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南非,最为人熟知的不仅仅是钻石矿产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这片广袤的非洲大陆上存在着许多大自然创造的神话,南非的生物多样性之丰富让人惊叹不已。除了犀牛、大象、狮子等大型野生动物以外,南非有着数以千计、外形独特的植物,并且是很多多肉植物的原生地之一。
& P, S8 {" X8 F9 b5 A
4 P) H3 ]1 C) v
$ v0 _, u0 f4 t- u. b
" L& {% v* z7 u% R2 K- s8 d. d1 `+ t- ]$ B
我想这里之于多肉爱好者以及动植物学家,应该是麦加圣地一样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多肉植物喜欢在南非扎根落户呢?主要得利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
在南非西南端有个地方叫开普省,在开普省有个非常著名的沙漠,名为“纳马夸兰”(这里的纳马夸兰特指行政区西部的纳马夸兰国家公园一带),它是地球上最为独特的沙漠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的植物学家以及游客造访此处。虽然纳马夸兰属于干旱的荒漠,但并不妨碍这里生长出近3500种的植物,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可能几十个国家加起来的原生植物数量也没有这里多。
1 L$ Z6 U& A$ r4 O, u* `
! W! k1 g+ s# j1 S* ~
1 U6 r' l; t h1 @4 f3 u( [
, }/ c; _& {- E. d
在这片干旱的沙漠大地上,近1000种植物是这里独有的,在地球的其他区域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被发现。因纳马夸兰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导致下沉气流在这里非常常见,并且降雨量极低。同时,因处于背风面,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也难以抵达,也是非常不利于降水的因素,因此形成了沙漠气候。而此地温度差也非常大,非常适合多肉生长。
h8 Z& h# O# w8 {% O9 x6 }7 t
图片来自小红书
纳马夸兰沙漠又是常年多雾地带,一年中超150天都是雾气腾腾,估计面对面打招呼都困难。但正是由于这种雾气,它成为了植物获取水分的关键性来源,靠着这点水分,植物生存能力也反而变强悍了。于是众多的多肉植物在此驻扎、繁衍生息,在这无垠的时间长河里勾勒出一幅幅无比动人的画卷。
& x$ k. i) S1 m7 U7 q" r+ ]+ G) K. K- N% t( x+ ~8 x F. `
纳马夸兰现存的多肉植物主要是:番杏科肉锥花属、棒叶花属;景天科青锁龙属、银波锦属、奇峰锦属;萝摩科苦瓜掌属、国章属、佛头玉属;百合科鲨鱼掌属、十二卷、芦荟属;马齿苋树回欢草属;夹竹桃科棒槌树属;菊科千里光属;大戟科大戟属等。
- q1 u/ c# F) M' K* A+ H5 @5 r
. y3 J7 r9 n* I: M
# A, E; K* F, \
4 A/ E# G& K' E$ U& j& @3 T
去纳马夸兰旅游的话最好选择每年的8-9月份前往,因为此时是它的雨季,只有在这个时候荒漠中的植物经过雨水的滋润才会焕发出各种生机。五彩缤纷的野花,壮实的多肉植物,各种动植物仿佛在休眠中瞬间复活,这里如同被女娲娘娘重重置了一般,与其他时节的严酷沙漠截然不同。
" _! _) q; ^, A
: y/ j, i B# s( }3 h
: F( L) { K! J8 ]
* l8 l' C: \ }% ^- D
4 r3 f3 w( ^+ x A2 {# n2 T) [% \" c' B2 }3 u4 h+ g1 n( n) a, Y
2 x4 y( j% j/ T9 i- u1 i( |/ Y
+ b# u- [( [& B7 ^2 T G5 H
作为多肉爱好者的话,有生之年能去此地旅游观光一下,绝对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你来到纳马夸兰会落泪两次,第一次是在你抵达的时候,第二次是在你离开之时。”这是纳马夸兰在南非的旅行宣传语。在地球上,纳马夸兰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植物圣地。
3 h* `0 Z& P2 t9 n9 Y: ?$ t. W. w
+ X- S: W9 l8 j8 [! z
现如今,南非植物盗猎现象却是越来越猖獗,因对多肉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偷盗植物的犯罪行为几率也直线上升,南非开普地区更是重灾区。虽然南非早已经制定严苛的法律来严禁这种行为,但是不法分子在利益面前往往选择铤而走险。一位专家透露,自今年年初以来,他平均每周可以收到警察没收的近2500棵野生肉锥植物,这都是一些法外狂徒窃取的珍稀多肉。他表示,被盗取的野生植物已无法再重新种植在野外,否则存在污染其他野生植物种群的风险。
专家警告称,肉锥花属等多肉植物的种群往往密集生长在同一片区域,盗猎者的几次挖掘便极有可能造成物种的灭绝。犯罪分子选择肉锥花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肉锥花属生长周期长,一颗种子从培育到长成成株大概需要经历4至5年。这也导致非法交易者将目光投向了野生品种,没有买卖便没有伤害,加强反盗猎工作对于南非政府来说是非常棘手但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 X# G9 ?9 N' L' f0 {4 P7 o
5 h4 l+ p7 s+ p' c1 T& z- e9 Y" f
, C! e/ o/ g, c4 Q1 y/ Y8 Z) U
( U; k. \7 k& T' q5 T) p" `3 F