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滨论坛

点击扫描二维码

查看: 71071|回复: 0

[影视点评] 曾获威尼斯大奖,「大魔王」新片翻车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2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省南通市


这部片一出现在公众视野,就光芒万丈,成绩瞩目。

4次提名奥斯卡的导演托德·菲尔德,16年后再执导筒,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凭借此片二度获封威尼斯影后

《塔尔》

《塔尔》目前烂番茄新鲜度91%,IMDb7.9分。

这会是凯特的又一部“大女主”力作吗?

细品这个“御姐”故事的背后,有哪些不容忽视的争议?


“御姐”故事

在这部片里,凯特·布兰切特延续了她一贯以来的御姐式风格表演。
女主塔尔,从设定上就爽爆了:长相俊美,身材高大,气质突出。
她还是世界古典乐指挥家里的泰山北斗,德国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获奖无数。
影片开头的采访,主持人口中的一句句“大师”,塔尔本人所呈现出来的干练凌厉和果决,就非常迅速地就为整个人物定下了基调:权力金字塔顶尖的人物
同时,这还是一位女性
此时,我们很容易作出判断,即塔尔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那类“男生不一定喜欢但女生一定喜欢”的清醒大女主形象。
塔尔距离她功成名就只差最后一步,那就是录制完成《马勒第五交响曲》。
在古典音乐界,只要能在世界级管弦乐队指挥马勒的所有交响曲的指挥家,都无疑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塔尔只差一首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影片《塔尔》选取的时间段,正是女主权势盛极一时的节点
电影对于塔尔的刻画,都为了突出她强大的个人魅力。
她天赋极高,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绝不照本宣科,不当拾人牙慧的机器人。
她行事高效果决,极具判断力。
她高度自律,一有时间就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中,避免被过多打扰。
有时间的话,拳击跑步也绝不落下。
这种工作狂式的女性,身上充满了魅力,而这种魅力来自于塔尔本身过人的聪慧和自律。
影片在前半段很快通过一场辩论,将这个人物的形象再一次快速拉升,即塔尔在课堂上与学生争论的过程。
课上,一位学生说自己作为黑人和泛性别者无法接受白人巴赫的厌女世界观。
这种身份标签叠加,在今天的西方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好事,它似乎在人成为一个立体的人之前,先成为了标签。
互联网看似公平开放的环境,却加速了这种身份的极化,使得我们拥有了数字化的“巴别塔”。
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性别与性别之间,再无平等交流的可能。
通常情况下,西方高校的老师对于这种以多元化为名的政治正确,保持了一种条件反应式的敏感,一般不会与学生争论。
但塔尔破天荒地选择了循循善诱,劝说学生不要被政治立场,限定了审美视野。
塔尔试图放下标签制造的对立,寻求与学生在纯粹音乐中的共鸣。
但适得其反,学生骂了她一句“fxxking % \/ @9 h) s9 K# B3 i4 Vbitch”之后愤而离场。
我想,任何一个看完这个情节的观众,即使不接受塔尔的观点,也能从她身上感受到那种对于音乐最最纯粹的热爱。
这种爱超越了一切限制和区隔,然而,这一段课堂辩论,就是塔尔这个人物身上弧光的顶点了
光环背后
在课堂上,塔尔为了说服学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中产阶级女同性恋
这个身份设定还是很酷的。
但就在我们以为影片会以女性视角继续讲下去时,《塔尔》迅速成为了俗套男性叙事的僵硬翻版
她询问女助理意见,得到不同回答后歪头撇嘴,表示不屑。
出去和白人男性吃饭,一举一动都是男性表征。
为了名声好听组建手风琴指导协会,说是为了女指挥家提供商业援助,但又坦然说只有一种性别很古怪。
在发现乐团里的成员不受自己掌控后,立马用年纪大、专业水平退步等理由将其调离,将自己的意愿悬置于委员会的投票之上。
在帮领养的女儿处理学校霸凌时,更是直接说自己是“父亲”,点明了自己的性别认同。
既然是父亲,那就直接用男性替换凯特的表演。
在此种角度上,再去审视这部电影,就会发现它就是一个千百年来我们所熟知的故事:那个处在权力巅峰的男性,挥霍权力对他人进行剥削,没有新意。
在《塔尔》里,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身兼编剧的导演,对于古典音乐界学术界和“Me Too”运动的刻板使用,即用纯粹的“艺术”和极高的权威去向仰慕者和手下进行掠夺。
她会因为女性年轻漂亮就记下对方的衣着,然后在应该盲选的时候给那个女孩打了高分。
塔尔在媒体采访结束后和女粉丝聊天,聊着聊着,女粉丝手里的红色爱马仕就到了塔尔手里。
对于妻子的电话也是充耳不闻,理由张口就来。
而这也不是塔尔第一次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粉丝或者其他人的好处,或者接受她们的投怀送抱。
塔尔和妻子就是这样认识的,但区别在于,塔尔在结婚之后也毫无收敛。
但古怪的是,影片并没有直接点明塔尔的这些不堪
只是在她充满鲜花掌声荣誉的人上人生活中,偶尔插入一些片段去暗示,仿佛生怕观众发现。
所以,在塔尔音乐才华的光芒中,她人性上的小污点,好像只是几只飞来飞去的苍蝇,赶跑了就行了
影片在塔尔的才华和私生活两者之间极大的信息不对等,加上凯特熟门熟路的御姐式表演,使得观众极难意识到,影片价值观或者塔尔这个人物本身存在的问题。
只会被人物的光芒所吸引,觉得她后面的坠落是不公平的。
是的,塔尔的事情暴露了,因为她逼死了一个女孩,克里斯塔。
影片争议
克里斯塔是塔尔染指过的众多年轻女孩中的一个,不同的是,克里斯塔没有“眼力见“,她当真了。
在这场所有“聪明人”都心知肚明的狩猎游戏中,有的猎物是主动送上门的,有的猎物在被围捕之后自认倒霉。
但总有那么一两个,没有认清自己用完即弃的可悲境地,反而爱上了对方。
克里斯塔死缠烂打,不仅邮件狂轰滥炸,送各种匿名包裹,还篡改维基百科,说她是塔尔的缪斯。
塔尔不仅抛弃了克里斯塔,还在给她的工作推荐信中写了极不推荐,说她有精神问题。
行业泰斗这样说,哪有乐团还敢要克里斯塔?
但能跟着塔尔实习的人,一开始哪个不是天赋出众,砸下了大手笔的金钱,并且赌上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克里斯塔彻底崩溃了。
塔尔面对那些绝望的邮件,一封都没有回,照样过着自己光鲜亮丽的狩猎生活。
甚至当克里斯塔死讯传到的那一刻,她依旧保持了极大的镇定。
那是一个鲜活的、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年轻音乐家的生命,却断送在了塔尔手里。
她的生活应该受到冲击,她的良心应该受到折磨。
但电影的处理却是,让塔尔名誉受损,没能完成《马勒第五交响曲》的录制,然后她背井离乡去了越南。
是的,越南。
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人在幻想穷乡僻壤的时候,依旧把他们的“大师”流放到踩着三轮车接客的越南。
克里斯塔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塔尔却在事业最高峰,失去了自己首席地位和老婆孩子呢。
《塔尔》可能是当下美国电影创作者,集体右转的一个完美表现。
大众不是要LGBTQ和女性元素吗,那么就给你们一个同性恋大女主,但依旧是用拍男人的手法来拍哦。
不是盛行“取消文化”吗?这么有才华的艺术家因为害死一个女孩,就断送了职业生涯,未免也太可惜了吧?
所谓取消文化,维基百科是这么定义的:
听起来,《塔尔》在这个政治正确的年代,暗戳戳反对取消文化很勇敢是不是?
但电影弄混了两件事:一是艺术家利用权力进行剥削就是有问题的,不管他/她才华几何;二是即使取消文化有问题,也是接受者评判标准的问题,与艺术家本人的人性污点毫无干系。
如果塔尔对音乐的爱如此无可挑剔,那她不会不知道,自己正在利用自己音乐上的成就去压榨别人吧?
因此,《塔尔》过于精英主义的价值观和剧本本身就有瑕疵,而凯特的表现不过是中规中矩,维持了她长久以来的戏路。
甚至演员过于鲜明的个人特色,掩盖了人物本身的特质,凯特这些年来的表演,也存在同质化的倾向。
或许这也反映了当下人们对于所谓“大女主”的刻板印象,仿佛不高不瘦不精致不工作狂不男性化,就不“大女主”了一样。
那么,我们看《塔尔》的爽究竟来自于哪里。难道不是来自对于当权者情不自禁的认同吗?
或许,影片这种对于LGBTQ元素、女性议题以及种族(越南)的阐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剥削。
-END-



来源:时光网

南通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无图版|站务联系 | 商务合作

信息产业部备案:苏ICP备05014191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苏B2-20110445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307号 © 2001-2019 0513.org All Right Reserved.

投诉争议 技术支持:第一互联 GMT+8, 2024-11-14 14:47 , Processed in 0.21999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站点统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