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以下简称,年报)正式发布。年报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2019 年我国农村、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分别占死因的 46.74% 和44.26%,每五例死亡中就有超过两例死于心血管病。 在3.3亿患者中,脑卒中约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心血管病防控形势仍然严竣,拐点仍未到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介绍,年报不仅仅被誉为业界的红皮书,也被纳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资讯来源之一,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疾病防控方针真正实现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年报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的心血管病风险意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人,注重不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上游危险因素的控制,将从源头上预防心血管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解读,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与居民日常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烟草暴露率高。吸烟增加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虽然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但下降速度低于全球。烟草使用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 年,二手烟暴露率为 68.1%,其中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 35.5%。现在电子烟使用率为 0.9%。15岁以上吸烟人群的戒烟率为 20.1%,戒烟越早越好。 第二,近些年我国正经历传统膳食模式向西方膳食模式的转变。最为显著的是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而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仍不合理。家庭烹调食用油明显增加,用盐减少,但食用油和烹调用盐的消费量均远高于推荐量。 第三,居民运动量减少。2014 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中国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率为 33.9%。除 70 岁以上人群外,20—39 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60—69 岁人群最高。身体活动与高血压的发病负相关,即活动量越小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降低心血管病风险。2013 年有研究称中国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医疗费用近 48.6 亿美元,占全球的10%,其中间接费用 17.8 亿美元,直接费用达30.8 亿美元。 第四,超重肥胖率上升。健康体重方面,2013年中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8.4% 和3.1%。与 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和0.4%。2012年中国≥18岁居民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比,增幅分别为7.3%和4.8%,农村增幅高于城市。全国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这就为心血管患病蓄积了大量的“后备军”。 第五,健康心理也对心血管病有重要影响。一项基于医院的23项研究汇总显示,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 51%,0.5%—25.4% 为重度抑郁症;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病率为 34.6%—45.8%,3.1%—11.2%为重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城镇居民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虽然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低于全球其他51 个国家和地区,但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 年报强调,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这将影响我国疾病防治策略和各种资源的配置等多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持血管健康是预防心血管病和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基础。因此,一方面加强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为主策略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心血管健康状态的评估和早期病理变化消除的防治研究。
5 x6 q, k& P7 a% [( I! t8 K5 I, O4 }% q" Y4 N" ~
/ N7 I, W# V' `! ]) n3 T# R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