' Y" x0 t# {9 A7 M0 ?
' i4 W& [! r9 v) ^# o
- P) o8 L% `4 o0 V4 d  W
2.png ) i2 \4 _) M% z5 N( a
. x7 I0 F7 M( Y+ Z8 L3 n6 y6 n- [7 q
- m! R$ e; W4 y' f
按照网友的猜测,这个地方应该是哈尔滨的玉泉区。
, D/ g9 Y& z* }+ k8 b3 `
  u2 E0 f: N  g, q3 e

# a0 o" K9 p0 n4 o8 L: o早些年的时候,这里不光有建材厂、石灰厂、采石场、啤酒厂等一系列工业设施,巅峰时期人口不下6万,随着公社改镇、镇改街道的不断推进,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倒闭,人口也开始不断流失。
6 }! r" ]8 i) E1 ?9 V/ b; _) K( ^5 L1 _+ Q; R4 I8 t1 c

- H. R, `4 D) d2 g/ M5 G等到2010年的时候,这个地方辖区内的总人口就只剩下了30818人。人少了,相应的教学配置也要跟着缩编——曾经的10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最终缩减为1所小学、1所中学。2 D" J0 b% ]! u% t2 Q9 G* \

4 j# K% T$ C) T2 ^# e% m- Z
, j% B( V% M- G& {! Q
这只不过是黑龙江的一个小小缩影。5 S- Y* W9 f# B. _( p
- O4 d6 k7 s  J) w

0 E. \' n1 s2 m" y根据人口七次普查数据,黑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高达23%,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比15%,这已经是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迹象了。$ {) m- A% l) ?- m) j
# t7 G- ]2 }2 u

, {0 K" j5 |4 D% Z/ N: J更让人担心的,是出生率,由于城市化较早、计划生育执行的又比较彻底,东北的自然出生率本就不高,随着80后、90后这代人成长、并不断迁移,出生率就变得更加尴尬了起来。, ]5 `7 o8 ^# l* ]  c1 f

9 R3 D0 B& k1 F- b( u7 I
7 v% t8 O: y9 ]8 _  ]+ a
黑龙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15年起就开始呈现负值;等到了2021年,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达到了-5.11%,全国最低,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日韩。4 `# O- ?- B/ E# v, ?* y

- F: D# @8 u' X8 n& v  G; g
2 K- x3 {+ N& j
80、90年代,黑龙江每年的出生人口数还能维持在六十万人以上,2021年有多少呢?11.3万。
- n6 r# `9 h4 \! S- N- T6 T- f7 v
9 q7 `  L+ b' a& g) e( S
) ~# e0 e) y! }& w/ r

; v. O# |4 g# Q2 q7 w) O2 s 3.png 8 q/ K) O2 ]* @$ a. R: D

, `+ u2 X2 @% x% `+ s8 L: ]( d
% y9 r# t% C8 ?# g4 g8 \人口问题的影响太过深远,很多我们甚至无法预期,房价首当其冲,鹤岗房价几万元一套仅仅是开始。
6 q/ _4 I' b8 Z0 Z# @+ s! v3 _, m6 `+ p5 e( p! y2 X
4 k+ s4 D& Z+ O- z8 ~0 \" s
跟着受到冲击的应该是学校。黑龙江1995年时有小学教职工25万人,2005年不足20万,2020年不足10万,为啥下降这么多呢?这跟学生人数正相关,这段时间里,黑龙江的小学生数量已经从接近400万下降到不足130万。- y8 j5 J8 D7 A- v" }) W

" V1 u! F5 m! d+ l& s4 Z

0 E* X8 P& D: S1 P& R+ M% n$ h去年只出生了11万人左右,估计等到这代人长大的时候,黑龙江小学生人数还得再砍一半,相应的老师人数也得再砍一半。
3 ?+ C# |9 g2 |1 S! Y7 V0 R7 H' e; I; |1 Z& D

9 Y+ E. W" n5 C# O, E小学生人数不仅是个很重要的人口数据,也是个重要的经济数据,经济好不好,看小学生人数变化就能看出端倪。: N  B# g' I5 M+ B
+ @- V( B9 m& m' N- X

5 f0 p% e( P' i* e1 e! ~* t黑龙江的经济咋样呢?压力不小。比较突出的是养老金问题,东北老人多,最在意啥?养老金,很简单,因为这玩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老年生活的质量。  B: H5 r4 S/ R; Z" C
2 _* A0 Y9 Z6 U" I; t& o+ {4 V

1 K/ {1 O4 ]9 x3 G# _最夸张的时候,大爷大妈们的退休金甚至能碾压年轻人的工资收入——只要年轻时的单位还没倒闭,那一个月的退休金少则五六七千、多的能上万,当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5 g+ |$ p  A' Q9 h5 g0 w% @1 M, p

; r6 Y( A2 T. r! I

  E1 y$ w( D3 c( i7 _2 V这固然是老人们奋斗了一辈子应得的补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压力的转嫁。
, @9 f$ I+ e6 u! J* ?( z" J  v$ L& N5 [4 a1 K+ c
1 F- |+ ^* t9 w. N& f, E* X/ Z. i+ F& i
2015年,大家为这个问题已经吵翻过一回。当时黑龙江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就只剩下了88个亿,大概相当于一个月的支付额度;仅仅过了一年,这个结余数字就不出意外地转负,累计结余-320亿元。
) \7 m+ N" x7 ^  z$ j
! _3 E- i% T4 D/ R
5 v8 V: @. }: w7 w  e7 \+ w5 Y/ \
不得已之下,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办法出来了,很多经济大省的小伙伴不干了,拿我们的钱去给其他人发,不乐意啊。+ a* Q! a& w- T% i4 A1 N

- I3 a2 C# S/ m: e. H- K0 {, A5 c8 M
: _$ A' s+ G% V4 T) p$ Y
但东北人也不乐意了,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也是养了其他省份不少年的,为啥自己老了,别人就不能养养呢?, ?& Y( B( J! p: G# j+ W8 C% p

. n( C1 q: p% K( Y# n- U& P5 B
9 z  n8 b9 f3 P6 w+ ]7 a# O
其实这也没啥可吵的,全国一盘棋嘛,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黑龙江成为全国统筹调剂资金下拨基金最多的地区,其获拨总额为821.58亿元。0 b! K% m/ h8 l! m% e" [# L9 N
; E( Y2 M# E) s9 H# n+ O/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5-4-2 23:07 , Processed in 0.22996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